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扬州行宫。置建隆寺。为荐冥福。如唐太宗贞观四年故事。四月上幸相国寺祈雨。出内帑。设千僧斋。已而大雨 按续文献通考。二年。诏诞圣节。京师及天下。命僧升座祝寿为准。

  建隆三年。诏馆西域僧于相国寺。又诏试行童通经者给牒。高昌国遣僧献佛牙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建隆三年。西域于阗国沙门善名七人来。诏馆于相国寺。十一月高昌国。遣僧法渊。献辟支佛牙 按续文献通考。三年诏。每岁试行童通莲经七轴者。给祠部牒披剃。

  乾德三年。沧州僧道圆。以佛舍利贝叶梵经来献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天竺国传。乾德三年。沧州僧道圆。自西域还。得佛舍利一。水晶器。贝叶梵经四十夹来献。道圆晋天福中诣西域。在涂十二年。住五印度凡六年。五印度即天竺也。还经于阗。与其使偕至。太祖召问所历风俗山川道里。一一能记 按佛祖统纪。道圆献佛舍利贝叶梵经。上召见便殿赐紫方袍器币。

  乾德四年。赐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钱各三万。至西域求佛书。召僧崇蕴。入内讲金刚经。又敕庄严佛像。以李蔼毁释教。敕流沙门岛 按宋史太祖本纪。乾德四年春三月癸未。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各赐钱三万游西域 按天竺国传。四年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诣阙上言。愿至西域。求佛书。许之。以其所历甘沙伊肃等州。焉耆。龟兹。于阗。割禄等国。又历布路沙加湿弥罗等国。并诏谕其国。令人引导之 按佛祖统纪。四年上初诏西川转运使沈义伦。于益州以金银字。写金刚经进上。至是召天清寺沙门崇蕴。入内讲演。敕内侍张重进。往峨眉山普贤寺。庄严佛像。因嘉州屡奏。白水寺普贤相见也。河南府进士李蔼造灭邪集。以毁释教。窃藏经以为衾。事闻。上以为非毁圣道。诳惑百姓。敕刺流沙门岛。

  乾德五年。禁毁佛像。敕沙门文胜。编修大藏经 按宋史太祖本纪。乾德五年。七月丁酉。禁毁铜佛像 按佛祖统纪。五年诏曰。禁锢以来。天下多辇佛像赴京。顾惟像教世许尊瞻。忽从F毁。甚乖归敬。应诸郡铜像依旧存留。但不许铸造新像。右街应制沙门文胜。奉敕编修大藏经随函索隐凡六百六十卷。

  开宝二年长春节。诏天下沙门。殿试经律论义十条。全中者。赐紫衣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云云。

  开宝三年。幸开宝寺观新钟。诏成都造佛经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三年九月己酉。幸开宝寺观新钟 按续文献通考。开宝三年。诏成都造金银佛经各一藏。

  开宝四年。诏馆梵僧于相国寺。敕雕大藏经板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佛祖统纪。开宝四年。沙门建盛。自西竺还诣阙进贝叶梵经。同梵僧曼殊室利偕来。室利者中天竺王子也。诏馆于相国寺。持律甚精。都人施财盈屋。并无用。敕高品张从信往益州。雕大藏经板。

  开宝五年。禁铁铸浮屠及佛像。诏僧入大内。诵藏经。又诏于尼寺。置坛受戒。又诏禁道场夜集士女。赐天竺沙门。紫服金币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五年春正月壬辰朔。禁铁铸浮屠及佛像 按佛祖统纪。五年诏京城名德元超等。入大内诵金字大藏经。车驾临幸。并赐紫方袍。又诏曰。僧尼无间。实紊教法。自今于尼寺。置坛受戒。尼大德主之。又诏曰。释门之本。贵在清虚。梵刹之中。岂宜污杂。适当崇阐。尤在精严。如闻道场斋会夜集士女。深为亵渎。无益修持。宜令功德司祠部。告谕诸路并加禁止。西天竺沙门可智法见真理三人来朝。赐紫方袍。西天竺沙门苏葛陀来贡舍利文殊华。赐紫服金币。西天竺沙门弥罗等十四人来朝。并赐紫服。

  开宝六年。幸相国寺。限诸州僧及百人。岁许度一人。诏天竺僧赴阙。赐紫方袍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六年。三月丙子。幸相国寺观新修塔。十二月限度僧法。诸州僧帐及百人。岁许度一人 按佛祖统纪。六年知~州。王龟从表称。中天竺三藏法天至。译圣无量寿经七佛赞。河中府梵学沙门法进执笔缀文。龟从润色。诏法天赴阙。召见慰问。赐紫方袍 按归田录。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侩录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现在佛不拜过去佛。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也。议者以为得礼。

  开宝八年。临幸佛寺。礼无畏三藏塔。手书金刚经。读诵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八年冬十一月。临视新龙兴寺 按佛祖统纪。八年三月。上幸洛阳。至龙门山广化寺。开无畏三藏塔瞻敬真体。四月上将郊天。而雨不止。遣使祷无畏塔。及期而霁。上自洛阳回京师。手书金刚经。常自读诵。宰相赵普。因奏事见之。上曰。不欲甲胄之士知之。但言常读兵书。可也。

  开宝九年。幸诸寺院观藏经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九年八月己亥。幸新龙兴寺。乙巳幸等觉院。遂幸东筑院。赐工人钱。又幸开宝寺。观藏经。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敕复官仓为龙兴寺。帝制新译圣教序。赐天竺僧 按宋史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