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9-戒律宗

11-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戒律宗-在家律要广集-明-智旭-第41页

名識。別指第六。集起名心。別指第八。當當。猶云的的確確保任行人。到解脫岸。故名波羅提木叉。
  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帀千華上。復見千釋迦。
  疏。我今者。八自在我也。方者。正也。安住正法。故云坐也。
  發隱。涅槃云。第一能示一身多身。乃至第八身如虗空。存沒隨宜。如是之我。非情見我相之我。
  蓮華臺。世界形相似蓮華。故云蓮華藏。華嚴云。華在下擎。蓮華二義。處穢不污。譬舍那居穢不染也。藏者。包含十方法界。悉在中也。
  華含法界。表戒含萬法。
  臺者。中也。表因能起果。故譬臺也。
  臺以中位為因而成華。表戒以中道為體而成聖。
  又以本佛坐於華臺。表戒是眾德之本。千華者。人中華有十餘葉。天華百葉。佛菩薩華千葉。
  發隱。葉者。花瓣。
  一葉有一佛世界。故有千佛淨土。又一世界中一佛國土。此猶略說。
  華嚴重重無盡世界。如微塵然。乃名廣說。
  一華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
  發隱。一華。即一葉。非全華也。上明一葉上一釋迦。今明一葉上復有百億國。則有百億釋迦。舍那為本。千釋迦為迹。千釋迦為本。復生百億為迹。本佛迹佛。不分前後。一時成佛。表體用無二道也。
  如是千百億。盧舍那本身。千百億釋迦。各接微塵眾。俱來至我所。聽我誦佛戒。甘露門即開。
  疏。如是二句。明千百億皆以舍那為本。
  發隱。雖名本迹。勿生二想。千百億身。即舍那一身耳。千江散影。長空止見孤輪。萬口傳聲。空谷曾無二響。應化無窮。法身不動。亦猶是也。
  接者。取有緣之義。能接之人。是千百億釋迦也。
  自覺己圓。力能覺他。名能接人。各接者。千百億佛。接千百億塵眾。接取有緣。揀無緣不接也。俱來者。能所俱至。表體用歸一心也。
  誦佛戒者。問。何故誦。不道說耶。答。此是三世十方諸佛之法。非始自作。故秪得稱誦。不得道說。甘露門者。譬服甘露。令人長壽不死。要因此戒。得至涅槃常樂我淨。教能通理。譬之如門。又戒能濟拔。免離生死。譬如甘露。服得命長。大經云。有山從四方來。惟當持戒布施也。
  戒能濟拔下。文似濫前。然前云長壽。自永處涅槃之極位言也。如平時服之。得仙道故。後云濟拔自暫離生死之苦果言也。如病患服之。得痊可故。故不相濫。
  是時千百億。還至本道場。各坐菩提樹。誦我本師戒。
  發隱。本道場表本心。菩提樹。表覺體。言以本心覺體。持本戒也。
  合注。本師。指舍那也。
  十重四十八。
  發隱。此一句。攝全部戒法。奉持之要。良在於斯。
  戒如日月明。亦如瓔珞珠。
  疏。持此戒。能除罪霧。譬之於日。使得清涼。喻之若月。富有善法。如瓔珞珠。又日能長萬物。戒亦如是。能生長萬善。又如瓔珞能差貧窮。戒亦如是。能差眾生貧。長善法財。又如日月麗天。無不瞻仰。持戒在體。無不歸崇。瓔珞在身。莊嚴第一。持戒離醜。如端正也。
  發隱。離醜有二。一以身心言。繇此戒故。內無邪念。離心醜也。外無過動。離身醜也。二以因果言。今生持戒。來生當得相好端嚴。離報醜也。
  合注。日消罪霧。月照夜幽。珠療貧窮。律儀義也。日長善法。月得清涼。珠富法財。攝善義也。日月麗天。無不瞻仰。瓔珞在身。觀者愛敬。攝生義也。
  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是盧舍那誦。我亦如是誦。
  疏。如人渡海。必假舟航。若渡生死。要因於戒。
  發隱。此勸持也。舍那自誦。我亦隨誦。況諸菩薩乎。
  汝新學菩薩。頂戴受持戒。受持是戒已。轉授諸眾生。
  疏。三十心菩薩。轉受外凡發大乘心也。
  發隱。始聞戒者。皆名新學。三十心者。據別教住行向為內凡。十信為外凡。則此眾生。指信位也。推而言之。先聞戒者。轉授未聞也。
  諦聽我正誦。佛法中戒藏。波羅提木叉。
  疏。此戒簡異外道雞等戒。淨戒為因。木叉為果。
  發隱。簡異者。簡別佛法中戒。異於外道中戒也。波羅提木叉。此云保解脫。保衛三業。得解脫也。亦云別解脫。持一事。得一解脫。別別不同故也。因果者。依戒法因。至解脫果也。
  合注。戒藏者。一切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無不從此大戒流出。亦無不攝入此大戒中。所謂菩薩毗尼。猶如大海也。
  大眾心諦聽。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疏。信是入道初門。我持此戒。得成正覺。汝亦應爾。
  發隱。戒已具足者。一念信心。萬惑俱遣。防非止惡。盡在於斯。何待遮難重詢。羯磨三舉。然後為戒乎。佛唱善來。即成沙門。正此意也。
  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
  發隱。有心者。言唯除木石無心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