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大乘經典。信已受持。其餘亦生有樂法者。若能廣為解說此經。其人聞已。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所作惡業。皆悉除滅。第九云。譬如日出眾霧悉除。此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若有眾生。一經耳者。悉能除滅一切諸惡無間罪業。又第十云。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外道。有能受持如是經典。讀誦通利。後為他人分別廣說。若自書寫。令他書寫。斯等皆為菩提因緣。若犯四禁及五逆罪。若為邪鬼毒惡所持。聞是經典。所有諸惡悉皆消滅。又三十一文云。見有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之者。恭敬乃至四事供養。讚歎尊重。稱說其善不說其短。乃至云。是人能令地獄重報現世輕受。釋曰。准經受持讀誦等。皆依解心中作。然能供讚者。當轉重苦。況所供者自有重苦。極重尚轉況輕苦耶。如是等文。大乘經中處處皆有。不可繁引。
  問受持小乘經律。得滅罪不。
  答非不能滅。但其力微。大乘教中。有毀無讚也。十二翻獨覺不聽受教。聲聞雖在法界會不聞不受。雖聞不解無益空過故。十三翻二乘不廣利物。餘多同前。十四翻二乘外道。外道無正信等。二乘無深信等故。十五翻劣善根。十六以共名。取不共信樂。十七以共見聞之名。取不共見聞之業。十八翻二乘不能以[竺-二+別]別實護實人。十九翻獨覺不依聞教持誦思演故。二十翻二乘於實教不能生解故。亦不能敬養故。
  三結。
  四迴向意。並可知。
  五施貧等諸田迴向中四。初明施行。二以此下明迴向行。三是為下總結前二。四為令下明迴向意。
  初中二。先牒前田物。可知。後隨其下正顯施行。於中三。初明行施時安布三業。語業中云。仍向彼人白悔責言。勘梵本云。於彼人所。愧謝而言也。餘並同。次或時下重標施物。此中有少異。前都列故。更別顯。後佛子下總結。並易了。
  二迴向行中二。先牒前起後。可知。後所謂下正顯。顯中。有二十一願。一貧難成功。多諸障礙。為事狹劣故。翻彼為願。二施童女故。願彼以白淨法智。修行無退。或翻一切女施。三貧無所有。於願彼了諸法無所有故。貧無物可執捉故。無分別執著也。智道道字。梵本性字。四女人多分諂誑。不正直。及不自在故。翻彼為願。五施車。願彼得住佛智所乘法界。施伎女。得佛法相娛樂。六翻所施女人故乘淨行。乘車有運出自境至他境故。願得十到彼岸出離之因。乘車身安樂故。願得定樂。七唯就施物故。願彼乘四輪乘第一好國土者。四事易求故。國主善治。無諸障癘故。有同或見故。無諠閙故。第二依善人者。有多聞者故。有見諦者故。有巧說法者故。有為慈說非為利說故。說無退倦故。第三集勝福德者。善法為緣故。善聚福智故。善脩心觀故。巧說法不求利故。善敬法脩行故。第四發大誓願者。可樂故。無難故。無病三昧故。智慧故。具顯如章。八翻貧田。願彼得富法財十力智。九由乘車者。達所住處故。十中藏乘也。翻施貧田願令得難思眾福。又乘車處處。巡遊於平正之路故。十一中。大施者。檀度具故。無慳相應故。心等故。普遍故。捨於難捨男女等故。稱法性故。故名大也。十二或度由前檀度。或得淨故。十三忍度。由行施時。彼與男女妻妾。既無嫌恨。唯生歡喜故。十四勤度。謂施心常堅。無暫懈退。十五禪度。謂施淨三輪。專注不散。十六智度。由慧擇力。施成淨故。十七車載灌頂王子施故。車是人王車故。法王車類願故。十八車行不住。終不離地。智乘遍化亦然。十九中而不失等者。梵本云。而於大乘無有失壞。其道字無。謂法乘類車。所施男女是同願行伴。非惱眾生失壞大乘悲行。二十法王乘類人王車最上。滿因行類滿乞者意。
  三結。
  四迴向意。並可知。
  第十七施象馬中四。初明施行。二以此下明迴向行。三是為下總結。四為令下明迴向意。施中四。
  初別列施物。二菩薩以此下雙牒象馬。三或奉下通顯施田。四其心下通辨施心。初中二。先明象德及相。於中云猶如蓮華者。梵本云如鉢特怔華。此云赤蓮華。今譯人真白蓮華。華有多色。是何華也。後或復下明馬德相。及餘文並可知。
  二迴向行中亦通象馬。於中二。先牒前起後可知。後所謂下正顯。顯中。依象等十義。起於調順性象馬十願。一施得無漏調順智。二象馬有慧性。能擇路故。得巧智。三象馬調柔。知主意信住使令。四乘者由象馬得有所進趣故。五由施心平等故。六象馬是王七寶數。亦以寶嚴故。無漏智可貴故名寶。七三昧華類。乘此寶象馬。令身心調暢適悅。行嚴類寶嚴。八多劫精勤。由施迅疾乘故。九契性無違智名調順類。性調順乘。十實教大乘。望餘最高。但含識者運載。類所施大象馬故。
  三結。
  四意。並可知。
  第十八施座者。勘梵本中云。施王賢座。彼方訓釋云賢好也。舊云賢王者。乃是直本末迴向文爾。文中四。一明施行。二以此下迴向行。三是為下雙結。四為令下迴向意。
  初中三。一明座德相嚴等。二灌頂下居座者德相嚴等。三時轉輪下明所施田。初中二。先牒起前標。後或施下依牒別顯。此座望前第十門。前是牀敷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