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彳]德相。(普賢行品云何況最勝智三世諸佛法。從於法界生。充滿如來地)真如性既具過恒沙德。真所起事。德量亦然。是故此事及德。同無為性。非相所遷非分限取。唯普眼見。非餘境界。今略舉真如十種德相。以顯此中體事德相。第八迴向云。譬如真如與一切法。而共相應不相捨離。不離諸法。恒守本性。無有改變。無所不在一切法中。性常平等。性常隨順。與一切法。同其體性。常住無盡。普攝諸法。一切法中畢竟無盡。釋曰。此十德相。凡有其一。必具餘九。具餘九。具百。具十。具過恒沙。如八德水。何以故。同體性故。無分限故。法界體事既全如起。是故一一具餘一切。今且依總別分相。略辨十門。餘應思准。謂一由法界體事。一一皆有同法性中。與一切法而共相應。不相捨離德故。一一隨應。同時具足一切體德。二由此彼事。各有同法性中不離諸法德故。相望有相即德。三由此彼事。各有同法性中無所不在德。相望有相在德。四由諸體事。各有同法性中。性常隨順德。及恒守本性。無改變德故。一一隨應有隱顯德。五由此彼事。各有同法性中與一切法共相應德故。相望有主伴德。六由諸體事。各有同法性中與一切法同體性德故。一一即是一切諸法德。七由諸體事。各有同法性中常住無盡德故。一一自具無盡法德。八由諸體事。各有同法性中。普攝諸法德。及一切法中性常平等德故。一一隨應。有純雜德。九由諸事一一。皆有同法性中。普攝於法德故。一一隨應。具微細德。十由諸體事。一一各有同法性中。無所不在德。及一切法中。畢竟無盡德故。互望重重。有如因陀羅網德也。
  二別顯德相果者。准前略顯十種德相。餘類應知。
  初同時具足相應德者。謂後九門。所有體事。同類異類。及中一多大小長短位上下等。同時具足在於一法。是故此門。為後九門之總。後九是此一門之別。然以總別不相離故。凡舉一法必具所餘一切門者。是此門攝。若舉一法。但具當自一門法者。是餘門攝。(華藏頌云。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妙嚴品初顯佛法界身德云。譬如虗空具含眾像。舊經性起品云。三世一切劫。佛剎及諸法。諸根心心法。一切虛妄法。於一佛身上。此法皆悉現。是故說菩提。無量無有邊)。
  二相即德者。謂諸體事。同類異類。及中一多大小長短位上下等相望。此中同異體事相望。但各兩句。謂此即彼。彼即此等。其中同類體上一多等相望。或有六句。謂此一即彼一。多即多。一即多。多即一一即多一。多即一多。乃至餘大小長短位上下等。互望皆爾。異類體上互望相即。當知亦爾。思準可知。(十住品云。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隨於義義隨文。如是一切展轉成。釋曰。既云展轉。即是異體也。四十七云。諸佛知一切佛語即一佛語。知三世一切劫即一剎那。初發心品云。以發心故。即與三世一切諸佛。體性平等。乃至云。真實智慧等者。此顯位上下相即也。七十八云。彌勒告眾云。言餘諸菩薩。經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乃能滿足菩薩行願。乃能親近諸佛菩薩。此長者子。於一生內。則能淨佛剎。乃至云。則能具足普賢諸行。釋曰。此顯行位及時相即也)。
  三相在德者。謂諸體事。同類異類。及中一多大小長短位上下等相望。是故非但一多相容。此中體事。同類自相望。但各兩句。謂彼在此。此在彼。若異類及中一多等相望。各有六句。初六句者。且如身土相望。依中有依。正中有正。依中有正。正中有依依中有依正。正中有正依。餘體事准思。後六句者。謂一中有一。多中有多。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一中有多一。多中有一多。餘大小等准之。(普賢三昧品初說。佛身中有國土及諸佛菩薩等者。是正中有依正也初發心品云。一微塵中無量剎無量諸佛及佛子諸剎各別無雜亂等者。是依中有依正也。現相品云。如來一一毛孔中。一切剎塵諸佛坐。菩薩眾會共圍繞等。七十九云。善財入樓閣。見種種境界。乃至云。又見其中。有無量百千諸妙樓閣。一一嚴飾皆悉如前。廣博嚴麗。同於虛空。不相障[得-彳]。亦不雜亂。於一處中。見一切處。一切處中悉如是見。釋曰。此百千閣分量皆等。不礙內外。互相容在而不相雜)。
  四隱顯德者。謂諸體事同類異類。及中一多大小長短位上下等。一一隨應。有隱有顯。如見此者不見彼。見彼者不見此。雖不互見。而各收盡。雖各收盡。而不相雜。如見既爾。聞等隨應知亦然。如一人身六親所望。雖各不同。然各全得亦不雜亂。(夜摩偈讚云。十方一切處。皆謂佛在此。或見在人間。或見在天宮。十定品第七定云。或見佛身其量七肘。或見八肘九肘十肘。乃至或見佛身量等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如來本身無增無減。譬如月輪。閻浮提人見其形小。而亦不減。月中住者見其形大。而亦不增。釋曰。如佛身隱顯既爾。當知言音依果所有及一切法門教義行位等亦然。諸大菩薩。成就如是法界體事德相者。並準可知)。
  五主伴德者。謂諸體事。同類異類。及中一多大小位上下等相望。此中據兩法已去互隱顯相望不同。前門但一法上即有隱顯。(諸會中說。普賢等類輔翼之眾。皆是果海菩薩。更相主助。同遍法界。主主不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