不为也吾恶之
甚是以不踊焉柏常骞请禳而去之枭伏地而死公
曰子之道若此其明亦能益寡人之寿乎对曰能公
曰能益几何对曰天子九诸侯七大夫五公曰子亦
有征兆之见乎对曰得寿地且动公喜令百官趣具
骞之所求柏常骞出遭晏子于涂拜马前骞辞曰为
禳君枭而杀之君谓骞曰子之道若此其明也亦能
益寡人寿乎骞曰能今且大祭为君请寿故将往以
闻晏子曰嘻亦善能为君请寿也虽然吾闻之维以
政与德而顺乎神为可以益寿今徒祭可以益寿乎
然则福兆有见乎对曰得寿地将动晏子曰骞昔吾
见维星绝枢星散地其动汝以是乎柏常骞俯有间
仰而对曰然晏子曰为之无益不为无损也汝薄敛
无费民且无令君知之
史记蔡泽传泽从唐举相乃曰富贵吾所自有吾所
不知者寿也愿闻之唐举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
四十三岁蔡泽笑谢而去谓其御曰吾持粱啮肥跃
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腰揖让人主之前食
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拾遗记燕昭王八年卢扶国来朝渡河万国方至云
其国中山川无恶禽兽水不扬波风不折木人皆寿
三百岁结草为衣是谓卉服至死不老咸知孝让寿
登百岁以上相敬如至亲之礼死葬于野外以香木
灵草瘗掩其尸闾里助送号泣之音动于林谷河源
为之流止春木为之改色居丧水浆不入于口至死
者骨为尘埃然后乃食昔大禹随山导川乃旌其地
为无老纯孝之国
汉书班固叙传始皇之末班壹避地于楼烦当孝惠
高后时以财雄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年百余岁以
寿终
张良传上欲废太子吕后劫良为画计良曰上有所
不能致者四人令太子固请以为客则一助也太子
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十二年上疾愈欲易
太子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
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按注师古曰所以谓之四皓
艺文志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按
注桓谭新论云窦公年百八十岁两目皆盲文帝奇
之问曰何因至此对曰臣年十三失明父母怜其不
及众技教鼓琴臣导引无所服饵
贾谊传谊为梁王太傅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
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伏生传伏生故为秦博士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
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
行于是诏太常使掌故错往受之
任敖传张苍免相后口中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妻
妾以百数尝孕者不复幸年百余岁乃卒著书十八
篇言阴阳律历事
终军传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蔡义传义为丞相时年八十余短小无须眉貌似老
妪行步俯偻常两吏扶夹乃能行
冯唐传武帝即位求贤良举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
为官乃以子遂为郎
辕固传武帝即位以贤良征固时固已九十余
申公传武帝即位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
驷迎申公至见上上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余
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列传序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年九十余遂以
其业终
郊祀志□人勇之言□俗尚鬼昔东瓯王敬鬼寿百
六十岁后世怠故衰m
史记武帝本纪李少君以祠谷道却老方上见自
谓七十常从武安侯饮坐中有年九十余老人少君
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行识
其处一坐尽惊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
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
公器一宫尽骇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也
拾遗记天汉二年渠搜国之西有祈沦之国其俗淳
和人寿三百岁有寿木之林一树千寻日月为之隐
蔽若经憩此木下皆不死不病或有泛海越山来会
其国归怀其叶者则终身不老
洞冥记李充冯翊人也自言三百岁荷草畚负五岳
真图而至帝礼待之亦号负图先生也
孟岐河清之逸人也年可七百岁语及周初事了然
如目前岐侍周公升坛上岐以手摩成王足周公以
玉笏与之岐尝宝执每以衣袂拂拭笏厚七分今锐
断恒切桂叶食之闻帝好仙披草盖而来谒帝焉
黄安代郡人也为代郡卒自云卑猥不获处人间执
鞭怀荆而读书画地以记数日久地成池矣时人谓
黄安年可八十余视如童子常服朱砂举体皆赤冬
不着裘坐一神龟广二尺人问子坐此龟几年矣对
曰昔伏羲始造网罟获此龟以授吾吾坐龟背已平
矣此虫畏日月之光二千岁即一出头吾坐此龟已
见五出头矣行即负龟以趋世人谓黄安万岁矣
后汉书胡广传广为太傅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
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
伏恭传建初二年冬肃宗行飨礼以恭为三老年九

东夷传倭人性嗜酒多寿考至百余岁者甚众
方术传冷寿光年百五六十岁行容成公御妇人法
常屈颈息须发尽白而色理如三四十时
计子勋者不知何郡县人皆谓数百岁行来于人间
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三人者皆方士也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