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用。不聽分賣。故重言常住常住。二十方常住物。如供僧常食。體通十方。隨時受用。唯局木處。三現前僧物。謂僧得施之物。唯施此處現前。不通十方僧故。四十方現前僧物。如亡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等。五眾輕物。雖十方現前。各有其分。若羯磨分畢。後來絕望。須知三寶財物。皆出信施。彼求當來樂報。故植今世福田。因果一錯。業果歸身。況復竊取以為己有。是故名為第二盜惡。
  第三婬惡
  婬者。謂婬泆。乃世間最猥媟事。然一切眾生輪迴生死。此為根本。或於六親男女。及非親男女邊而行不淨。或破他梵行。乃至污僧伽藍。或侵淩貞潔。玷彼清名。繇斯自墮無間。備嬰諸苦。是故名為第三婬惡。
  第四妄語惡
  妄語者。謂搆造虗言。欲人取信。然妄語有大小之別。大妄語者。謂未得言得。未證言證。以貪圖名利。顯異惑眾。故成大妄語也。小妄語者。謂不見言見。見言不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以慢習矯詐。輕侮前人。則成小妄語也。如此自欺欺他。諂曲不直。是故名為第四妄語惡。
  第五兩舌惡
  兩舌者。謂宣傳彼此。鬥搆是非。或因懷隙報私。或因障他勝己。則與兩處挑唆。明譽暗害。使其上下乖諍。離間親緣。怨無控訴。自德全虧。是故名為第五兩舌惡。
  第六惡口惡
  惡口者。謂出言麤獷。取辱於人。或因貪欲不遂。或因戲謔生瞋。晦昧綱常。喪失倫理。尊卑不遜。任意毀呰。觸他不樂。快暢自心。是故名為第六惡口惡。
  第七綺語惡
  綺語者。謂乖真背理。巧飾言辭。或因矜己才能。隨情衒惑。或因壞他名德。逞口鼓簧。令人視聽。增其情識。蕩其心志。是故名為第七綺語惡。
  第八貪欲惡
  貪欲者。謂適意愛染。念無休息。居家者則以功名富貴。巧計恣求。出家者。則以利養名聞。自甘邪命。於順情境上取足無期。聞惠濟則悋於秋毫。見樂著則黏於膠漆。種種追求。不畏業苦。是故名為第八貪欲惡。
  第九瞋恚惡
  瞋恚者。謂事與心乖。縱恣惡性。或因居家名利財產。求而不遂。起諸恚恨。或於出家四事資緣。難從希望。便發瞋心。經云。菩薩起一瞋心。即開百萬種障門。是故名為第九瞋恚惡。
  第十邪見惡
  邪見者。謂愚癡無正慧。知見多偏僻。繇不了苦集滅道四諦之法。而妄計有無常斷之見。撥無染淨因果。毀滅出世善根。正信灰然。邪心熾盛。如此方天主白蓮。無為觀指聞香等教。自盲盲人。皆墮坑塹。生則華報王刑。死則果嬰地獄。千佛出世不通懺悔。是故名為第十邪見惡。此乃十惡之名義也。
  (若審第一二兩種求戒者。不必問下四種根本。直接後文云。善男子等。今既普聽我語云云。若審第三四兩種求戒者。當問四根本。 鳴尺云)。
  所言四種根本者。汝等或於居家時。曾受優婆塞之五戒。及菩薩六重二十八輕戒。或於剃髮後。曾受五支淨戒。但其中前之殺盜婬及大妄語四種禁戒者。乃是沙彌十戒。比丘具足戒。菩薩三聚大戒之根本。若授受之後。不固守持。隨犯一戒。更不得再受十戒具足戒。并菩薩大戒。然此殺盜婬妄之罪。較前十惡中之殺盜婬妄。苦報倍更增劇。以破佛淨戒故。(鳴尺云)。
  善男子等。今既普聽我語。各各了知。如上諸惡業中隨有所犯。向我傾心吐露。纖毫不得覆隱。若少有瑕疵。仍是戒障。譬如洗浣故衣。必要本體潔白。垢膩盡淨。方堪受新染色。我今逐一問汝。汝等次第出班。一一實答(鳴尺一下)。
  引禮云。
  諸善男子。一齊起立。聞磬聲作禮三拜 分班兩立。
  (若眾多者。令三人一齊發露。少則一人次第發露其為師者勿以久坐生疲。應事忽略。必也誨人不倦。慈教諄諄。其為引禮者。既輔法門。為人加已。亦勿辭勞。眾分立竟。先從首班。三人向師一行立定)。
  引禮云。
  善男子。聞磬聲作禮三拜(若眾多一拜亦可)長跪 合掌汝等三業至誠。隨我音聲。稱。
  南無十方常住三寶(三稱)各稱自己法名(稱已)。
  師撫尺云。
  善男子。我今先問汝。
  五逆戒障。次問汝十惡重業(審第一種問此)。  六逆戒障。次問汝十惡重業(審第二種問此)。  七逆戒障。次問汝十惡重業。及四種根本(審第三四兩種問此)。
  (下文總列七逆。若審五逆六逆者。照上圓尖號用之)。
  (○五逆中出佛身血居第五△六逆中出佛身血居第一) 鳴尺云。
  第一汝曾出佛身血否。
  (有則言有。無則言無。傍人不得教答有無。由恐臨問不知是以前來一一詳細指示。今當自言。不須教答。下皆同此)。
  善男子。當知釋迦如來。正法千年已過。像法千年亦過。此乃末法萬年時。又過六百餘年矣。雖無出佛身血者。然有雕繪鑄塑之聖容。及佛舍利之塔廟。大乘實相般若。了義圓頓經文。曾以瞋心惡心而毀壞者。則與此罪同科。汝曾有否(有無如實再答)。
  (○五逆中弑父居第一。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