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则气盈朔虚之数即及一月便合置闰前闰距后闰亦三十三个月数内大月多则多数而闰三十四个月者有之大月少则不及数亦闰三十二个月者亦有之闰所以消其盈而息其虚也
  
  ○左传测义论盈虚置闰说 【 附录以备参考】
  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故时序无愆过举正于中故民心无疑惑归余于终而置闰适宜则四时得所而作事无悖乱历法以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为历元其时月日五星皆起于牵牛初度更无余分以此为步占之端故云履端于始每岁有二十四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谓之节气春季雨水春分谷雨夏季小满夏至大暑秋季处暑秋分霜降冬季小雪冬至大寒谓之中气每月皆有中气惟闰月独无中气闰前之月则中气在晦日闰后之月则中气在朔日举中气而正月则置闰不差矣故云举正于中置闰之法以气盈朔虚而归日月之余分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之行也日一度自今年冬至至明年冬至方一周天实计三百六十五日零三个时辰而一岁十二个月止有三百六十日更有五日零三个时辰无所归着是为日行之余分每岁只均分在二十四气上所谓气盈者也月之行也日十一度十九分度之七常以二十九日中强而与日合于朔是每月又有半日弱无所归着是为月行之余分故月不满三十日而有大小尽焉所谓朔虚者也积日月之余分每岁常余十一日弱故十九年而置七个闰月是为一章之数故云归余于终
  
  ○闰
  ○闰余也余分附月也以岁之余为闰一岁本有三百六十六日天顺动而不止不能无失故节减其六日又减小月六日以顺天象三岁是得一月余六日故五载而闰又余六日积二岁又余二十四日故五载再闰十有九载凡七闰是为一章周太史谓王在门谓之闰
  
  ○元
  ○元大也始也人君即位之一年必称元年者明人君之用也明其用当自贵者始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时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按唐虞三代以来人君即位必改元以纪年而无年号至汉武帝始号建元不四五年或一二年而累易其号后遂因之至有一帝而改号至于十有四者唐之高宗是也亦有用三字为号者如王莽始建国梁武帝中大通中大同是也亦有用四字者如元魏大武帝太平贞君唐武后天册万寿万寿通天宋太宗太平兴国真宗大中祥符徽宗建中靖国是也亦有一代而年号相同者如元世祖号至元而顺帝亦复号至元是也亦有一年之间两易三易年号者如汉灵帝西晋武帝唐武后之类是也亦有即位改号历年虽久而不复再改者如汉明帝隋炀帝唐宣宗是也亦有嗣位而不改年号者始西魏废帝恭帝后汉隐帝是也若先帝已崩嗣君继位有明年而始改元亦有当年即改元改号者如汉献帝宋太宗是也如先帝禅位太子践祚而当年即改元改号者如唐玄宗是也因并及以备参考云
  年时朔望详解终
  四时详解
  春
  ○春蠢也蠢兴也岁之始也又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又曰物蠢生而动运
  夏
  ○夏假也物假大宣平
  秋
  ○禾谷熟也凡物以熟为秋
  冬
  ○四时尽也冬藏也又曰冬终也物终藏
  四时俱有孟仲季按孟长也仲中也季少也又曰孟始也仲次也季末也凡时之末月曰季月世之末世曰季世故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
  
  ○春为青阳 夏为朱明
  秋为白藏 冬为玄英
  
  ○春为发生 夏为长赢
  秋为收成 冬为安宁
  一年二十四气详解
  盖气之行有序而莫不有理存焉盖理不外乎气气不外乎理自古至今其命名序次虽少有异然求其理则一而已其为气也有节气有中气节者止也每节依时而至顺时而止是为节也中者至此时得其中是为中也如丑之终寅之始则为节寅之半则为中寅之终卯之始则为节卯之中则为中之类岁有四时时各三月月有节气有中气既终而始为节自始至终之半为中此节中气候之说也每五日为一候积六候而成月故一岁有七十二候每三候为一气积六气而成时故一岁有二十四气
  
  ○立春正月节 【 其卦为泰三阳之月也】
  立建也春蠢也万物蠢化乃运动也春为阳中万物始生故曰立春乃正月之节也
  
  ○雨水正月中
  自上而下曰雨北风冻而为雪东风解而为冰立春之初三阳初交而阳气未透至此时中气已至阴阳之气方和非复冱寒凝冻之愆雨泽而水是谓雨水乃正月之中气也
  
  ○惊蛰二月节 【 其卦为大壮四阳之月也】
  惊震也谓雷震也又动也起也蛰藏也伏也字以执以(上下虫)如执持其(上下虫)使不得动盖蛰藏之(上下虫)感四阳之气皆震动而出又二月雷乃发声蛰(上下虫)震动亦惊蛰之义也仲春上丁日祭
  先师孔子上戊日祭先农五稷上巳日祭山川
  
  ○春分二月中
  分别也仲春四阳二阴昼夜之气中停阴阳交分故谓之春分二月之中气也春分之日祭
  大明之神于东郊朝日坛甲丙戊庚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