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论,〔一〕支道林集妙观章云:「夫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虽色而空。故曰色即为空,色复异空。」论成,示王中郎。王坦之,已见。中郎都无言。支曰:「默而识之乎?」论语曰:「默而识之,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王曰:「既无文殊,谁能见赏?」维摩诘经曰:「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云:『何者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是真入不二法门也。』」
  【校文】
  正文及注「默」字景宋本俱作「嘿」。
  注「不二法门也」景宋本于「也」上有「者」字。
  【笺疏】
  〔一〕程炎震云:「高僧传四支遁传云:『乃注安般、四禅诸经及即色游玄论、圣不辩知论、道行旨归、学道诫等。』」
  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一〕支法师传曰:「法师研十地,则知顿悟于七住;寻庄周,则辩圣人之逍遥。当时名胜,咸味其音旨。」道贤论以七沙门比竹林七贤。遁比向秀,雅尚庄、老。二子异时,风尚玄同也。
  【校文】
  「卿欲见不」「欲」,景宋本及沈本俱作「欣」。
  「留连」景宋本作「流连」。
  【笺疏】
  〔一〕程炎震云:「高僧传云:『王羲之时在会稽,素闻遁名,未之信,谓人曰:「一往之气,何足可言?」后遁既还剡,经由于郡,王故诣遁,观其风力。既至,王谓遁曰:「逍遥篇可得闻乎?」遁乃作数千字,标揭新理,才藻惊绝。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仍请住灵嘉寺,意存相近。』」
  三乘佛家滞义,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一〕诸人在下坐听,皆云可通。支下坐,自共说,正当得两,入三便乱。今义弟子虽传,犹不尽得。法华经曰:「三乘者:一曰声闻乘,二曰缘觉乘,三曰菩萨乘。声闻者,悟四谛而得道也。缘觉者,悟因缘而得道也。菩萨者,行六度而得道也。然则罗汉得道,全由佛教,故以声闻为名也。辟支佛得道,或闻因缘而解,或听环佩而得悟。神能独达,故以缘觉为名也。菩萨者,大道之人也。方便则止行六度,真教则通修万善,功不为己,志存广济,故以大道为名也。」
  【校文】
  注「志存广济」「志存」,景宋本作「悉皆」。
  【笺疏】
  〔一〕嘉锡案:释僧佑出三藏记集十二,宋明帝敕中书侍郎陆澄撰法论目录及释道宣大唐内典录三、释道世法苑珠林一百传记篇并有支道林辩三乘论。然则道林之分判三乘,不惟升座宣讲,且已撰述成书矣。
  许掾询也。年少时,人以比王苟子,〔一〕苟子,王修小字也。文字志曰:「修字敬仁,太原晋阳人。父蒙,司徒左长史。修明秀有美称,善隶行书,号曰『流奕清举』。起家著作佐郎,琅邪王文学,转中军司马,未拜而卒,时年二十四。昔王弼之没,与修同年,故修弟熙乃叹曰:『无愧于古人,而年与之齐也。』」〔二〕许大不平。时诸人士及于法师并在会稽西寺讲,〔三〕王亦在焉。许意甚忿,便往西寺与王论理,共决优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更相覆疏;王复屈。许谓支法师曰:「弟子向语何似?」支从容曰:「君语佳则佳矣,何至相苦邪?岂是求理中之谈哉!」
  【校文】
  注「询也」景宋本及沈本「询」字均大字居中,无「也」字。
  注「王修」景宋本俱作「王循」。又「王修小字也」,「小」字上景宋本及沈本俱有「之」字。
  注「修弟熙乃叹曰」景宋本及沈本俱无「乃」字。
  「及于法师」「于」,景宋本及沈本俱作「林」。
  【笺疏】
  〔一〕程炎震云:「法书要录载张怀书断云:『王修以升平元年卒,年二十四。』则生于咸和九年甲午,许询或年相若耶?王修小字,诸书皆作苟。惟颜氏家训风操篇作狗,且以与长卿犬子并举。黄门博雅,必有所据,盖亦如张敬儿之比。后乃耻其鄙俚,文饰之耳。」
  〔二〕刘盼遂曰:「按本书雅量篇注引中兴书云:『熙为修弟蕴之子。』晋书外戚传亦言曰:『蒙有修、蕴二子。』此注修弟下显『子』字。」嘉锡案:雅量篇注引中兴书,但云「熙、恭次弟,不云修弟蕴之子」。盼遂殊误。然考德行篇注引隆安记曰:「恭祖父蒙,父蕴。」晋书外戚传云:「蕴子华、次恭。」恭传亦云:「光禄大夫蕴子。」熙既为恭弟,则自是修之弟子矣。此注之脱误,无可疑者。
  盼遂曰:「无愧古人二句,用曹子桓与吴质书中语。晋书作『修临终自叹』,较世说为胜。」嘉锡案:曹与吴书曰:「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刘笺言较世说为胜,当作较文字志为胜。然吾谓从文字志作熙追赞之语自得,晋书不知所本,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