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列恐繁不引。
  何以故此釋迦至為同教攝也。
  釋曰初徵二釋徵云既一佛身何以或化或報或十身耶此釋迦下約諸教以釋今此方便下明佛地經談功德之所以且指化為報人難信受故彼經中論佛功德既顯功德報相決然即方便顯說華嚴一乘法等者謂設爾於方便教中若顯說一乘十十法門此身即方便身雲無盡此乃身隨法異故也。
  或有說此釋迦至相盡離念故。
  釋曰此是涅槃所說故彼經云下證成此約下明教心相下釋成應脫情解故。
  若別教一乘至以顯無盡。
  釋曰別教所談此釋迦身是十身之一十身融通故顯無盡也。
  然彼十佛境界至第二會初說。
  釋曰言圓融自在當不可說者融果海故若寄法顯示如第二會初說者普光明會中表法以示。
  二世界海有至十佛等境界。
  釋曰蓮華藏界布列二十重狀如倒卓浮圖并及盤迴世界涉入重重故云具足主伴通因陀羅等此等境界是佛所依。
  二於三千界至輪王境界。
  釋曰先列十重此等下寄攝顯勝。
  三無量雜類至互不相礙。
  釋曰異類世界皆徧法界故彼此相入乃至諸塵亦各周徧。
  此上三位至全別不同也。
  釋曰結世界海屬佛攝化彰其分齊也仍此三位本末圓融者有二本末一以華藏為本餘二為末二世界為本塵道為末故次徵云何以故釋云隨一世界即約麤細故當知下結揀也。
  第十佛身開合至先義後數。
  釋曰義論法智開合數約一身多身依義明身故分先後也。
  義中先約至此約始教說。
  釋曰或唯真境界為法身者此教所談真始出障為法身故仍不具德如佛地下證成但要清淨法界攝法身四智攝餘身因帶而來若云攝者大圓鏡智攝自受用平等性智攝他受用成所作智攝化身玅觀察智徧諸身土此謂轉八識成四智菩提也。
  或唯玅智至二句終教說。
  釋曰初標智為法身以本覺下釋相此教所談即寂而照即照而寂故以本覺智故照也修智同本覺故寂也寂照無礙故以智為法身如攝論下引文證成可知或境智合為法身者標以境智相如者釋謂二法雙現體用竝融故合境智為法身也引論證相如准知此上二句者約義以結教。
  或境智俱泯至此約頓教說。
  釋曰此教之宗毀相泯心相想俱絕獨顯幽靈故以雙泯強為法身引經可知。
  或合具前至此約一乘辨。
  釋曰或具合前四句以具德故者謂總收諸說或境或智或雙存或俱泯就此門中融成性德此猶約同教一乘說或俱絕前五以圓融無礙故者謂行起解絕星羅法身正當別教一乘之法身也此二句如性起品說者彼中談如來出現之身故也。
  次別約釋迦至是十佛故也。
  釋曰唯約本師以明五教之身言或是報非法化如同教一乘及小乘說等者謂一乘以丈六即奇特如說法華之身隨教之勝故小乘以丈六執為實報故云俱淺深之異也或是法非報化者如上吾今此身即是法身也或亦法亦報化總如三乘等說者通前四教或非報化者融通為十逈異諸宗故如別教。
  數開合者至此約頓教。
  釋曰此教一佛亦屬寄言若據離言即非安立。
  或立二佛至此約教說。
  釋曰言生身化身約小乘說者謂王宮降生修行成道不易此身故曰生身隨類變現故曰化身始教二身開合可見但以他用與化身帶識所論故云生身自用附真故云法身自性應化舉體云動皆名法身也。
  或立三身佛至此約終教說。
  釋曰言二於三身外別立自性身為明法身是恒沙功德法者此乃開合之殊若合則法身即收功德開則據功德法為法性但為依若始教法身無此開合何以故不具德故三亦於報身內福智分二故有四者謂福為功德佛智即智慧佛也。
  或立十佛至圓教說也。
  釋曰十佛之名如上已列言十身者自有二義一約融三世間為十者一眾生身二國土身三業報身四聲聞身五緣覺身六菩薩身七如來身八智身九法身十虗空身二就佛上自有十身一菩提身二願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莊嚴身六威勢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廣顯其相如第八地等。

  華嚴一乘分齊章義苑疏卷第七
  華嚴一乘分齊章義苑疏卷第八

    霅溪普靜沙門 道亭 述
  第十義理分齊至六相圓融義四。
  釋曰然此教海宏深包含無外通明三性離過絕非染淨交參雙融無礙遂成緣起力用相資德用所因略以備矣然後一多無礙炳現十玄總別圓融洞明六相已上四門宗因若是竝為圓教具德一乘分齊旨趣耳。
  三性同異義第一至先直說後決擇。
  釋曰一通就當性說二約當性二義三對三無性說初就徧計一謂由是妄執無法可生可滅也二情有即是理無故不生也理無即情有故不滅也不滅不生為一法也三求徧計相不可得故不生能顯無相性故不滅不滅即不生亦一法也二就緣起性一謂法無自體攬緣而起即生無生既本不生故無可滅也二緣起無性故不生無性緣起故不滅是故不生即不滅不滅即不生為一法也三推緣無起故不生能顯無生性故不滅三約圓成性一謂非是有為故無彼生滅相也二非妄心境故不生即相無義聖智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