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者賢首大師華嚴玄義章十五門第十明入道方便門有三一簡心二簡境三造修勝行一簡心之中有藥有病病有麤細麤謂二種巧偽修行一內實破戒外現威儀二內雖持戒為他知故求名利故細謂二種情計不破一雖真心而計我修行二雖不執我而計有法藥中有別有通別謂隨前病麤細對治通謂但觀諸法平等諸病自盡二簡境之中有倒有真倒謂情計之境對前心病故境顛倒真謂三乘空有不二境及一乘無盡境對前藥治故見真境三造修勝行者於中有始有終一始中有三種一捨緣門有六一捨作惡業二捨親屬三捨名聞利養四捨身命五捨心念六捨能所二隨緣門有四種一還於前六事中守心不染二凡於順情境下至微細皆應覺知不受三於違情境乃至斷命等怨皆應守心歡喜忍受四凡所有作遠離巧偽虗詐乃至一念亦不令有三成行門謂得前二門成萬行也二終者亦三種一捨緣門即止也唯觀諸法平等一相諸緣皆絕二隨緣門即觀也還就事中起悲願行三成行門即止觀雙運此科正標能證行願又是十種之初故用入道義章令知總相行體審詳文意勿厭其繁耳若不依此普賢行修等者則積行菩薩曝腮鱗之意也文在出現品序中已具引若更要說即尋彼文故須離念亡情而本智自照則所行之行一一皆成普賢行也。
△疏文二一正陳所說二一長行三一正示普因四一標示所應二一指前佛德。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
指上佛德。
△二正示普因。
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正示普因也。
△希欲為願造修為行寄圓說十。
○鈔希欲為願等者謂心心希望佛果不得高推聖境念念欲樂悲濟不得退屈自欺造修者謂造極調身瑩心不得懷增上慢造真改惡修善不得說食數寶也。
△疏二微列名數。
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除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然此即是長行禮懺諸經論中開合不同。
△若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總有八種一供養二讚佛德三禮佛四懺悔五勸請六隨喜七回向八發願。
○鈔若離垢慧經至八種者此經唯一卷鈔釋八種之益即非彼經恐錯指注其八種之益若通說則俱離諸障俱至菩提若別說則供養除慳貪障得大財富讚佛除惡口障得無礙辯禮佛除我慢障得尊貴身懺悔除三障得依正具足勸請除慢法障得多聞智慧隨喜除嫉妬障得大眷屬回向除狹劣障成廣大善發願除退屈障總持諸行速得妙果其八種釋名辯相具在下文。
[△@△]疏或但為七合禮讚故或但為六略供養故或但為五以發願回向但總別異故。
○鈔發願回向等者回向是總發願是別以回向則必兼發願發願則未必回向謂回向必須先有所修善根方以願回此善根向於三處故必兼願若發願則未必有善根亦可自發要期或但願自利之事故不必有回向也總別雖異大意不殊故大疏釋回向以大願為體由是合回向願為一也。
[△@△]疏如十住毗婆沙第五回向亦同有五或但有四除禮拜故或但為三。
○鈔十住毗婆沙至亦同有五者此論第三第四所明也其文即今晨朝懺悔等文是唯除發願發願是涅槃經闍王發願之文後人安之以從禮拜至隨喜已有四重次回向當其第五故云第五回向也。
[△@△]疏故智度論云菩薩晝夜三時各行三事謂懺悔勸請隨喜行此三事功德無盡轉得近佛若善戒經但有二事謂懺悔回向皆隨時廣略。
○鈔隨時廣略者有二意一佛本對機隨宜而說二即今禮懺看當時之宜也。
△疏今文具十以表無盡六七二事俱是勸請八九二事回向開出餘至文顯。
○鈔六七二事俱是勸請者如晨朝勸請文云十方諸如來現身成道者眾請轉法輪安樂諸眾生即第六也又云十方一切佛若欲捨壽命我今頭面禮勸請令久住即第七也八九二事回向開出者八即回向菩提九即回向眾生十正云回向即總該三處而十種為行願故發願一種更不別標則於前八中增三減一成圓十也。
△疏三牒名別釋二一總徵。
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回向。
△二別釋即為十段。
△段各有三一牒名二釋相三總結無盡。
△第一禮敬諸佛三一牒名。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
由心恭敬運於身口而徧禮故除我慢障起敬信善。
○鈔言除我慢障者謂由有我故於他起慢慢因我起名為我慢唯識論云云何為慢恃己於他高舉為性能障不慢生苦為業謂若有慢於德有德心不謙下由此生死輪轉無窮受諸苦故名為我慢我即是慢名為我慢我慢即障名我慢障此禮敬行能對治之由斯生起敬信善業故云除我慢等也。
△疏勒那三藏說七種禮。
○鈔言勒那三藏等者準大經疏中具云勒那摩提高僧傳中名勒那漫提此翻寶意本天竺人也元魏時來至洛京住永寧寺學善五明兼攻道術常講華嚴經抑揚眾教說斯禮敬有其七種疏主七外更加三種以圓十禮也其十門禮今約賢首大師五教料揀二非儀故非五教三即通第一第二教四亦第二教五六第三教七第四教八九十合為第五教。
△疏今加為十謂一我慢禮如碓上下無恭敬心。
○鈔一謂我慢禮者此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