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亭集》称寺之荔树高五六丈者四百余本,今存者殊少,而法堂前古荔四株,相传为宋荔,名曰“天洗碗”。西禅荔枝早熟,寺荔尽后而兴化枫亭始上市。黄莘田先生诗所云“长庆寺门刚摘尽,满街斜日卖枫亭”也。
  乌石山范忠贞公承谟祠种荔百株,旧甚有名。每岁荔熟,就祠开市。游人消夏者接踵。祠右积翠寺,古刹也。旧有楼曰“江城如画”,有古梅,相传数百年物。今荔树斧伐殆尽,梅亦无存。
  蔡襄《荔枝谱》云:十八娘,色深红而细长。时人以少女比之。相传闽王王氏有姬第十八,好啖此品,因而得名。其冢今在城东报国寺,冢旁犹有此树。又按:西湖开化寺荔有名十八娘者,瘦腰细核,累累一串数粒。相传王氏女十八娘手植。又仙游陈洪进女玑,别字十八娘,尝手植荔枝于枫亭。俱见《香草斋诗注》。
  西门余府巷,以宋余深名。深宅中有荔枝,实绝大而美,名曰“亮功红”。亮功者,深蒙御书阁名也。今余府巷刘宅中,有荔一树,或说为“亮功红”,亦敷会之传。
  林寿图《榕阴谈屑》云:闽俗娶妇,荔熟时婿家必以馈丈人。故谚云“荔枝红,送丈人”。王秋士词云:“街头香度日初斜,遍拣西禅万颗霞。博得闺人今夜喜,一筐会送丈人家。”按:曹石仓先生有诗云:“娇羞十五闭房栊,风雨无端妒守宫。玉镜台前倚惆怅,郎家不去荔子红。”是送荔之风,明已然矣。
  龙眼谓荔奴⑴,以龙溪所产抱鸡子种为最贵,小如珠,无核,亦珍品也。
  桃,吾闽最劣,近乡人有以奉化种移植者,浆多,甘如蜜,名曰水蜜桃。而奉化原种反不如矣。
  光泽县会仙岩石斗岸上有朱桃,熟时即坠,人莫能得。
  福清黄蘖山多桃,其地有桃坞、桃湖、桃溪、桃洲,春风微和,夭桃夹岸,不减武陵。
  南港二百零八乡皆产橘,洪江上流又有橘园洲。弥望千树。橘有数种,比常橘大而皮厚者为风橘;小而味酸者为金橘。酿橘为酒曰橘烧。乡人以橘为福州特产,称为“福桔”。上元作桔灯,母以遗女,取吉祥意也。陈恭甫先生《绛跗草堂诗集》有《橘枝词》十二首,可为掌故之征。
  《武夷山志》载:峰山有仙橘,小如弹丸,其皮可食。大者如鸡卵,味尤甘。
  柑以古山洲产最多,香甘而皮薄,胜于浙温之乳柑。
  凌登明《榕城随笔》云:漳南产柑橘,其种不一,而颗皆硕大。芦柑为最,红柑次之。芦柑色稍黄,红柑则正赤,皆佳种也。三衢所产似亦当稍让。连江一种,差小而味亦甘,当在武陵蜜橘之列。按:漳州之桶柑、芦柑皆由广东潮州传入,永泰有蚌橘一种,亦贵品也。
  橘饼出漳州。陈恭甫先生有诗云:“漳南饴蜜十分调,红玉千槌向齿消。百饼青筐霞片散,东风吹入卖饧箫。”
  浦南以产柚著名,沿北溪两岸约五十里皆栽柚。乡人呼柚曰“软仔”,其种有文旦、坪山、六月柚等。文旦,古称香栾,长泰所产,品质最良,瓤白,甜美无比,他地所植均不及之。
  辛稼轩为福州守,有《临江仙・咏杨桃》云:“忆醉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芦橘熟,贵似荔枝来。闻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酿秋醅。试呼名品细推排,重重香肺腑,且进两三杯。”按:福州杨桃七八月熟,味酸而有韵,近有粤东种者。
  俗呼梅子为“青子”。前辈出郊宴集赏梅,村媪见之,曰:“大冷天气,不暖阁围炉,乃冒寒度板桥看青子耶?”
  水口延平产奈,色青而味甜,大有如桃子者。
  李以夫人李最佳,皮红如傅粉,故称夫人,亦称胭脂李,色如脂也。闽清产李最多,《武夷山志》载:峰山有仙李,如小鸟卵,长而色赤,味亦酸美。
  屏南、连江均产雪梨。屏产有大如碗者,出忠洋一带。连产则甜而松脆多水,八月熟,就树以棕裹之,可留至大雪。朱文公《咏雪梨》诗云:“珍宝浑疑露结成,香葩况是雪储精。乍惊磊落堆盘出,旋剖轻盈照骨明。芦橘漫劳夸夏熟,蔗浆未许析朝酲。啖余更检《桐君录》,快果知非浪得名。”按:快果、玉果、密文,均梨之别称,见《广志》。
  自洪山桥至水口,沿江两岸皆植橄榄,橄榄以檀香种,产在安仁溪者为佳,脆而香也。
  杨浚《冠悔堂笔记》云:余甘实莹如珠,食之余味始甘,能除虫毒。黄山谷以其先苦后甘,名之曰:“敢谏子”。按:余甘产莆中定庄者佳,以之制露,可治童孩痰积。
  仙游果品以柿最佳,曰“陈变”⑵,俗以陈御史所传植,即名之。
  会城南门外城门乡宋郑尚书墓前有枇杷树一株,所产枇杷只一核。
  《游宦纪闻》载:闽中嘉果,荔枝、龙眼、橄榄之外,又有黄澹子、金斗子、菩提果、羊桃,皆他处所无。黄澹大如小橘,味微酸而甜。《长乐志》云:生于王霸坛侧。
  《说铃》云:闽南郊外二十里,曰“齐坑”,齐氏聚族其间。旁有潭,夹种桃花。相传唐陈处士隐地,旧名道者岩,岩前有柿一株,根如斗,结实如佛手柑,皮穰色味则皆柿也。
  西门外马坑山蔗最佳,以脆胜也。《寒秀草堂笔记》云:同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