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乃字書也許慎所作三蒼亦古字書蒼頡一篇(七章李斯造)埤蒼三卷(張揖造)廣蒼三卷(樊恭造)彼明稽首與頓首不別。
  【科】然今行事頓首為輕謂長立頓首於空也故晉時釋慧遠與俗士書但云頓首而不揖也謂非是曲身而但立也故長揖司空不必身曲。
  次中初約時評量輕重故下引證晉朝慧遠法師與秦主并盧循書皆言頓首可驗是輕今時為重故僧與俗書不可一槩謂下出古頓首之相故下引事轉顯即後漢趙元叔漢陽人曾為窮鳥賦見司空袁逢但長揖而已。
  【科】然頓首頓顙俗中恒度首頭之總名顙額之別目然古儀有稽首稽首頓顙頓顙上敬天子殷重之謂故重言之準此頓顙以額至地而拜也。
  三中總會異名準義成重然稽首之禮道俗通有相亦無別今據內教故重出之如戒經序云稽首禮諸佛等。
  【科】二明敷坐具四明脫革屣者中梵極敬合示三四初科中梵極敬者躡釋第四如上文云彼則肉袒露足而為恭。
  【科】此土羣臣朝謁之儀皆在殿庭故履屣不脫有時上殿則劒履皆捨此古法也。
  次科此方朝儀古今不定在殿不脫此約今制劒履俱捨此屬古法。
  【科】天竺國中地多濕熱以革為屣制令服之如見上尊即令脫却自餘寒國隨有履之。
  次中重顯天竺脫著所以初明須用由地濕故如下明須脫重尊長故自下明方土有無。
  【科】行事之時既脫足已可踐土地應在坐具尋討經律無敷坐具之文但云脫屣禮足。
  顯第三中初科初約事須敷尋下撿文無據。
  【科】今據事用理須坐具故制坐具緣云為身為衣為僧臥具既為身衣明知前設。
  次中義約制緣為身衣故準此禮拜理須敷展故云前設。
  【科】又坐具之目本是坐時之具所以禮拜之中無文敷者故如來將坐如常自敷準此比丘自敷而坐不合餘人為敷。
  三中引名從實即坐時之具由佛隨坐常自敷故準下伸誡。
  【科】今見梵僧來至佛前禮者必先褰裙以膝拄地合掌長跪口讚於佛然後頂禮此乃遺風猶在可準用之無坐具明矣。
  四中重引現量證前禮拜無具可明。
  【科】比有行敬在佛僧前仍令侍者為敷坐具此乃行憍未是致敬又有要待設席方始禮者亦不可也如見尊長即須下拜安待覔席耶以事詳準隨時設禮不可待席有則從席無則從地可也如在清廟闕庭公衙之所何有設席以此準例則敬慢兩分。
  五中初誡慢如下例顯先引尊長次引俗事清廟即宗廟闕庭即朝廷庭合作廷公衙即官府以下雙結。
  【科】五明褊袒右肩或云褊露右肩或褊露一膊者所言袒者謂肉袒也示從依學有執作之務俗中短右袂便於事是也。
  褊袒中初科初句標或下會釋異名所下示意俗下例顯事出論語。
  【科】今諸沙門通著衫襦少袒三衣者遂割破襦子以為兩片號為襦袒此則名義俱失不可尋之故行事時但出一肩仍有衫襦非袒露法。
  次料襦(人朱反短衣也)少袒三衣者袒字恐悞合作但字謂今時少有但三衣者既有衫襦肉猶不露遂即割破以表其儀比今襦衫當背割開雖分兩片肩還不出是狼得褊袒之名則名失也肉既不露又是義失故下顯正儀但字亦悞却宜作袒仍下重示非法。
  【科】故大莊嚴論云沙門釋子者右肩黑是也外道通黑沙門露右故有不同律中但有三衣通肩被服如見長老乃褊袒之安以衣遮名為褊袒一何可歎也故知肉袒肩露乃是立敬之極也。
  三科中初引論示有肩黑者由袒露故衝冐風日皮膚[參*皮]黑外道躶形故兩肩俱黑律下次引律明初正示安下反責準此衣襦俱袒方合正儀。
  【科】六明五輪著地者亦云五體投地者地持亦云當五輪著地而作禮也阿含云二肘二膝并頂名為五輪輪為圓相五處皆圓今有梵僧禮拜者多褰衣露膝先下至地然後以肘按地兩掌承空示有接足之相。
  五輪著地中初科或云五體等者會異名也文引阿含顯五輪義輪下覆釋今下引事顯相。
  【科】今時行禮觀時進退若佛像尊師却坐垂足方可如上五輪接足如其加坐則隨時而已亦見有人聞有頂足之相遂致就坐拔他足出云我欲頂戴一何觸惱又是呈拙故知折旋俯仰意在設敬如是例知。
  次中初教知時亦下正責故下顯正。
  【科】七明頭面禮足者正是拜首之正儀也。
  禮足中初科對前諸相此屬正儀故特標示。
  【科】經律文中多云頭面禮足或云頂禮佛足者我所高者頂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敬彼所卑者禮之極也。
  釋中初科初引文我下示義智論問云何以頭面禮足答曰人身中第一貴者頭五情所著而最在上故第一賤者足不淨處最在下故以所貴禮所賤敬之極也。
  【科】如俗中重尊友者不斥其名字相名為足下者義類同也又如天子太子有所稱謂不敢及形或稱乘轝車駕或云陛下殿下皆敬儀一也。
  引俗事中斥猶指也言不敢正指其名故但言足下等又下類上可知。
  【科】然中邊行敬其家不同此土設敬遠拜為重天竺設敬近形接足拜乃為至極。
  【科】故經中陳如久不見佛來禮佛已以面掩佛足上斯則頭面禮足之相具也。
  雜示中次科經即阿含取證中天以近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