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正顯勝相故。云廣集等。論主判意。前三句自利行。後七句利他行故。同名攝眾生因事。俱以方便智。為攝生因。七中。初一此云雖遠離等者。隨物受生。次二他令離障下四攝令住善。初中願力受生作彼上首故。云莊嚴三界。論經云。莊嚴三界行故。何故唯作首。以將眾生隨逐受化故。二畢竟下令離煩惱障。說對治故去。斷惑之智。必不見有惑可斷也。故畢竟寂滅諸煩惱焰也。正此不見惑。正是斷之行相故。斷不斷不相碍故。言雖也。三雖知諸法如幻等者。令離智障故。四雖知一切國土等。明為物嚴土集起法會。維摩云。雖知諸佛國及以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諸眾生。同此說也。五知諸佛法身等者。為物現正報三業。先辨自業。法離相何故現色者。為與眾生化生福五緣故。一見。二聞。三親近。四供養。五受法修行故。六知諸佛等者。語業為生轉法輪故。七隨諸佛等者。意業了差別多時不離一念。然不碍隨機種種別說。
  三總結勝能。可知。上來釋殊勝。下釋方便智。論云。此十發起勝行共對者。明共方便智對。謂於空不著名方便智。即空之有名殊勝行。今明釋方便智攝取對治者。明不碍空而起有行故。此有行方能對治樂空之心。是為方便智所攝故言攝取。下略舉經。初二句以對顯。餘皆等之也。
  第二明彼障對治分中。二種相。一修行無量種。二此無作是念下明修行無功用行。
  前中修行無量種者。前樂對治有量為障故。修無量為能治。後修無功用行者。前樂對治作意修習功用為障故。修無功用為能治。先明修無量中二十句。攝為十對。一一對中。皆先明所應境。後明能隨行。准論。十對修行。以六句攝。皆云入者。隨也。謂能隨化者業。隨所所化之故。皆云入也。初一對。云眾生界諸佛教化等者。是隨所作。利益何等眾生。謂於無量眾生界中。以無量業教化故。此亦總句也。二次一對。云世界網諸佛淨土等者。是眾生經何處。謂於無量世界中。令依淨土行故。三次二對。是以何等智慧。謂一云種種差別法諸佛現覺智。二云劫數諸佛覺了三世智等。謂以無量種種法界智慧覺故。無量劫數通達三世。亦入智慧覺故。四次二對是以何等心。謂一云眾生差別信解諸佛樂現種種名色身。二云眾生欲樂諸根等諸佛語言等。謂有眾生。信種種天。身以隨同行。隨彼信說故。知過去心習。耎中利根。如應說法故。五次一對。是以何等行。謂云眾生種種心行。諸佛了知廣大智德隨眾生心。說對治故。此一或屬前三品心內利也。六次三對。是置何等乘。謂一聲聞乘中信解。諸佛智通令信解故。二辟支佛中信解。諸佛說甚深智慧門令入故。三諸菩薩方便行。諸佛說大乘集成事。令菩薩入故。謂於三乘中。各隨應運置故。
  後無功用行中二。先明觀解方便。後佛子此菩薩下正顯修行。前中亦二。先舉修行無量中諸佛無量境界可知。後我迷應下起趣求心。於中。云無分別者。論經云自然。不以分別等。論釋云自然者。自性緣無分別故。謂八地已上無功用心。名自然等。以純任性。能起善行故。名自性。依彼能起佛境勢力。是故修習。以分別心。不能亡緣等。照法界不成。要以無分別。不取相故。即無功用也。後正修行中。修習方便慧者。是前十種方便智。何故前以為障。今復為治。謂治障有二種。一染為障淨為治。二行生為障。行熟為治。今約後說。以前是創修。勵力而起功用。故是障。今此段修純熟故。是治。此是修學無功用故。不同八地也。安住不動者。行堅不退。不同八地功用不動也。
  第三發行分中四。一二行發無間。二常不捨下是信勝。三此菩薩於念念下。能作大義。四佛子此十波羅下明菩提分差別。論主判此大義結文。入菩提分中。似錯。所以者何。若此十度菩提分攝。大義亦應名菩提分。俱十度故。雖然且依論主。此四段中。初一自分。後三勝進。初謂內證行熟止觀俱現名二行發。外修常續名無間。
  前中三。初一念等明二行發現無礙故。論云一念中奢摩他毗婆舍那二行現前故。二行位等明二行無間常起。論云一切行中彼修行時無間不斷不息行故。不斷者不全停絕故。不息者不暫休癈故。三乃至睡夢等。明離惡住善。
  二信勝者。始起信心。於上決定名勝。論云。彼無量智中殊異義莊嚴相現前專念故。謂於隨佛所現應機境。專注故。云常不捨於如是想念。
  三能作大義者。依信起行。行有義利。義利勝名大修稱作故。於中二。先總標。後何以故下別釋。別釋中先釋能具之智。後所有下釋所具十度。前中二。先徵。意云十度行廣。何故念念中。能得具足。後釋中。以大悲為首者。救眾生也。修行等者。求菩提也。後別釋所求十度中。一念念捨己善根與生名檀度。即此念中能息煩惱。名戒。悲物不損名忍。進求無厭。不起異念。忍法無生。巧起此行。大願轉增。異論不壞。妙達所宜。是故一念起一施時。即具十度。餘念相續皆爾。雖前諸地皆欲修此。要到此地。最勝成就。論釋後四度。釋方便中。云起無量智事者。釋方便體相。以是下釋方便功能。謂以方便。能起施等無量行時。能以願力具足攝故。二起上上智者。釋願體相。以是下釋願功能。謂以願功能。能起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