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佛不聽許。為滅正法五百年故。大愛道等。步涉足裂。塵土坌身。悲泣不去。阿難為陳三請。如來慈愍。為彼制八敬法。若能行者。當度出家。阿難依教傳宣。大愛道等。三答能持。故聽出家。律云。由尼等能行八敬。如來正法還得千年。此比丘尼始也。尼寺者。亦是漢明帝焚經時。佛法感應。宮女發心出家。建三寺安尼為始△有異座方坐者。異。特設也。謂非尼常坐之座故。無異座不得坐者。以見男女有別也△不得為非時之說者。謂非宜說法之時。則不應為說也。然說法之語。不得非言。日臨午後。不得久住△若還不得說其好醜者。謂不得論其是非好惡。及彼形貌長短也。
  二除疑
  不得書疏往來。及假借裁割洗浣等○不得手為淨髮○不得屏處共坐。
  不得書疏往來等者。謂書。以往來達意。疏。以彼此陳情。假。借也。裁割。是縫補。洗浣。即漿洗衣服。等者。未盡之辭。斯皆恐生漸染。招人譏謗。雖戒律冰清心境兩寂。不若杜絕為美也△不得手為淨髮者。謂離塵脫俗。品格要高。出世法中。僧體須重。若親手為尼剃髮。則尼坐僧立。敗壞法門。終成俗漢矣。成範云。亦不得把手教剃式。不得入厨房教作飲食。非師差使。縱過尼寺門。亦不得擅入△不得屏處共坐者。有其二義。一。漸生染心。二。令他疑謗。
  二補儀
  附 無二人不得單進○不得彼此送禮○不得囑託尼僧。入豪貴家化緣。及求念經懺等○不得與尼僧結拜父母。姊妹道友。
  不得單進者。謂遠他猜議故△不得彼此送禮者。謂絕情平等故△不得囑託尼僧。入豪貴家化緣等者。謂叢林興旺。雖賴檀門。但出入往來。要須尊重。不得鑽刺謀求。退息施主。如果有道德高隆。行業真實者。則不謀而自至也。如囑託豪強富貴之家化緣。則被他看破。若求念經懺。則失自己清高。自以為榮。他則輕視。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而智者耻之。達者未必信也△不得與尼僧結拜父母。姊妹道友者。有其二義。一。則為世俗嫌疑。二。則重僧生死之果。大非出家者所為也。古云。父母非親誰更親。昧却真心拜婦人。安得吹毛橫宇宙。鄭風掃盡見天倫。寒山云。離親為出家。出家反結拜。世上雖有緣。僧中却無賴。一頂如來衣。竟被他販賣。出此敗家兒。佛也無可奈。
  至人家第十八(二十一事分二)初正儀(分四)
  初觀機逗教
  有異座當坐。不宜雜坐○人問經。當知時。慎勿為非時之說。
  異座者。上座也。不宜雜坐者。謂不得與俗人共相雜坐也。當自別座而坐。不得蹲坐。箕坐。交脛坐。搖身坐。搖足坐。及數起數坐等△人問經。當知時者。謂當觀前人根器。宜聞何法。或多或少。不得過說也△慎勿為非時之說者。若白衣不信三寶。不向禮足。不喜見僧。不願造福。是非其人。勿妄宣說。當重法也。儀則經云。說法不當機。他聞心不重。命終受大苦。大律云。有五種人問法。皆不應為說。一。試問。二。無疑問。三。不為悔所犯故問。四。不受語故問。五。詰難故問。並不得答。若前人實有好心。不具前五。意為欲生善滅惡者。乃隨機方便。好心為說。若自解未明。若于法有疑者。則不得為說。恐令前人有錯傳之失。彼此得罪。大經云。若有受持讀誦。書寫宣說。非時非國。不請而說。輕心輕他自嘆。隨處而說。反滅佛法。乃至令無量人。死墮地獄。則是眾生惡知識也。然具信者。說世間法。即是佛法。不信者說佛法。即成世間法也。
  二慎儀嚴制
  不得多笑○主人設食。雖非法會。亦勿失儀軌○無犯夜行○不得空室內。或屏處。與女人共坐共語○不得書疏往來等。同前。
  笑者。皆由散心放逸故。出家人。到檀越處時。須護僧體。縱談佛法。到暢快處。發笑亦不得有聲。不得多笑。不得癡笑。狂笑。及無緣笑。假事作樂等。宜自珍重。勿令他譏。如來熈怡微笑。必有發起因緣。凡人秖笑也△主人設食等句者。謂施主誠心供養。不論大小。皆是福田。若失儀軌。則損他信施也然。道人至處。即是法會。主人信心。即是道場。所施既信。故受供宜誠也。行護云。若入俗家。坐起須具威儀。發言亦要慈善。不得麤獷。勿說世事。當說法語。增其善心。當攝六根。不令放逸△無犯夜行者。謂出則不宜太早。入則不宜著夜。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則無患也。然道人家。青天白日。正大光明而行。猶遭人撿點。何況夜行耶△不得空室內。或屏處等句者。謂非處非人。則不應語。何況坐耶。坐則犯過如尼△不得書疏往來等同前。謂如前入尼寺之義無別也。
  三具儀生信
  若詣俗省親。當先入中堂禮佛。或家堂聖像。端莊問訊。次父母眷屬等。一一問訊○不得向父母說師法嚴。出家難。寂寥淡薄。艱辛苦屈等事。宜為說佛法。令生信增福。
  詣俗省親者。佛言。世間恩重。莫過父母。若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乃至于肩上大小便洟唾。盡於百年。猶不能報須臾之恩。汝等應當孝敬父母。故有此儀也。當先入中堂禮佛者。謂白衣信心。中堂多有供養佛菩薩像故。問。既然省親。先禮佛者何義。答。辭親割愛出家。父母即是擅越。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