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頂戴經塵劫身為床座徧三千若不傳度眾生畢竟無能報佛恩又佛言順我語者即名供養佛人。
【科】誡觀佛性不一二非有無含中道不著中法第二十八
二十八釋佛性篇對機普化已彰大士之心接物歸源要示羣生本具故立此行以次前篇謂眾生具果人之性曰佛性經五道故名不一本是一性名不二在妄性隱曰非有妄消性顯曰非無不墮二邊曰中道中亦無滯曰不著中法。
【科】既發道心復自他利須知眾生同有佛性略說十種廣在諸經。
既發下結前二篇須知下生後同有佛性者涅槃經中多曰佛性佛是果人言一切眾生皆有果人之性故徧言之有情無情盡具此性諸經即涅槃等諸大乘經。
【科】一者生死煩惱從真性起喻如大水本淨湛然為因風故遂生波動後因大寒乃結成冰眾生佛性本淨有水由覺觀風波浪生死貪愛堅固成煩惱氷欲顯佛性者慧火融氷禪定息波氷液波止水即清淨佛性影現。
從真性起者為眾生迷故從真起妄即知此生滅妄非從別起故起信論云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藏法師云謂不生滅心因無明風動作生滅故說生滅心依不生滅心然此二心竟無二體但約二義以說相依謂如不動之水為風所吹而作動水動靜雖殊而水體是一亦得說言依靜水故有動水當知此中理趣亦爾眾生下合法佛性合水覺觀合風生死合波動水合煩惱欲顯下治法也氷液液字誤當作氷消謂欲顯了本覺真性當以智慧之火融消煩惱之氷以禪定靜慮息滅生死波動由是清淨心水瑩然旋湛是故佛性影現不疑。
【科】二者如金在鑛麤弊無堪於後融銷金始顯現寶中最上無能嫌者眾生佛性在煩惱鑛戒定慧火練出真性法界之中最上無比。
鑛金璞也無堪以金在鑛無堪為用中最上者許慎云金有五色黃金為長久埋不變百陶不輕眾生下法合也。
【科】三者如牛未產乳血和雜緣成始停構取煎煗乃生醍醐明淨隨器變色不守自性眾生佛性為煩惱合如雜血乳假緣修治漸至佛果發起神通隨眾生變同願救苦不守自性。
如牛未產者言牛未產之時乳與血和洎乎產後緣成乳血停分故有其乳以飲犢子攝取下謂始搆得乳後假煎煗故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於中最勝最妙是曰醍醐文略酥酪故曰乃生舊本作乃至後人妄改作乃生眾生下法合涅槃云眾生佛性如雜血乳血者即是是無明行等一切煩惱乳者即是善五陰也乃至須陀洹人斯陀含人斷少煩惱佛性如乳阿那含人佛性如酪阿羅漢人猶如生酥從辟支佛至十地菩薩猶如熟酥如來佛性猶如醍醐(已上正文)隨眾生下既知佛果則隨類現形不守自性如上醍醐隨器變色。
【科】四者喻如一人行千萬里經多屋宿屋雖多種人是一人屋喻五陰人喻佛性眾生佛性經五道陰陰雖差別佛性是一人別屋別故名不一人常一人故名不二氷凍未融水即非有氷消即水故名非無佛性道理不一不二非有非無。
人別屋別合云人行屋別冰凍下喻眾生妄起則佛性隱故曰水即非有冰消喻眾生界息即佛性全現故曰即水此言氷消驗冰液誤之明矣不一者經五道故五道妄生故非有也不二者是一佛性故有一則非無故曰非無起信云即是真心恒常不變已上四喻蓋聖智直指人心使見性成佛也。
【科】五者四諦十二因緣四等六度三十七品道諦所攝名為佛性。
道諦所攝者達諸法一相皆歸道矣一相道無二即名佛性。
【科】六者四親近法名為佛性一親近善知識二親近正法三親近靜思四親近如說修離此四法得成佛者無有是處。
四親近中前二屬聞慧遺教經云求善知識馬鳴釋云求聞法行是故前二亦可攝入聞慧第三屬思慧第四屬修慧以此慧性即是佛性又若離此四種欲證佛果者安可得乎故曰無有是處此四文出涅槃彼云有四法為大涅槃近因一者近善知識二者聽聞正法三者思惟其義四者如說修行若言若行是涅槃因者無有是處。
【科】七者佛性非邊中道是也眾生五陰託佛性起故名非斷生滅如幻名為非常人依五陰乃得修道陰藉神持方能存立。
非邊者離空有斷常也雖云中道是佛性而中亦不可著故立名云含中道不著中法是也託佛性起者由迷一覺性故有眾生五陰起也又藏法師云真性深廣凡聖染淨皆以為依如水起波故曰非斷生滅如幻者謂若生若滅猶如伎兒作諸樂何有於實故曰非常人依下雖曰非常又假色身以趣本具法身故涅槃云一切無明煩惱等結悉是佛性何以故佛性同因故從無明煩惱得善五陰從善五陰得菩提故陰藉下謂佛五陰假藉識神扶持方得安立即此之識佛性在中。
【科】八者離真妄者名為佛性立真辯妄對妄表真若滅妄法真名不生佛性清淨智不能知識不能識。
離真妄等者真因妄立妄對真施真妄本空著則成病今能離此著者即了佛性以佛性清淨非覺知情識之所擬議也。
【科】九者能說之法顯於無說無說之空亦不可取故名佛性。
能說下能說屬言教無說是佛性以佛性清淨體離言說故曰無說即此無說之空亦不可取取則為縛若能離若方體佛性。
【科】十者空平寂靜與有亂俱行體離於形名常顯名色是為十性無礙之智與癡凡一如如真解脫本從凡起。
空平寂靜者即真性也有亂者忘心者以真心約體絕相非染非常非生非滅不動不轉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