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即法身經言財首偈云者即問明品。
  ▲七真理即事門謂凡是真理必非事外以是法無我理故空即色故理即是事方為真理。
  七真理即事門者以事必依理虗無體故是故此理舉體皆事方為真理如水即波無動而非濕故水即波也。
  ▲第七迴向云法性不違法相等故。
  法性不違法相等故者等字等於餘文具云法性不違相法相不違性法生不違性法性不違生此兩對明事理無違相不違性生不違性自屬事能顯理及第八事法即理門故但略引性不違相一句即第二十九經。
  ▲八事法即理門謂緣集必無自性舉體即真故。
  ▲上之二門正明二諦不相違義如濕不違波波不違濕舉體相即故夜摩偈云如金與金色其性無差別法非法亦然體性無有異。
  上之二門下並將七八二門會前五義一會二諦空有即離別中相即義也濕喻真諦波喻俗諦夜摩偈者即精進林菩薩偈彼初偈云諸法無差別無有能知者唯佛與佛知智慧究竟故次文即云如金與金色其性無差別法非法亦然體性無有異然法非法有其二義一善法為法惡法為非法此順標中諸法無差故二者法相為法法性為非法即金喻法性色喻法相今文正用後意故證事法即理二諦相即。
  ▲此亦喻於如來之藏與阿賴耶展轉無別。
  此亦喻於下二重會前唯心真妄別中通真心義即金喻如來藏色喻生死等故密嚴云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由前第三門中已會故致亦言。
  ▲又由事即理故雖有不常理即事故雖空不斷。
  又由事即理下會不斷常亦是二諦門中開出。
  ▲又由事理相即故起滅同時須彌偈云一切凡夫行莫不速歸盡其性如虗空故說無有盡智者說無盡此亦無所說自性無盡故得有難思盡等則同時四相不待後無。
  又由事理相即等者會四相前後一時別中一時之義事全同理故事即滅也以事虗無體故引偈即善慧菩薩。
  ▲亦令究竟斷證離於能所十地品云非初非中後非言詞所及迴向品云無有智外如為智所入亦無如外智能證於如等。
  亦令究竟下會能所斷證即離別中即義然引十地斷惑經文但初一句是斷惑相三時無斷方說斷故後一句是般若相今以般若亦為能斷故因便引之故論釋此句云即是觀行相謂無分別智體絕名言真智內發不同聲聞依聲而悟故既為真智故可斷惑迴向品云無有智外如等者亦證斷惑能所不二義如前說上所引經皆至下本文自當曉了。
  ▲九真理非事門即妄之真異於妄故如濕非動。
  九真理非事門者謂即事之理而非是事以真妄異故實非虗故所依非能依故如即波之水非波以濕非動故是則不異有之真空空存也。
  ▲十事法非理門即真之妄異於真故如動非濕故慚愧林偈云如色與非色此二不為一又云如相與無相生死及涅槃分別各不同等。
  十事法非理門者謂全理之事而恒非理以性相異故能依非所依故是故舉體全理而事相宛然如全水之波波恒非水以動非濕故是則不異空之幻事事存也。
  ▲上七八二門明事理非異九十二門明事理非一故為無為非一非異第四迴向云於有為界示無為法而不滅壞有為之相於無為界示有為法而不分別無為之性。
  上七八二門下用前四門會前佛身無為有為別中無為義也然大品亦云須菩提白佛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為是有為為是無為佛答非有為法非無為法何以故離有為法無為法不可得離無為法有為法不可得須菩提有為無為不合不散皆其義也。
  ▲上之十事同一緣起故云無礙。
  ▲約理望事則有成有壞有即有離事望於理有顯有隱有一有異逆順自在無障無礙同時頓起深思令觀明現以成理事圓融無礙觀也。
  上之十事下第三總結即結釋十門於中二先結指後約理望事下別束十門以成八字理望於事有其四義一有成者即第三依理成事門二有壞者即第五以理奪事門既奪彼事事則壞也三有即者即第七真理即事門四有離者即第九真理非事門言事望於理有顯有隱有一有異者亦有四門一有顯者即第四事能顯理門二有隱者即第六事能隱理門三有一者即第八事法即理門四有異者即第十事法非理門此上言成壞等者就功能說如有成者是理成事非理自成則一一門皆有事理無礙故云約理望事約事望理餘可思之上來相參故有四對八義而初相遍二門今不會者以相遍之義義皆相似非如一成一壞等故故不顯之又相遍者即後八門之所以故謂由相遍方有成壞等耳若欲攝者即事理相即二義所收後之不即二門即不壞能所方有相遍有相遍故方論不即言逆順自在等者事理相望各四義中皆二義逆二義順謂依理成事真理即事順也以理奪事真理非事逆也事能顯理事法即理順也事能隱理事法非理逆也欲成即成欲壞即壞故云自在成不礙壞壞不礙成顯不礙隱隱不礙顯故云無礙正當成時即是壞等故得同時四對皆無前後故云頓起又上四對何以約理望事但云成等不云顯等約事望理但云顯等不云成等深有所以何者事從理生可許云成理非新有但可言顯事成必滅故得云壞真理常住故但云隱其即之與一離之與異大旨則同細明亦異理無形相但可即事而事有萬差故可言與理冥一理絕諸相故云離事事有差異故云異理上約義別有此不同若統收者應成五對無礙之義一相遍對二相成對三相害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