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26-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华严宗-一乘决疑论-清-彭际清-第3页

忍之心安在邪。且伯子所謂仁義者。抑何其抵捂邪。仁人心也。行而宜之之謂義。以生為仁。以殺為義。大不可也。蠍無可殺之辠。放之宜矣。殺之豈獨傷仁。又且害義。而程子弗加察焉。嗚呼。吾懼夫世之託于義以果其殺者。皆自程子斯言為之鵠也。萬物一體之學荒。而仁義之涂塞。可不痛哉。
  張子曰。知虗空即氣。則有無隱顯。神化性命。通一無二。若謂萬象為太虗中所見之物。則物與虗不相資。形自形。性自性。形性天人不相待而有。陷于浮屠以山河大地為見病之說。此道不明。正由懵者略知體虗空為性。不知本天道為用。反以人見之小。因緣天地。明有不盡。則誣世界乾坤為幻化。幽明不能舉其要。遂躐等妄意而然。知歸子曰。佛在楞嚴會上。為諸弟子說一切眾生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虗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之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溟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後文所言山河國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正由迷失本心。為物所轉。攀緣前境。都成見眚。其與張子所譏。以萬象為太虗中所見之物。初無二指。故云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于一毛端。徧能含受十方國土。是則山河大地。即妄全真。形性天人。通一無二。恒沙性德。當念周圓。幽明之故。神化之理。斷可識矣。不應割裂全文。乖違本意。
  張子曰。釋氏語大語小。流遁失中。其過于大也。塵芥六合。其蔽于小也。夢幻人世。謂之窮理可乎。不知窮理。而謂之盡性可乎。塵芥六合。謂天地為有窮也。夢幻人世。明不能究所從也。知歸子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天地一器耳。器有分際。即有成壞。洛下之所營。大章之所步。邵堯夫之所推。具此矣。夫孰為無窮者。其形而上者乎。性。形而上者也。知性之無窮。即欲不塵芥六合。夢幻人世。得乎。故曰。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張子所譏。亦昧于道器之分矣。語其至。則道即器。器即道。本無大小。安有成壞。是故。于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我此土安隱。天人常充滿。非盡性者其孰能與于斯。
  朱子曰。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張之為三綱。紀之為五常。此理無適而不在。儒者于此。因其自然之理。而成自然之功。若夫釋氏。惡此理之充塞無間。而使己不得一席無理之地以自安。猒此理之流行不息。而使己不得一息無理之時以自快。是以畔君親。棄妻子。入山林。捐軀命。求其所謂空無寂滅之地而逃焉。知歸子曰。吾于前文絕類之譏。消殺秉彞之說。已略剖其疑。而未盡也。華嚴四法界。曰理法界。曰事法界。曰理事無礙法界。曰事事無礙法界。此四法界。豎窮三際。橫亘十虗。誠所謂充塞無間。流行不息者矣。凡夫計有。深怖法空。不知法本自空。無可怖故。聲聞滯寂。樂離生死。不知徧界為身。無可離故。皆緣不識本來自性。橫生諸見。乖隔真如。若入華嚴廣大圓融無礙之門。順一切法空。起大智願。潤物利生。世出世間。重重涉入。隱現隨緣。都無作者。法爾如然。絕諸思議。是故。毗盧遮那徧一切處。其現比丘身而說法者。特釋迦應化之一隅耳。入法界品。善財童子徧參知識。或現人王身而為說法。或現長者居士身而為說法。是之謂無礙。然則謂義皇堯舜周文。為千百億化身中之一身可也。所謂現人王身而說法也。謂孔子為千百億化身中之一身可也。所謂現長者居士身而說法也。張三綱。紀五常。範圍天地。曲成萬物。胥大千而經綸之。曾不滿普賢一毛孔中億萬分之一。何則。理無盡。事亦無盡。事無盡。行亦無盡。唯其無盡。是以無礙。何厭之有。何惡之有。
  朱子之論觀心也。曰。心者。人之所以主乎身者也。以之觀物。則物之理得。今復有物以反觀乎心。則此心心外復有一心。而能管乎此心也。是以心求心。以心使心。如口齕口。如目視目也。知歸子曰。謂以心觀物者。是外心以求物也。謂以物觀心者。是外物以求心也。心無內外。故物無內外。物無內外。故觀無內外。然則以心求心可也。如空合空而已矣。以心使心亦可也。如身使臂而已矣。古德不云乎。觀是何人。心是何物。
  朱子答連嵩卿云。所謂天地之性即我之性。豈有死而遽亡之理。不知為此說者。以天地為主邪。以我為主邪。若以天地為主。則此性即是天地間一箇公共的道理。雖曰死而不亡。然非有我之得私矣。若以我為主。則只是于自己身上。認得一箇精神魂魄有知有覺之物。即便目為己性。把持作弄。到死不肯放舍。謂之死而不亡。是乃私意之尤者。尚何足與語死生之說。性命之理哉。若果如此。則是一箇天地性中。別有若干人物之性。每性各有界限。不相交雜。自生自死。更不由天地陰陽造化。而為天地陰陽者。亦無所施其造化矣。豈有此理乎。知歸子曰。以天地為主。不由乎我。是謂斷見。不知既已無我。誰名天地。誰為不亡。以我為主。不由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