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門攝法界盡故。則因無異果之因。而唯本無影。二因門攝法界盡故。則果無異因之果。而唯影無本。三法界緣起因果無礙互相在故。則亦本亦影。四法界緣起因果相攝。雙相辨盡。俱非二心。則非本非影。是故。由前第三句故。佛心中眾生聽眾生心中佛說法。眾生心中佛為佛心中眾生說法。由前第四句故。佛心眾生無聽。眾生心中佛無說。問何故前立教中。明體事業用通於染淨。今此教體唯局淨耶。
  答前辨業用所依體事。故通染淨。今顯諸相及淨業用所依體事故不通染也。問此中地身非情等說法與前一分滿教通諸法說有差別。
  答彼據三種化說已如前辨。今此所有菩薩說。剎說。眾生說業。即是佛說。所以者何。三種世間無非佛故。是故教體該攝法界所有諸法也。(上來教體門竟)。
  第六宗趣者。宗謂尊崇。趣即意指。謂此一部經內所詮義中。最所珍貴高尚之義。謂之宗也。宗意所向謂之趣也。此宗即趣。或宗之趣。通其二釋。因此部宗二門分別。初通論三教。後別明當部。前中三教各有四宗。謂一通宗。二別宗。三隨部宗。四隨義宗。又有會宗品宗。恐繁不述。
  初真一分半教中。通宗者。謂二十部對法。及四阿含。雖多所立。莫不同詮生空之理。是故通名生空法有宗也。二別宗者。謂即前之二十對法。各立宗別。如宗輪論中說。不可具引。略顯三宗。
  一三世俱有宗。此一切有部。計謂過未名色體是實有同現在故。
  二法無去來宗。此大眾部計。謂去來色體用俱無。唯有現法及無為故。
  三現通假實宗。此說假部計。謂去來二世法定非有。唯有現法。於中在界處是假。在蘊是實。經部同此。
  三隨部宗者。謂即於前二十對法。一一宗內。有多部論。宗有不同。如薩婆多中。婆沙正理俱舍等。當當部部宗各別故。又如四阿含中。各有多部經。詮宗各別。又如正法念雜寶藏等。並准應知。四隨義宗者。謂即前諸經論中。凡所立義。一一皆有宗旨。廣說應知。
  第二真一分滿教中。初通宗者。謂或有大乘經說真俗俱有。或有說言真俗俱空。雖此有異。莫不皆辨生法二空。是故通名生法俱空宗也。二別宗者。謂即於前通宗之內。開成兩宗。然有兩說。一云一三性皆空宗。如三無性論等。
  二三性空有宗。如深密等。此二學從互言顯密。一云即真俗俱空有等是前宗也。謂勝義真實故不無。世俗因果不失故是有。此則真俗俱有。如深密瑜伽等。二若二勝義相盡為空。世俗緣生如幻非有。如前所述清辨比量。此則真俗俱空。如大般若等。
  三隨部宗者。深密以境行果無等為宗。十輪以佛輪等十輪為宗。阿彌陀經以稱淨土為宗。大般若十八空為宗。
  四隨義宗者。謂前深密十輪大般若中。隨所說義。有所成立。即以為宗。問大般若等。亦說色空相即之義。此則正當理事無[得-彳]。何故列在一分滿教。
  答此色義。兩宗釋異。一分滿云。依所執性故說為空。具分滿云。依他無性故說為空。設依後釋。而般若中。復有說處是不了義故。大般若五百九十二中說。三乘五姓畢竟差別。唯說色空。依所執說。是故且配屬前教攝。若所說色空。依緣生死性。則具分滿攝。
  第三真具分滿教中。初通宗者。謂此宗中雖說理事無[得-彳]真。莫不皆顯有為無為非一非異。是故通名為無為非一異宗也。二別宗者。謂於前通宗之內。分成兩宗。一理事無[得-彳]宗。此即楞伽密嚴維摩法華涅槃勝鬘仁王等經。
  二事事無[得-彳]宗。謂即此經及如來不思議境界經等。問華嚴等。亦說理事無[得-彳]。何獨事事無[得-彳]宗攝。仁王維摩涅槃經等。亦說事事無[得-彳]之相。何不事事無[得-彳]宗收。
  答兼正異故。又仁王等。唯依業用說故。此經具德相等故。
  三隨部宗者。初理事無[得-彳]宗中。如楞伽以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為宗。內證聖智所行境界為趣。或以一百八句為宗。一心為趣。密嚴以現法樂住內證智境為宗。維摩以抑挫二乘顯菩提解脫為宗。法華以會三歸一為宗。勝鬘以空智如藏及攝受正法為宗。涅槃以佛性常住為宗。仁王以三種般若為宗。後事事無[得-彳]宗中。不思議境界經以如來不思議境界三昧為宗。
  後別明當部宗者。古來異釋。總有七家。前六古說。後一現傳。前中一笈多三藏云。此經以三十二聖觀行為宗。二敏法師云。以因果為宗。印法師亦同此說。三遠法師云。以華嚴三昧為宗。由此經意。令觀因果成三昧故。四衍法師云。以無障[得-彳]法界為宗。五裕法師云。以甚深法界心境為宗。法界門中。義分心境。諸佛證之。以成淨土。法界即是一心。諸佛證之。以成法身故。此經初品內頌云。無盡平等妙法界。悉皆充滿如來身。又經最後品內明入法界。故知唯以法界為宗。六光統律師云。以因果理實為宗。
  二現傳者。即是本疏所立也。於中二。初簡持。後釋義。前中謂前六家宗內。初三但顯所成因果。次二唯明所依理實。後一雖該前二。然以名意不具。令義不明故。現所傳。具言因果緣起理實法界。以為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