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不遂其志,竟抑郁而死。当其将往时,有《凤凰台上忆吹箫》云:“离笛一声,吾今去也,暮烟黯遍江头。算年来心事,尽付东流。孰信多情无益,空赢得、辛苦凝眸,谁怜我,一身憔悴,三载闲愁。 休休,今生已矣,独自去思量,且莫羁留。只家山堪恋,临别登楼。见说梁园春好。更可叹,萍絮飘流。伤心处,天涯孤影,岁月悠悠。”情景凄痛,自是其绝笔之谶兆矣。悲夫!其姐耐轩女士真,亦善诗词,能画。辑乔倩诗词,附刊于《晓斋遗稿》,并撰二十年来同怀回忆录,系以《锁窗寒・哭六弟》云:“汴水云飞,楚天日远,离魂何处?清游未倦,断送俊年如许。望征鸿千丝,萦恨归去,却付东流去。念孤衾病馆,风霜凄咽,有怀诉延伫。最难度,正别浦。灯深群山,雾暮联襟,唤酒仍旧,榕城旧侣。独西风荒草自春,梵梵玉树归尘土,沉吟绕梦池塘,泪洒幽窗雨。”
  同治间,吾乡某提学按试某州。其妇手书促归,媵以红袜。学使遽以试事属州牧,移病还闽偕老。一时传为美谈。樊增祥《咏袜胸满江红》下半阕云:“花露洒,香球k,芳汗透,冰肌贴,话三山旧事,佩v亲结。书字一缄苏蕙锦,泪痕双寄~州月。愿展为,绣被覆鸳鸯,通身热。”即引其事也。
  吾闽科甲盛推林氏。明成化时,福州有东西南北林之称,其宅皆在会城。尚有可考者,东林为林瀚,家连浦,所谓“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者;西林为林泮,家在黄巷西林里;南林为林廷选,北林为林廷玉,家在水流湾、北林坊是也,太保林文安公祠今尚在文儒坊尾。四林均同时在朝者。
  福清李鹿山先生兄郁,子九人,登科甲者五人。乾隆纪元,巡抚卢焯为立匾。
  闽县曾霁峰先生晖春,子元基、元炳、元海、元燮、元澄,皆登科。魏丽泉中丞元R制五子登科匾旌其闾。先生祖本寒儒,尝与戚属某争坟。地故曾物,争辩莫决。将断诸官而某戚颇有力,预制墓碑先瘗诸地。次日官至掘碑,念为戚某地,遂勒曾起棺改葬焉。后历数十年,两家之科名仕宦皆相埒,惟至曾氏盛时而戚某子孙寥寥矣。先生家在东街孝义巷。
  清季,里中科甲之盛者,又有闽县叶氏毅庵先生观国,七子科甲,乡人耀之。乾隆间,先生以儒林屡司文炳,尝以清严精审自守。其督滇学时,诸城刘文正公通奉使至,见公,喜曰:“吾见馆阁诸君,一出学差,无不面丰体胖。今君如此清癯,半为校士清勤,半为官厨冷淡,不愧为吾门下士矣。”在粤西时,值乙酉选拔之期,有某生为巨公婿,挟权重人手书。谆谆相托。先生得书,立焚之,不置一辞。榜出,其人竟不与。阖属翕然。在安徽时,年近七旬,虽卷帙繁多,而无一篇不过目者。尝夏夜校阅,尽屏仆从,仅留一僮挥扇而已。其后簪缨之甚⑽,咸谓为先生清廉之报也。
  余先高伯祖新甫公讳柏心,道光壬辰科举人。远堂公讳柏荫,道光壬辰恩科进士。秀农公讳柏蔚,道光甲午科举人。高祖蒹秋公讳柏苍,道光庚子恩科举人。高叔祖合亭公讳柏芗,咸丰辛亥恩科举人。时太高祖介平公讳阶三,及林太夫人年俱七十,皆亲见之。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云:“本朝五子登科者,光绪元年乙亥恩科福建侯官郭谷斋观察式昌,长子曾矩与叔事昌,弟曾洵同科中式。祖父远堂中丞方引年归里,一时传为盛事。后乃知中丞昆季五人皆登科仕,观察则与嫡弟元昌等五人先后登科。家门之盛,近代希有。中丞扬历中外,清望交推。观察历典剧部,循声卓著。世德作求,振兴未已也。
    校 注
  ⑴原文作“雅入”,“入”字误,应为“人”。
  ⑵原文作“各持一挺”,“挺”字误,应为“梃”。
  ⑶原文作“座偶”,“偶”字误,应为“隅”。
  ⑷原文作“爱国厚恩”,“爱”字误,应为“受”。
  ⑸原文作“遗犯”,“遗”字误,应为“遣”。
  ⑹原文作“藏否人物”,“藏”字误,应为“臧”。
  ⑺原文作“执友”,“执”字误,应为“挚”。
  ⑻原文作“河漕二师”,“师”字误,应为“帅”。
  ⑼原文作“遍舟”,“遍”字误,应为“扁”。
  ⑽原文作“簪缨之甚”,“甚”字误,应为“盛”。

卷二
  李文凤《月山丛谈》称,天下十三省,俗皆有号。福建曰獭,不知所据。
  福州别称曰闽中宋曾巩《道山亭记》:福州治侯官,于闽为中,所谓闽中也、曰晋安晋时衣冠士类多避地于此、曰三山城内有乌石、九仙、越王三山、曰榕城以产榕称、曰东冶以越王冶铸名、曰东瓯为古东瓯地。长乐曰吴航吴尝造船于此,故名、曰新宁唐名。连江曰温麻晋康时析温太麻船屯置、曰凤邑山势如飞凤。福清曰玉融以山名、曰福唐唐时县名。古田曰玉田田产玉名。闽清曰梅溪溪多植梅。浦城曰南浦以江淹名。建阳曰建平吴名。松溪曰松源。崇安曰温岭。建宁曰建安吴名、曰建溪旧建州。晋江曰清源泉山有乳泉甘美、曰桐城以植桐名、曰温陵其地寒少名。同安曰大同、曰银城县东西广、南北隘、如银绽。德化曰龙浔以江名。永春曰桃源以溪名。安溪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