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缓生口,令得亡归:暗中放出一些俘虏,故意让他们逃走。



④冈阪:冈,山脊。阪,山坡。这里可作“山顶”或“制高点”解。



远战



凡与敌阻水相拒,我欲远渡,可多设舟楫,示之若近济,则敌必并众应之,我出其空虚以济。如无舟楫,可用竹木、蒲苇、罂、瓮囊、枪杆之属,缀为排筏,皆可济渡。法曰:“远而示之近。”①



汉初,魏王豹初降汉,复以亲疾请归,至国,即绝其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遣郦生往说豹,不听。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击豹。[豹]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帅兵迎战,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注释」



①远而示之近: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打算从远处进攻敌人,就假装要从近处攻击的样子。



近战



凡与敌夹水为阵,我欲攻近,反示以远,须多设疑兵,上下远渡,敌必分兵来应,我可以潜师近袭之,其军可破。法曰:“近而示之远。”①



春秋,越人伐吴,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人为左右阵、夜鼓噪而进,[吴师分以御之。越子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兵而鼓之,吴军大败,遂至灭亡。



「注释」



①近而示之远:语出《孙子兵法。计篇》。意思是,打算从近处进攻敌人,就假装要从远处攻击的样子。



水战



凡与敌战,或岸边为阵,或水上泊舟,皆谓之水战。若近水为战,须去水稍远,一则诱敌使渡,一则示敌无疑。我欲必战,勿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欲不战,则拒水阻之,使敌不能济。若敌率兵渡水来战,可于水边伺其半济而击之,则利。法曰:“涉水半渡可击。”①



汉郦生说齐下之,齐王日与生纵酒为乐,而罢守备。蒯通说信,遂渡河,袭破齐。齐下以郦生卖己,烹之,而走高密,请救于楚。楚遣龙且将兵[号称二十万]救齐。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来,其锋难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客居,其势无所食,可不战而擒也。”龙且曰:“吾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今若救齐不战而降之,有何功?若战而胜,齐半可得。”遂进兵与汉军夹潍水而阵。信夜使人[为]囊[盛]沙壅水上流,旦渡击且,佯败走。龙且喜曰:“吾固知信怯。”遂追之[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且军大半不得渡,即击,杀且。[楚]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遂平齐。



「注释」



①涉水半渡可击:语出《吴子。料敌第二》。意思是,乘敌军渡河一半列阵未定时,就可乘隙攻击它。



火战



凡战,若敌人居近草莽,营舍茅竹,积刍聚粮,天时燥旱,因风纵火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其军可破。法曰:“行火必有因。”①



汉灵帝中平元年,皇甫嵩讨黄巾,汉将朱y与贼波才战,败,贼遂围嵩于长社。贼依草结营,会大风。嵩敕军束苣②乘城,使锐卒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会帝遣曹操将兵适至,合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



「注释」



①行火必有因:语出《孙子兵法。火攻篇》。意思是,对敌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行,实行,进行。因,原因,引申为条件。



②束苣:即用苇秆扎成的火把。



缓战



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所谓三月修器械,三月成距堙①者,六月也。谓戒为己者,忿躁不得攻具而令士卒蚁附,恐伤人之多故也。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粮,外无救援,可羁縻②取之,则利。法曰:“其徐如林。”③



十六国前燕将慕容恪击段龛于广固,围之。诸将请恪急攻,恪曰:“军势有宜缓以克敌,[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势均,外有强援,恐有腹背之患,则攻之不得不速。若我强彼弱,外无救援,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敝。兵法‘十围五攻’④,正谓此也。龛党尚众,未有离心。今凭阻坚城,上下戮力⑤,尽锐攻之,数旬可拔,然杀吾士卒必多矣。当持久以取耳。”乃为壁垒以守之,终克广固。



「注释」



①距堙:古代在攻城作战中环城而堆筑的土山,以为窥察敌人城内情况或登城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