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已得故是實行故該六位故。
  答彼終教但於信滿入住得位證如能起化用示現成佛於後諸位並未得故皆不自在不同一乘一得一切得一起一切起並皆自在妙趣云華嚴中信解行等諸位以信一言成其信位位中所含即通成解行理事一切法門等。
  【科】問義既不同何故一種同是信滿勝進分上起此用耶。
  一三義異權實宗差何故同此起用。
  【科】答為欲方便顯此一乘信滿成佛令易信受故於彼教先作此說。
  良以信該果海理圓難信故佛菩薩於彼三乘終教信滿之處說能作佛巧令聞者易信斯經也。
  【科】問既一位中有一切位及信滿心即得佛者何須更說後諸位耶。
  文處可見。
  【科】答說後諸位即是初中之一切也如初後亦爾。
  初後亦爾者所說一切即後中所具一切也。
  【科】問若初即具後得初即得後者亦可後亦具初既不得後應亦不得初耶。
  以後例前可見。
  【科】答實爾但以得初無不得後故是故無有未得後而不得初也。
  實爾者理實如是若無十一不成故餘文可知。
  【科】問若爾云何得說諸位階降次第。
  若初後皆具一切義實夷齊云何經中復說階降。
  【科】答以此經中安立諸位有二善巧一約相就門分位前後寄同三乘引彼方便是同教也二約體就法前後相入圓融自在異彼三乘是別教也。
  約相者且入法行位皆有體相用三若就十住約法說者十住之中教義二分吾祖乃言義中以平等法界為體十住行位為相應教所詮為用教中以六決定為體十住不同為相益機為用就門者以住行向等為門却以住向地等相就於六位之門故有前後階降次第不同寄同三乘引彼之機令捨權三而入一實也此中所同即終頓三乘能同即別教一乘寄同三乘融會云又華嚴經文前之五會及十明已後盡不思議品即以別教從三乘說十地文中即用一乘圓教從三乘教以顯別教說又十地已前四會中六決定文何故不依十數而說答六決定是本分義深體略難解故寄三乘之教却顯一乘玄趣令其聞者一往易解也經文善巧交絡二義顯宗分齊極善妙也又言同者吾祖云同者通也故名通教一乘或名通相一乘又云通之與同義無別趣所言同者三乘同一乘故又言同者小乘同一乘故經云毗尼即大乘也又云汝等所行是菩薩道等今以一同於三彼以三同於一是則兩宗交接連綴引攝令歸別教一乘也又云同教者經云會三歸一故知同也是則全収諸教前四皆三乘是遠方便攝故上云則三乘等並名一乘是故總列同教中也若爾何以大疏但同頓實答且収江河若地品疏鈔亦說若下同三乘亦収始小但彼文正約性相料揀對權顯實以後三為一於一乘以分同別則頓實為同圓教為別能揀十條亦即此經同教中義圭峯指云華嚴同教故大疏至義理分齊中即言同教者同頓同實理事無礙法界一一會前終頓未說同於始小至地品方該前四貞元疏總相會通中第三於大乘中復分為二一者權教大乘亦名三乘即第二大乘始教二實教大乘亦名一乘謂會三歸一十方國土中唯有一乘法故即後三教合名為實即今性相二宗乃至有多差別十對料揀竟即云第四就實教中復分二教一約有位無位以分頓漸二約圓融不融分成二種即實教頓教並皆不融為同教一乘第五圓融具德名別教一乘故知同頓同實是合終頓歸於一乘為同教也貞元至義理分齊中亦云故此圓教語廣名無量乘語深唯顯一乘一乘有二一同教一乘同頓同實故乃至云以別該同皆圓教攝等鎮國二疏其義一揆若言華嚴經中自有能同一性一相為同教者豈得便云不融又不應後三合為一實開同別矣但彼合二教歸圓此引三機入一但小異耳問分四教中同教一乘如探玄等從共教開出何以今云圓教攝耶答當知總相會通義意雖同文言小別或有廣略一或合為一圭峯云圓教攝於前四一一同圓唯一善巧二或開為二探玄首開一乘前四為三乘即是智論共教三於共教中開出小乘四於共中開出終頓為同教一乘貞元則初開小乘次開權教三乘後於一乘開為同別玄談該於多義對小顯大則先開小乘對權顯實乃開前二為權後三合為一乘乃至開成四五皆圓教漸次開也故此同教從一從三理無不可但由不知或總為一即是圓教乃云非圓中開出又問何以定知是今圓教章云若依圓教有二義一攝前諸教等又云三約一乘有二說一攝前諸教所明種性並皆具足主伴成宗以同教故攝方便故如此文義溢目盈空不知思耳由是義故所揀三乘正揀終頓但異權三不足為別教也餘如同教策辨二約體者如十住以平等法界為體今以行位等為體以就圓融普法是故前後圓融異彼三乘是別教也。
  【科】但以不移門而恒相即不壞即而恒前後是故二義融通不相違也。
  不移門而恒相即行布不礙圓融不壞即而恒前後圓融不礙行布行布是教相施設圓融是理性德用相是即性之相性是即相之性是故不相違也。
  【科】問若爾是初門即一切者何不說信位初心即得而說滿心等耶。
  文處可見。
  【科】答若自別教即不依位成今寄三乘終教位說以彼教中信滿不退方得入位今即寄彼得入位處一時得此一切前後諸位行相是故不於信初心說以未得不退不成位相但是行故。
  答若直自宗別教則不依位成一乘義章云若依一乘圓通之教由義自在總別相成故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