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希元孟举。孟举少亲受业子山之门,介之以教宋克仲温,而在至正初,揭文安公亦以楷法得名,传其子ι,其孙枢在洪武中,仕为中书舍人,与仲珩叔循声名相埒云。(《春雨杂述》)

  《墨池编》论字体有擘汇书,今书家不解其义。按《颜真卿集》有云:“点画稍细,恐不堪久,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玉弹。”《玉堂嘉话》云:“东坡洗玉池铭,擘窠大字极佳。”又云:“韩魏公书杜少陵画体诗,擘窠大字,此法宋人多用之。”(《升吠饧》)

  飞白字之名,书家例知之,但不晓作何状。予按王隐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遒劲,文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据此,则如今篆书之渴笔,俗所谓沙笔是也。唐人好奇,或作禽鸟花竹之像,顺陵碑略有数字,今绝无作之者。惟方外道流书酒肆壁,作竹节雀头形,俗可憎矣。(同上)

  按草书者,后汉征士张伯英所造也。梁武帝《草书状》曰:“蔡邕云:”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羽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颖难,不能救急,遂作赴急之书。‘今之草书也。“(《客中闲集》)

  《草书百韵歌》乃宋人编成,以示初学者,注名于羲之。嘉靖间有一中书,取以刻石,而一钜公序之,信以为然。有自京师来滇,持以问杨用修曰:“此羲之《草韵》也。”杨戏之曰:“字莫高于羲之,得羲之自作《草书百韵歌》,奇矣。又如诗莫高于杜子美,子美有《诗学大成》;经书出于孔子,孔子有《四书活套》,若求得二书,与此为三绝矣。”其人愕然曰:“孔子岂有《四书活套》乎?”杨曰:“孔子既无《四书活套》,羲之岂有《草书百韵》乎?”其人始悟。(《尧山堂外纪》)

  宋太宗淳化三年,出御府所藏历代真迹,命侍书王著模刻禁中,厘为十卷,是为历代法帖之祖。(《谙系杂说》)

  汉兴,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有杜伯度崔瑗崔实皆称工,自苍颉科斗一变为史籀大篆,再变为李斯小篆,四变为程邈隶书,至草书为五变矣。(《古今原始》)

  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沈著痛快。(《五色线》)

  北齐郎基为郑州长史,性情俭,惟令人写书。潘子仪遗书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同上)

  钟繇为行书法,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入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谓之草行,书法至此,凡六变矣。蔡伯阶为八分书,则七变矣。(《古今原始》)

  《毛诗》三万九千一百二十四字,《尚书》二万五千七百字,《周礼》四万五千八百六字,《礼记》九万九千二十字,《周易》二万四千二百七字,《春秋左氏传》一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孟子》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孝经》一千九百三字,大小九经,合四十八万四千九十五字。且以中才为率,若日诵三百字,不过四年半可毕。或以天姿稍钝,减中才之半,日诵一百五十字,亦止九年可毕。苟能熟读而温习之,使入耳著心,久不忘失,全在日绩之功耳。(《郑耕老劝学》)

  九经非唐制,亦非宋制,唐以《礼记》、《春秋左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书》、《春秋》、《公稀肺小经。宋合三传,舍《仪礼》而以《易》、《书》、《诗》、《周礼》、《礼记》、《春秋》为六经。又以《孟子》升经,《论语》、《孝经》为三小经。明郝敬九经大异,于是窃谓《仪礼》、《公稀方圆豢摄冢当补曰《仪礼》五万六千六百二十四字,《公羊传》四万四千七十五字,《狭捍》四万一千五百十二字,合十四万二千二百十一字,日诵三百字,更一年三四月可毕,即减半,亦不过二年半。至《尔雅》十一卷,存以流览,可不复成诵。呜呼!以《禹贡》行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断狱,或以之出使。以《甫刑》校律例条法,以三百五篇当谏书,以《周官》致太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此则《两汉志》也,始可谓之真经术,盖闻诸庭训云。(《太原阎咏识》)

  ◎器用制器尚象,圣人精意寓焉。棋始于尧舜,琴有五弦之制,夫人熟之矣,何俟深放。顾名物、象数、学问,渊微渺见,寡闻不知者,恒不在远也。放而得之,不使一器一物误,亦读书之乐也。偶尔及之,勿嗤多事。

  唐太宗曰:“舜作漆器,而谏者十七人,器之布漆自舜始。”(《古今原始》)

  秦始皇行半两钱,古人钱字作泉,自秦始称钱,而后之八铢四铢,皆原于此。(同上)

  宋太宗以占城稻种给于民,此中国有旱禾之始。(同上)

  伊尹为草╂,即今麻鞋也,秦以丝为之。凡娶妇之家,先下鞋,取和谐之意,后因之。(同上)

  王肯堂曰:“研瓦始唐人。”邵伯温曰:“研中隆起如瓦,以不留墨为贵,百年后方就平,今{穴洼}中非古也。”(《物理小识》)

  葛天氏始歌,阴康氏始舞,朱襄作瑟,伏羲作琴埙箫,女娲作笙竽。黄帝作钟磬鼓吹铙角な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