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4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释门归敬仪护法记-宋-彦起-第4页

所以。言九十六部。按薩婆多論。外道有六師。曰富蘭那迦葉等。每師有十五弟子。各各受行異見。六師各別有法。與弟子不同。共有十二見。自稱大聖人天師仰也。餘皆邪道者。如須達初欲建祇洹。六師聞之。欲與佛弟子爭術。須達憂慮。舍利弗曰。正使六師滿閻浮提。數如竹林。不能動吾足上一毛。欲爭何事。自恣聽之。又曰。草芥群生。從曠大劫。業識茫茫。難可開化等。與牢度叉等。各現神變種種。不如舍利弗。見其受屈。即與說法。隨其本行。宿福因緣。各得道迹。六師徒眾三億弟子。於舍利弗所。出家學道。六師既爾。餘眾可知。故曰皆邪道也。信敬不成者。如淨飯王聞獨尊之語。便伸歸敬之誠。五體敬而如泰山之崩。一心歸而如至寶之重。自後布灌昌言含生。歸向無二者。由茲始也。
  次注中。上四句。正示三界皆苦。言三苦者。即苦苦行苦壞苦。經云。我等以三苦故等。故下二句。令猒離者。即苦諦。次二句思苦本者。即集諦。法華經云。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觀下二句。觀達業惑。即是修道。屬道諦。不下二句。得解脫者。即滅諦。故立此四。令審諦而得入道也。餘下指外道也。經云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深入諸邪見。以苦欲捨苦等。即如修鷄犬行。自餓。火燒。草衣。木食。以茲苦行。欲捨於苦。經百千劫。應不能離。以非捨苦之法。故曰長淪苦中。
  正結中。上三句正結。理下勸依。以佛是歸敬之本。故曰成。以三界皆苦之言。乃信守之宗。故曰定。始則畏威。歸命聖容。後乃信承佛語。因之入道。故曰登高遠之趣也。
  轉釋中。初引論。即薩婆多也。論自問曰。何以所歸名歸依。佛答曰。歸依者回轉義。即歸依一切智無學功德也。又問。為歸依色身。為歸依法身。答歸依法身。不以色身為佛故。彼文釋三寶名義。今引歸佛中文也。
  由下釋義。先敘從邪。今下迴心歸正也。就理而言。人心本正。妙性湛然。所以邪者。由妄想故。背而從之。如來大聖。觀諸眾生。不能反本歸正。故興獨尊之言。令捨邪法。歸佛正道故曰也。法等差中。色等即翻邪五戒八戒十戒具戒也。以佛化初開三歸。亦發具戒。故背俗初即翻邪入道。極即具戒。若依行法經。菩薩戒亦有從三歸受者。言心師者。多論云。我境即四念處。他境即五欲也。我教謂心師。他教謂師心也。彼論以四念處為心師。今文以三寶為心師。既稱獨尊。其極可知也。既除心惑。其大可知也。
  誡勸中。上二句身心不敬。次二句復加謗毀。自下明招報。重下增煩惑。亦下加結業。下六句舉喻誡勸。言覆器者。智論云。佛子羅云其年幼稚。未知慎口。人來問之。世尊在否。說言不在。若不在時。說言佛在。有人語佛。佛語羅云。澡盤洗足已。覆此澡盤。如勑即覆。語言以水注之。注已問言。水入中否。答言不入。佛語羅云。無慚愧人。妄語覆心。道法不入。亦復如是。捕鼠者。佛藏經云。佛告舍利弗。譬如蝙蝠。欲捕鳥時。則入穴為鼠。欲捕鼠時。則飛空為鳥。而實無有鳥鼠之用。其身臭穢。但樂暗冥。破戒比丘。亦復如是。彼以妄語為覆器。此以不敬三寶為覆器。彼以破戒為捕鼠。此以不歸三寶為捕鼠。借喻可知。塵露言其多也。頻繁言其亂也。
  萠兆引經中。文分四節。初明念赴王請。王下王臣奉迎。未下不識禮法。皆下頗決眾疑。初中伽耶山。亦名耆闍崛。又依沙崛等。方志云。伽耶山謂靈嶽。亦云象頭。乃如來住止之處也。度迦葉者。即三迦葉。瓶沙王即頻婆娑羅王。此云摸實。亦云最堅。言先請者。四分律受戒揵度云。爾時世尊教化鬱[鞥-合+(白-日+田)]羅迦葉及中弟那提迦葉次三弟伽耶迦葉千比丘已。便作是念。我先諾瓶沙王請。若我成佛。得一切智。先來至羅越城。(亦云羅閱祗伽羅。此云王舍城也)我今應往見瓶沙王。將大比丘一千人。皆是舊學。螺髻梵志從摩竭國遊行。漸至杖林中尼拘律樹下坐等。王迎中。云沙門者。乃修梵行之通稱。即外道沙門爾。義翻淨志。非正譯也。遠迎者。即出至尼拘樹下也。律云。時王瓶沙。駕萬二十乘車。將八萬四千人。前後圍繞。往杖林中。下車進入。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時摩竭國人。或有禮足等。如文所列。四中皆疑者。以迦葉兄弟。佛未出時。自稱大聖天人師等。今同佛至。故皆懷疑。迦葉知已者。乃決疑也。律云。時摩竭國人作是念。為大沙門瞿曇從鬱[鞥-合+(白-日+田)]羅迦葉學梵行。為鬱[鞥-合+(白-日+田)]羅迦葉并弟子眾。從大沙門瞿曇學梵行耶。是世尊知已。告迦葉。沙起為吾扇背。答言爾。迦葉下。知佛之意。奉教行之也。
  次科萠謂萠芽。兆謂朕兆。言其始也。
  隨釋中。言文不足者。以但言手摩捫口鳴而已。若諸經律敬相。則多不獨於此也。遠下顯意。自餘下稱名。如佛是我師等顯相。如升空持扇等。但欲決疑。則非敬相也。
  位列中。初科。智論龍樹菩薩造。釋般若經。羅什譯。如什公云。余若藻筆製阿毗曇。不見。迦旃延子。祇如摩訶衍論。余若廣譯。千卷有餘。為秦人識劣故。十分存一。蓋從略也(見譯成一百卷)。外道白衣。非內眷屬。但以他法客法以分之。言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