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之鲽,状如牛脾,细鳞紫色;一面两目,相合乃行。江淮人谓之拖沙鱼,台人呼为贴沙;则与此鱼不同。此鱼宛然若蝶,故亦谓之「鲽」耳。
二二七
冈山超峰寺僧曾获食蛇龟一头,畜之寺中。龟形如木屐,行时有声,俗称「木屐龟」。胸划为二,能开合;蛇经其旁,则□之至毙而食之。惠子谓龟长于蛇;若此,则龟猛于蛇矣,奇哉!
二二八
红头屿,在恒春海中,岸旁多椰。有蟹大径尺,螯巨而猛,能登树夹破椰子而食之;名曰椰蟹。
二二九
梅花鹿、艾叶豹,皆以纹名,台湾之珍兽也。梅花鹿产山中,亦有畜者;小琉球人牧之尤多。其大而无纹者曰獐。艾叶豹似虎而小,一名石虎;性猛;能杀人。
二三○
长尾三娘,鸟也。朱喙翠翼,羽毫甚美,彩耀相间;尾长盈尺。生深山中。或云即练雀。巡台御史六十七有诗咏之曰:『翠羽光华绶带长,如云委地美人妆;命名当日非无意,谓胜黄家第四娘』。
二三一
「新妇啼」,鱼名;称谓甚奇。状本鲜肥,熟则拳缩;盖取「新妇未谙,恐被姑责」也。孙湘南诗云:『泔鱼未学易牙方,软玉销为水碧浆;厨下却怜三日妇,羹汤难与小姑尝』。
二三二
「续太平广记」载:『明万历间,有封舟赴中山国,途次澎湖,见一巨蝶,翅长丈余,掠舟而过』。又言『海中见一山,徐徐行,数时乃灭;视之,始知为大鱼』。呜呼!天地之大,何奇不有;吾以耳目之所见者为是而不见者为非,亦陋矣。
二三三
「台湾府志」载:『康熙二十二年夏五月,澎湖有鱼如鳄,长丈余,四足,身上鳞甲火炎;从海登陆。众见而异之,以冥钞、金鼓送之下水。越三日,仍乘夜登山死』。而「台湾志略」以延平为东海鲸鱼,到处水涨,归东则逝,遂以此为郑氏灭亡之兆;何其谬耶!
二三四
「赤嵌集」有「钩蛇歌」;谓北路有巨蛇名钩蛇,能以尾取鹿吞之,因为作歌。歌曰:『一岛三千麋鹿场,飕飕出谷如牛羊。台山不生白额虎,族类无忧爪牙伤。野有修蛇大如斗,飕飕草木腥风走。气腾火焰喷黄云,八尺斑龙入巨口;九岐璚角横其喉,昂霄下咽膏涎流。狞番骇兽不相贼,奔窜林莽争逃钩。我闻巴蛇吞象不须咬,三岁化骨何阴狡!尔鹿、尔鹿甚微细,此蛇得之应未饱』。
二三五
唐段公路「北户录」载「蝴蝶枝」一则谓:『南行历县藤峡,维舟饮水。睹岩侧有木五彩,命仆求之。获一枝,尚缀软蝶二十余,有翠绀缕者、金眼者、丁香眼者、紫斑眼者、黑花者、黄白者、绯脉者。因登岸视,乃知木叶化焉。是知蝶生江南,柑橘树蠹变为蝴蝶、乌足之叶为蝴蝶,皆造化始然,非虚语也』。按此疑即木叶蝶,生于南美洲。台湾埔里社亦有,状如枯叶,宿树上,人莫能辨;唯未见有彩色者。
二三六
台人呼蚕曰「娘」,谓蚕「几尾」曰「几身」,敬之也。按唐孙顾「神女传」谓:『高辛时,蜀有女子,父为人掠,唯所乘马在。母誓曰:「有得父还者以女嫁之」。马闻言,振迅而去。数日,父乘马归。自此,马悲鸣不肯饮龁;父问其故,射杀之,暴皮于庭。女过其侧,皮蹶然起,卷女去。旬日,得皮于桑上,女化为蚕,食叶吐丝。每岁祈蚕者四方云集;宫观塑女像,披马皮谓之马头娘』。此虽一种神话,而台语之出处则据于此。
二三七
元宵○弄龙之戏。好事者以篾片缚龙,张以罗,绘鳞染色;长者九节或七节,节下有杆,中然炬。人持杆而弄,高下蜿蜓,火光掩映;和以鼓吹,状极曼衍。有时广场之上两龙竞舞,各展身手,尤为热闹。又有弄狮之戏,习技击者为之;乡村颇盛。
二三八
台南旧有赛花之举。每岁元宵,各以所养水仙陈于三山国王庙,互夸奇丽。水仙产漳州,冬时配至。以刀划其半面,栽以清皿、荐以寒泉;花之向背、叶之短长,可随人意。余素好种花,尤善养水仙。以刀划者,两旬而开;置诸几上,足供清玩。惜赛花之举,今已零落;而市所售之水仙头,亦不及从前之肥大也。
二三九
「踏跷」即高跷,以双木缚足而行。高四、五尺,装演故事。宋时已有此技,「武林旧事」谓『元夕舞队有踏跷之戏』。而台湾所演者,以福州人为最。又有肩头戏。以龆秀男女屹立肩上,沿街演剧,步武自如;亦一技也。
二四○
里谚有言:『烟火好看无赖久』。此言富贵荣华之易谢耳。若菜市埔之烟火,自初夜至于黎明,连绵不息;观者垂头欲睡,而放者犹兴高采烈。前时台南商务尚盛,内城外有炮店十余家,公祀祝融之神;每年花朝前后,至菜市埔大放烟火,诚春宵之乐事也。刘芑川「海音诗」云:『火树千丛映绛霄,年年菜市闹花朝;路旁掩泣谁家女,失却鬓边翠玉翘』。
二四一
五月五日,俗称「五毒日」。佩香囊、簪艾叶,以雄黄酒洒地,谓可以辟毒虫。向午,小儿辈肩一龙首,前导者持小旗、执熔枝,鸣金击鼓,以祓不祥;谓之「请龙」。按「淮南子」「要略操」:『舍开塞,各有龙忌』。许慎注:『中国以鬼神之事曰忌。北胡、南越皆谓之「请龙」』。是「请龙」之举出于秦、汉,而台湾尚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