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邪行者

菩薩
  具云菩提薩埵。此言導有情。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也。別名大士。又名開士。開眾生信心也。又名高士。高出凡夫小乘也

辟支佛
  此云緣覺。以觀十二緣生。而悟道故。亦云獨覺。謂出無佛世時。無師自悟故也

阿羅漢
  此言無著。又言不生。謂後世中。更不受生死果報故

袈裟
  韻作[(暇-日)/毛]裟。音加沙。至葛洪字苑。始改從衣。謂是法服也。然此是梵音。正云加沙野。又云迦羅沙曳。此云不正色。亦云壞色。即赤色也。此乃因色名衣。出家五眾。並皆著之。真諦雜記云。袈裟是外國三衣之名。名含多義。或名離塵服。由斷六塵故。或名消瘦服。由割煩惱故。或名忍辱鎧。或名蓮華服。服者離著故。或名間色服。以青黑赤三如法色。所成故。法苑云。夫袈裟為福田之服。如敬佛塔。涅槃僧。為襯身之衣。尊之如法。衣名消瘦。取能消瘦煩惱。鎧名忍辱。取能降伏眾魔。亦喻蓮華。不為污泥所染。亦名幢相。不為邪眾所傾。亦名田文之相。不為見者生惡。亦名救龍之服。不為金鳥所食。亦名降邪之服。不為外道所壞。亦名不正之色。不為俗染所貪。是以教有內外之別。人有道俗之異。在家則依乎外教。服先王之法服。順先王之法言上有事親敬君之禮。下有妻子官榮之戀。此則恭孝之躅。理叶儒津。出家則依乎內教。服諸佛之法服。行諸佛之法行。上捨君親愛敬之重。下割妻子官榮之好。以禮誦之善。自資父母。行道之福。以報國恩之重。既許不以毀形易服為過。豈宜責以敬親事君之禮。是故剃髮之晨。天魔聞而遙怖。染衣之日。帝釋見而遠歡。戲女聊披。無漏遂滿。醉人暫前。惡緣即捨。龍子賴而息驚。象王見而止怯。故知三領法衣蔽身儉用。三種壞色伏我愛情。既倣稻田。自成應供之德。遠同先佛。實遵和敬之道。出塵反俗。所貴如斯者乎

三聚淨戒
  一攝律儀戒。謂無惡不斷。起正道行。是斷德因。終成法身。然止即是持。作便是犯。二攝善法戒。謂無善不修。起助道行。是智德因。終成報身。然作即是持。止便是犯。三攝眾生戒。謂無生而不度。起不住道行。是恩德因。終成應身。然作即是持。止便是犯

持戒三心
  一厭有為心。二求趣菩提心。三悲念有情心

飯有三德
  一輕軟。二淨潔。三如法

食表三聚
  初匙時。斷一切惡。中匙修一切善。後匙度一切眾生

護三歸神
  若人受三歸依。天帝敕九神衛護。歸依佛有三神。一名陀摩斯那。二名陀摩婆羅那。三名陀摩流支。歸依法有三神。一名法寶。二名訶責。三名辯意。歸依僧有三神。一名僧寶。二名護眾。三名安隱。若依灌頂經。則四天王遣三十六善神衛護之

護五戒神
  若人受持五戒。天帝敕四天王。遣二十五神營護其身。萬事吉祥。殺戒五神。一名波吒羅。二名摩那斯。三名婆睺那。四名呼奴吒。五名頗羅吒。盜戒五神。一名法善。二名佛奴。三名僧喜。四名廣頞。五名慈善。婬戒五神。一名貞潔。二名無欲。三名淨潔。四名無染。五名蕩滌。妄戒五神。一名美音。二名實語。三名質直。四名直答。五名和合語。酒戒五神。一名清素。二名不醉。三名不亂。四名無失。五名護戒。如是每戒五神。則二百五十戒。有千五百善神衛護之

食有四時
  一早起諸天食。二日中諸佛食。三日西畜生食。四日暮鬼神食

一切眾生依四食住
  一段食。謂飯麨豆肉等。二觸食。謂男女相對觸。則終日不食而自飽也。三思食。謂以意思。能資潤諸根壽命。如魚鱉虵蝦蟆等。四識食。如地獄。畜生。及無邊識處天等。皆用識持以為其食

四利須食
  一資身為道。二養身中蟲。三生施者福。四破自餓外道邪見

乞食四意
  一福利群生。二折伏憍慢。三知身有苦。四除去滯著

乞食四分
  一奉同梵行者。一與窮乞人。一與諸鬼神。一分自食

毗尼四義
  一是佛法中平地。萬善由之而生。二一切佛子皆依戒而住。一切眾生依戒而有。三是趣涅槃之初門。四是佛法瓔珞。能莊嚴佛法故

謙下獲四德
  一遠惡趣。不受旁生。二不被輕毀。三常為人天恭敬。四惡友怨敵。不能凌突

食存五觀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謂一鉢之飯。作夫汗流猶多。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謂全則宜受。缺則不可。二防心離過。貪等為宗。謂離貪瞋癡也。四正是良藥。為療形枯。謂饑渴病故。須食為藥。五為成道故。方受此食。謂不食即病。道業無成矣

中後不食有五福
  一少婬。二少睡。三得一心。四少下風。五身得安隱。亦不作病

乞食遮五處
  一唱令家。二旃陀羅家。三沽酒家。四官家。五婬女家

入俗舍有五法
  一入門小語。二攝身口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