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常生貴家。四者身如紫磨金色。五者豐饒珍玩。六者生賢善家。七者生得為王。八者作金輪王。九者生梵天。壽命一劫。十者不墮惡道。十一者後生還能敬重三寶。又云若人臨終。發言造像。乃至如麥[麩-夫+廣]。能除三世八千億劫生死之罪。法身器者。以法身周徧。無所不存。論即智論。非情屬事。表顯屬理。
行事敬初科中。上四句因上生起也。謂土石作像。敬毀則罪福隨生。若有請加。自然感格。涕泣謂哀感之極也。但下二句嗟不覩化相也。遺蹤即住持三寶。如下四句引例。清廟即國家宗廟也。詩注云。清廟祭有明德者之宮。廟貌也。圖祖先之容貌。如在者。論語云。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也。今下八句合例。上二句云化相已往。唯下一句云住持猶存。遵下明佛設方便。故當順行。今下反質。見者對上真儀。聞者對上說法。心由無信者。心字誤。可作止字。止猶只也。或是寫倒。心字在下則順。
何下一句徵其所以。次二句例顯。謂三界唯心所造。擬用即成。故原人論云。眾生三毒三業。造成器世。是也。
豈下二句法說。頑癡舊作煩癡解。謂心惑煩癡。境則不動等。寫本作頑礙。意謂三界之廣。心擬尚成一堂之小。金石土木所成。豈為頑礙不能動變也。又可頑癡乃召能敬之人。謂自己頑癡。不動聖容爾。
結損中。大論即智論。對面不見。如經云。我濁惡眼障。故不見等。是下謂隨事標立。皆可歸心也。放光證上如對真儀。說法證上為我說法。是須者。須猶知也。
遵下二句顯要修。
理觀正明中。謂就前事敬。所見諸色。若用智明。並歸理觀。以見色即心。心外無法。一切諸塵悉不可得。即真諦也。真如無體。諸相皆空。故曰真觀。實唯識有者。謂所修之觀。正與前同。但猶心相尚存。故名俗觀。亦如他宗以真如為理觀。唯識乃事觀。以歷事而修故也。若此以言。則真觀是理。俗觀屬事。苟能真俗並觀。則無施不可悉歸理觀。即下文云。知塵無所有。通達真如。唯有識通達俗等。
次科上四句明上修觀。歲深日久。念念增明。心心相繼。溫習弗忘。心智明利。常在其中。故曰逾增。觀下辨入位。緣假即聖像等緣。假託而立。知唯心造。故曰不迷。以修明故。漸入聖道。願樂下此有四位。即加行。見道。修道。無覺道也。願樂即加行。亦名方便。準攝論中。此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十位行人。修道即二地至七地。文中雖不明見道與無學道。但修前曰見。修後曰無學。道下釋名。以出家修出世法者。本稱道人。亦名道士。後李張之徒僭稱。故釋耻同還從梵號。乃曰比丘爾。行者亦目修行之者。
結誥中。上二句捐愚自述。謂懈怠不信之徒。嫌如是告。豈以嫌故而不說耶。故言誠當實錄。誠真也。當猶對也。魏志云。王肅謂司馬遷記事不虗。美不隱惡。劉向楊雄。服其敘事。有良史之才。謂之實錄。又不入游詞。謂之實錄。自下勸其捨愚就道。老子曰。為道日損。誠慎也。
釋門歸敬儀護法記卷上
寬文九 九月中四於心王院東寮書寫畢宗覺
(一本云)旹享保二年歲次丁酉八月二十四日以東山泉涌寺雲林院所藏本膽寫之畢并以大鳥山傳錄本挍讎訂正猶有未盡處俟後來善本出而補之伏願由此微功三寶先顯群生蒙益。
金峰沙門慈元高淳拜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