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智不可思議等。
第七因無限者。謂諸佛菩薩。昔在因中。常修緣起無性等觀。大願迴向稱法界修。及餘無量殊勝因故。今如所起果具斯無[得-彳]。
第八佛證窮者。由冥真性得如性用故。下經云。無比功德故能爾也。
第九深定用故者。謂海印定等諸三昧力故。普賢云。汝見我此三昧神通力不。
第十神通解脫故者。謂由十通及不思議解脫等故。慈氏云。汝見菩薩自在解脫威神力不。由上十因。令教義等十對之法具同時等十種玄門。以為別教一乘義之分齊。
○第四辯定所宗者。已知此經義旨宏深。未知此中宗尚何法。略為二門。先明通宗。後顯別宗。
●前中。通論佛教。宗於二諦。一味無差。如來滅後。異執分流。成二十部。各是一宗。雖則多岐乖乎一揆。如析金杖金體無殊。今以義相從。合之為十。一我法俱有宗。謂犢子部等。計我在第五不可說藏。不可說為有為及無為故。故智度論云。諸部共推不受此說。名附佛法外道。二法有我無宗。謂薩婆多等。彼立諸法不離色心皆無有我。以計有我濫外道故。由無我故異乎外道。於所立中。立正因緣。以破外道邪因無因故。西域九十五種異見。不離邪因無因。此方若計萬物自然而生。即是無因。若計陰陽等法而能生者。即是邪因。以不知三界由乎我心。從癡有愛。流轉無窮。迷正因緣。廣生異計。安知因緣性空真如妙有。今但說正因緣。諸見皆破。故知佛法之最淺已勝外道之甚深。廣破異計。亦如別說。三法無去來宗。謂大眾部等。說有現在及無為耳。其過未之法體用俱無。四現通假實宗。謂說假部。就前現在之中。法在蘊為實。在界處為假。五俗妄真實宗。即說出世部。謂世俗是假。以虗妄故。出世為真。以無虗妄故。六諸法但名宗。謂一說部等。一切我法唯有假名無實體故。七三性空有宗。謂遍計是空。依他圓成二俱是有。八真空絕相宗。謂心境兩亡直顯體故。九空有無[得-彳]宗。謂互融雙絕而不[得-彳]兩存。真如隨緣具恒沙德故。十圓融具德宗。謂事事無[得-彳]主伴具足無盡自在故。然此十宗。後後深於前前。前四唯小。五六雖是小乘。義通於大。後四唯大乘。七即法相宗。八即無相宗。後二即法性宗。今此華嚴。正唯第十宗。兼通八九。餘義廣如別說。
●第二明別宗者。一切諸經各自有宗。隨時。隨宜。順欲。順法。所尊所尚有差別故。楞伽經云。一切法不生不應立是宗者。遣物執心。亦以不宗一切方契無生。斯則無宗之宗。則宗說兼暢。故須立宗以示所重。略以二門分別。謂先總。後別。
△今初。總中此經所宗。昔說非一。賢首法師。具以因果緣起理實法界而為經宗。釋第九會。以入法界而為其宗。則通別有異。今以此經總攝諸會。故以入法界緣起普賢行願為宗。則今昔無違。通別皆具入法界者總也。緣起普賢行願別也。同異成壞。准思可知。又入法界緣起即所入也。普賢行願即能入也。入通能所。又法界體也。緣起行願用也。並通因果。皆含性相。謂法含持軌。界通性分。緣起有二。一因緣緣起。通於事界。二者法性緣起。即事理無[得-彳]法界。文云。菩薩行如幻悲智所生故。即因法界之緣起也。又云。知菩提性從緣起。是果法界之緣起也。位前普賢行即是因行。位後普賢行即是果行。位中普賢義通因果。稱理之行即性行也。差別之行是相行也。並如下說。上已總明。
△第二別解略為三門。第一釋所入。第二釋能入。第三明能所契合。即釋入字。
今初。言所入者。即法界緣起。復開二門。一者開合。二者釋相。
▲今初。然其法界。非界非不界。非法非不法。無名相中強為立名。是曰無障[得-彳]法界。寂寥虗曠。冲深包博。總該萬有。即是一心。體絕有無。相非生滅。莫尋終始。豈見中邊。為聖智境而二智不知。唯證所見而五目亡照。解之則廓爾大悟。迷之則生死無窮。諸佛出世。本欲開示令其悟入。於此無障[得-彳]法界。開為事理二門。色心等相謂之事也。體性空寂謂之理也。事理相融即無有障[得-彳]。故於法界略分三種。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無障[得-彳]法界。無[得-彳]有二。則分四種法界。謂事理無[得-彳]法界。事事無[得-彳]法界。古德立五種法界。亦不出此。謂一有為法界。即事界也。二無為法界。即理界也。三亦有為亦無為法界。雙具事理。四非有為非無為法界。即雙非顯理。五無障[得-彳]法界。即第三所攝。從一至五。並不出無障[得-彳]法界。
▲第二釋相中。第一事法界者。界即分義。謂三世之法差別邊際意識所知。並名法界。縱八識名界。取其因義。亦事界攝故。不思議品云。諸佛知過去一切法界盡無有餘等。既云一切。明約事也。又第十迴向云如法界無量迴向等。下增長威力夜神云。我知法界無量。獲得無量智光明故。我知法界無邊。見一切佛諸神變故。皆約事界。事則無量。略明其十。以顯無盡。謂教義人境因果體用及與逆順。一教。謂能詮言說。下諸善友多以此門。二義。謂所詮旨趣。雖通於理取差別義。三人。謂人天男女在家出家外道諸神菩薩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