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5-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行愿品疏-唐-澄观-第84页

那下。父王詣佛。於中四。一身處虗空。二欲令下。以偈讚引。於中十偈。初一總勸。次五釋勸。後四結勸勝故應往。三爾時下。廣興雲供。四到已下。至彼修敬。
  ▲第三時輪王女下。王女修因。於中三。初嚴具奉佛。表修因向果。次時莊嚴具於虗空下。佛為現變。表因小果大。後既見是已下。覩變獲益。
  ▲第四時彼如來為此女人下。聞經得益。此段正答得法久近。於中三。初佛為說經。二正明聞益。三顯發昔因。今初。即從總相立名。然法輪音。若依權小。如來常言非法輪音。要宣諦理。轉入他心。方得名為法輪音耳。若依此經。自狹之寬。略有三重。一則如來一切語言皆法輪音。一切言說皆佛事故。二者萬類之音。皆法輪音故。賢首經云。能令三界所有聲。聞者皆是如來音。三者非唯於聲。六塵萬法。無有一法非如來音。出現品云。譬如書字。普入一切事一切語一切算數一切世間出世間處。而無所住。如來音聲亦復如是。普入一切處一切眾生一切法。乃至云。何以故言音實相即法輪故。既以實相為法輪聲。未有一法非法輪體。由此故能攝多眷屬。一轉一切一時轉也。二時彼女人下。正明聞益。今此得益。即調伏眾生解脫。經但說相。不顯其名。下結會中。方云見普智寶燄如來。得調伏眾生解脫。於中二。先得等持。後得等引。前體。後用。前中亦二。先總明體相。後所謂下別顯。有十三三昧。皆從業用受名。後得如是等下。明得等引。即前三昧所引生故。於中二。先結前生後。後謂不動心下。正辨所引。於中亦二。先得大心。有三十一心。即是悲智二利寂用之心。後一心思惟下。引發大願。三時彼如來復為下。顯發昔因。
  [○@△]第二善男子復於此前下。明發心之始。即得法劫前十大劫也。顯前得法非無因矣。然有二意。一明一為善友不斷良緣。二明修因雖微。大心所導。成功深廣。亦顯修故過造新矣。奈何後輩。故壞經像。視之蔑如。貴欲創新不仍舊貫。
  [○@△]第三善男子於意云何下。結會古今。於中三。初結會得法之身。次我於昔時下。結發心之始。後次復引導下。正結得法。上來答得法久近竟。
  [△@⊙]第二從是得見須彌山下。答修行淨治。於中三。一舉得法劫中。二別舉大光一劫。三總顯諸劫。今初。謂前列須彌塵數如來方說初佛故。今辨餘皆修治此位。二善男子過彼毗盧遮那下。別舉大光。於中三。初總明。次其最初佛下別顯。其中經名說者當演。後善男子如是下。顯其最勝。三善男子此世界中有如是等下。總顯諸劫。於中三。初總明。次彼如來下。聞法修行。後於彼一一諸如來所下。得法成行。
  △第二爾時普救下偈頌。四十一偈半分三。初二舉法誡聽。次三十八偈半。頌前正說。後一偈舉因勸修。今初即頌前標許。二頌正說中長行有二。初明得法久近。後顯修行淨治。今偈文中。廣頌淨治。略明得法。影略明故。於中二。先三十六偈半。頌前最初劫中修行淨治。標有須彌塵數。略舉一百一十四佛。十十數之。其最初寶燄吉祥光。即是得法之佛。第十十中。舊經唯十。梵本獨有十四。似非體例。若約節節各得法門。則十四無爽。故初十竟云。於此十佛世尊所。令我開悟最初門。然此語猶倒。若就此方。合云。最初悟法門。明知十十是得法處。則十十表於十地。第十地中。以深妙故加於四佛。第百一十。以表等覺。理或應然。後如是須彌下二偈頌。總顯諸劫。其別明大光。含在此中。三一偈舉因勸修可知。
  第四善男子我唯下。謙己推勝。
  第五善男子去此下。指示後友。亦以同證在菩提場。依進發禪。云去不遠。禪功德滿。故云寂靜。入俗化物演法深廣。故云海音。然其此神。即普救母。表真精進從定生故。不見身心。真精進故。
  第六時善財下。禮辭可知。(已下二十一經)。
  ●第五具足功德寂靜音海夜神。難勝地善友。謂真俗兩智行相互違。合令相應極難勝故。以名就義。已如前辨。
  第一依教趣求中。初念前友教。言得一切如來現前三昧等。十千三昧者。舊經所無。善財前來亦無此益。乃是引昔為王女時見普智寶燄如來所得三昧。彼初名現見一切佛三昧。結有十千。與此大同。則知引昔所得。善財聞之。皆能證入。
  第二頂禮其足下。見敬諮問。
  第三時彼夜神告善財言下。稱讚授法。先稱讚。後善男子我得菩薩下授法。於中二。先略標名體。後廣顯相用。今初。言念念出生廣大歡喜莊嚴解脫門者。准下業用。略有二意。一化生遂志。故生歡喜。即福德莊嚴。二觀佛菩薩勝用難思。故生歡喜。即智慧莊嚴。觀化既無間斷。喜亦念念出生。
  後善財言大聖下。廣顯相用。於中三。第一顯解脫業用。第二明解脫所因。第三明發心久近。各有問答。
  △初中先問。後答。今初。此有四問。一問所起業用。二問所行之境。三問能起方便。成上所起。四問能觀之觀。成上所行。
  後夜神言下答中。即分為四。初答第三起何方便。以起悲智雙運等心。而為能起之方便故。二答第一為何事業。正以化生為事業故。三答第四作何觀察。謂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