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修述者,颜师古、孔颖达也。

  韦述撰《唐书》,刘煦复增减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方镇百官表》出于杨尧臣,《律历。五行志》出于刘义叟,《列传》出于宋祁,而纪志则欧公成之也。其进表有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刘原父谓此两句正《新唐书》之失。宋祁尝曰:“唐人诏令皆对偶之文,入史策如粉黛饰壮士,笙匏佐鼓声,非所宜也。”又故事修书只署官崇者,欧公以宋公于此用力久,遂各列其名)。

  梁唐晋汉周皆有史,宋薛居正辈尝修之矣。欧阳修以其烦猥失实,重修之而藏于家。后朝廷取付史监,谓之《新五代史》(欧公尝学《春秋》于胡爱、孙复,故褒贬谨严。观其立传之例,专主诛心之法,曰梁臣,曰唐臣,所以暴忠贞之一节;曰死节,曰死事,所以愧奸回之二心;曰《家人传》,则正家之义见矣;曰《一行传》,则高尚之义见矣;曰《唐六臣传》,则背唐附梁之罪明矣;曰《杂传》,则更事历代之徒诛矣。国史称其足以继班固、刘向,谓其笔力驰骋而无驳杂之说。吕方叔亦谓其最得春秋之法,虽司马子长无以加。特恨其晋出帝伦叙因濮园义而发;又不为韩膛眼立传,似轻节义,盖韩通之死,太祖犹未践极,其当在周臣明矣;又天文不载变异、黄龙、甘露之瑞,欲悉其纪果《春秋》书灾不书祥之意乎)。

  《宋史》之作,不一其人,李焘有《通鉴长编》,陈仲征有《二王本纪》,陈S小锻鉴续编》,揭斯有宋辽金三史(与欧阳玄同修,斯乃附玄辈之私情,违杨廉夫之公议,并列以为三史而各自为)。惟陈V编,为知正闰。

  《元史》尝作于胡粹中,洪武间命宋濂等纂修(分纪传以著其君后臣工善恶之实,列表志以见其位号制度,事为之详),亦既有成书矣。(同上)

  《史记》(汉太史令龙门司马迁撰)、《前汉书》(汉兰台令史班固撰)、《后汉书》(宋宣城太守范晔撰)、《三国志》(晋平阳侯相陈寿撰)、《晋书》(唐太宗文皇帝御撰)、《宋书》(南齐散骑常侍沈约撰)、《南齐书》(梁安西外兵仁威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尉录事萧子显撰)、《梁书》(唐散骑常侍姚思廉撰)、《陈书》(姚思廉撰)、《隋书》(太尉扬州都督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长孙无忌等奉敕撰)、《魏书》(北齐尚书右仆射魏收撰)、《后周书》(唐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彭城县子令狐德┑茸)、《北齐书》(隋太子通事舍人李百药撰)、《南史》(唐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李延寿撰)、《北史》(唐李延寿撰)、《唐书》(翰林学士御龙图阁学士朝散大夫给事知制语充史馆修撰判秘阁欧阳修奉敕撰)、《五代史》(欧阳修撰)、《宋史》(开府议同三司上柱国录重国重事前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领经筵事都总裁脱脱等奉敕撰)、《辽史》(脱脱修)、《金史》(脱脱修)、《元史》(翰林学士宋濂、翰林侍制承直郎王说刃蓿。

  二十一史之外,则有司马温公之《资治通鉴》,然是非颇不尽协。朱紫阳因之而作《纲目》,笔削一本《春秋》,其书始于周威烈王,终于梁唐晋汉周,真不刊之史矣,惜其后此缺焉。明成化间,命大学士商辂等接修《宋元纲目》,颇得紫阳遗意,而正史皆备。(《啸虹笔记》)

  中秘书在文渊之署,约二万余部,近百万卷,刻本十三,抄本十七八,直者辰入未出,凡五楹,中一楹当梁拱间,竖一金龙柱。宣宗尝幸其地,与阁臣纟番咨询问,故入直史耳,不得中立设座云。神宗初年,沈晴峰太史所记如此。自古藏书之所,非止一处,汉有东观、兰台、鸿都等处,唐有秘书监、集贤书院等处,宋有崇文馆、秘书省等处,明初稽古定制,罢前代省监馆阁掌书之官,并其任于翰林院,设典稽二员。凡国家所有古今经籍图书之在文渊阁者,永乐中,遣翰林院修撰陈循往南京起取本阁所贮古今一切书籍,自一部至有百部以上,各取一部北上,余悉封识收贮如故。(《涌幢小品》)

  实录之名,起于唐明朝,平元都,即辇十三朝实录至京,修之至再。《太祖实录》修于建文,又再修于永乐,并历朝所修者,藏之金柜石室,最为秘密。申文定当国,命诸学士校雠,始于馆中誊出,携归秘第,转相抄录,遍及台省。若部属之有力者,盖不啻家藏户守矣。闻新安有余侍郎懋学,范布政谘簦节略自为一家,太常不知何如?尝见余侍郎世穆两庙甚有体裁,然于吾学宪章诸书,及家乘别集,尚未暇及。(同上)

  《尔雅。翼》云:“史者示往知来者也,勹恢为物,能逆知来事,故以名史。”班固作《西汉书》百篇未成,明帝初有人上书,言固私改《史记》,诏收固下京兆狱。固弟超上书,具列固著述意,会郡亦上固所为《汉书》,天子奇之,除兰台令,使成前书。唐天宝初,郑虔荥阳人,为协律郎,缀当世事,著书八十篇。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皇焚之,坐谪十年。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特更立广文馆,以虔为博士,子美有诗,广文之名起此。虔追译故书,得四十篇,苏源明名其书为《会粹》。班郑皆良史才,以未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