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虗空等境無邊解故。名無邊解。六緣餘一切有限高齊境故名有邊解。或執斷計常。名有邊解。離此見故名曰無邊。七緣諸有為名差別解。八緣無為境名無差別。餘四可知。後三句釋前得佛種種解智之方便。就初句中五。前四別顯。後一總結。前四內。一解一切法無性即真故名妙解。二解一一事皆包法界故名大解。三解無量境名無量解。或解難量境名無量解。四無分別慧現證真解名正位解。後一結前四種解等中。得佛無[得-彳]智此即是因。亦名方便。次一句釋佛解智知境。種種勝解不同。於中二。先標能知之意。後悉知下顯所知之解。有六。一不與諸見相應名淨解。二反上名染。三遍知名廣。四反上名略。五委照名細。六粗了名麤。後一句釋佛解智知境同前。於中二。先舉所知之解。後一切下總結。前中有六種解。一解方廣至奧名深。然非下乘所測名密。二臨事製宜權實善巧故云方便。三凡於一多法門決擇。故云分別。四於曾更事。慣習淳熟。不待作意。任運勝解。故云自然。五從親因生解故。本疏云宿因所發。六從增上緣生解故。本疏云善發開悟。後總結有三。一勝解多類。不可具陳。故總結如細。二解類雖多。悉欲知盡。三結為知盡故發心。
  第五佛子復置下。明知他諸根喻中四。初喻廣。二佛子此下明發心超彼。三何以故徵。四菩薩下釋。釋中反顯順釋同前。順釋中總別准前。別中據三業等多分同前。故云廣說乃至等。
  第六佛子復置下。明知他欲樂喻。文四同前。
  第七佛子復置下。明知他方便喻。文四同前。方便有二種。一造業加行名為方便。二所作善巧。今此並通。餘意准前。
  第八佛子復置下。明知他心王喻。亦兼心所。除此文中前深心所文四及意。並准前釋。
  第九佛子復置下。明知他業喻。謂善不善漏無漏等。文。四及意同前。
  第十佛子復置下。明知他煩惱喻。文中四。初明喻廣百人准前。二佛子此下明發心超彼。三何以故徵。徵意同前。四佛子下釋。釋中二。初反顯。後為盡下順釋。順釋中先總。後所謂下別。別中二。先以六門別釋。後發大悲下總結兼別。前中第一門內文有二。先知。後治知中有三喻。一輕重一對。略辨十種。一五住地煩惱中。前四為輕。障見脩道故。後一為重。障大菩提故。二分別為輕。少時頓斷故。俱生為重。多時漸斷故。三諸斷品內。下品道斷者為輕。中上品道斷者為重。中品道斷者為輕。上品道斷者為重。同等分者為輕。稱境起故。多分者為重。通境起故。五隨惑為輕。大惑為重。小隨為輕。中大為重。中隨為輕。大隨為重。六迷事為輕。後智亦斷故。迷理為重。正體智斷故。七習氣為輕。正使為重。八暫起起羸劣起者為輕。多起常起猛利起者為重。九不與邪邊見相應起者為輕。反上為重。十現行為輕。種子為重。見脩二執皆後斷故。約識分別。如理應思。二眠起一對。眠謂隨眠即諸種子。起謂現起。彼種現行。三一一眾生下覺觀一對。謂惡覺觀與惑相。一一眾生。種種覺觀無量煩惱。涅槃說有八種覺觀。一欲覺。求可意事。二嗔覺。念欲嗔他。三惱覺。念欲惱他。四親里覺。憶念親緣。五國土覺念世安危。六不死覺。積財資養。七族姓覺。念族高下。八輕侮覺。是慢自恃欺人。後治中。謂菩薩於諸煩惱悉欲知者。意在對治。不欲但知而已。第二門中文二同前。前中無明與愛一對。謂發業無明潤生愛等。後斷中。為斷眾生結生相續故。須知此。第三門中文二。准前。前中等分非等分一對。非等分。謂於貪等劣境起增上貪等故。等分者。稱境起故。後斷中。為斷惑根故。須知此。第四門中文二准前。前中利鈍一對。我我所是利。慢是鈍。或我及我所一對。慢通二故。後斷中。為覺悟我我所空。故而知也。第五門中文二同前。前中有三對。一顛倒分別與餘一切為一對。二根本隨惑一對。三身見與六十二見為一對。後斷中可知。第六門中文二同前。前中蓋障一對。謂五蓋。即貪。恚。疑。惡作。睡眠。惛沉。掉舉也。障謂二障三障。或二三中但煩惱障。後斷中。兼於總別。於中二。先明發心所為。後發阿耨下明能發心。前中四。一非救。二慈護。三令斷惑。四令智淨。後能發心可知。
  第十一佛子復置下。明供佛功德喻。文中三。一喻據量。二何以下徵。三佛子釋。初中二。先廣說一人喻。後佛子復置下略說九人喻。前中二。先明供廣。後佛子於汝下問答顯勝。前中二。先廣說東方。後南西下略准九方。前中五。一供具廣。謂種種上味等。二供田廣。謂東方多剎中佛及眾生。三供時廣。謂念念如是。乃至經無數劫。四剎行廣。謂令彼眾生如己供養。五顯彼佛滅後供廣。於中有六。一造多佛塔。二高廣。三多嚴。四塔各像。五像各光照多剎。六經多劫。後九方略准中一一同前。後問答顯勝中二。先問答顯供福皆多。後佛子此人下。明前供福比後發心不可為擬。並可知。
  後略說九人中二。先顯供福甚多。後佛子此前下。將供福比發心福不可為擬。前中九人展轉遞望。無數多劫。數量復增。同阿僧祇品內。從無數至不可說不可說中間雖有超然。大方依比。此中如第一人。一念以無數供。供十方各無數佛及無數剎各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