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即故無異味見空即是見有見有即是見空空有二體既同何要偏留依他但空遍計。
  ▲此三次第如智光論師般若燈論釋中引大乘妙智經說。
  此三次第下結成所憑般若燈論本頌即中論五百偈題云分別明菩薩釋分別即智明即是光人譯異耳釋論稱為般若燈者照了般若般若無此不可見故又體即般若照物如燈大乘妙智經未見經本但依賢首引耳或云即般若經般若是智摩訶是大亦可妙故。
  ▲然此二三時並不能斷一代時教以各有據乎相違故各別為於一類機故。
  然此二三時下第二辨順違然藏和尚起信疏問云此二三時可和會不自答云無會無不會言不會者各各為人悉檀並是聖教隨緣益物何須會之故云無會言無不會者即可會也今會此義有其二門一約攝生寬狹言教具闕以明了不了二約益物漸次顯理增微以明了不了初門有二一約攝生寬狹者深密宗中初唯為小次唯為大此二時中狹故非了第三時中普為發趣一切乘者寬故為了二約言教具缺者初唯說小次唯說大各有所闕故非了義於第三時具說三乘具故為了第二門內亦二初約益物漸次者謂妙智經意初唯益小故非了義次雖益通大小不能令趣寂二乘得大菩提故非了義第三時中普得大益方為了義二顯理增微者初說緣生實有次說假有故非了義第三時中顯理至空會緣相盡故為了義依此會釋二宗各有了不了義此賢首意謂約初門則法相宗為了法性宗非了若約後門則法性宗為了法相宗非了既皆二義了二義不了於理則齊今觀賢首之意多明法性何者有二義故一以攝生寬狹對益物漸次則攝生寬為了不及益物唯大為了以言教具闕對顯理增微則言教具為了不及顯理盡為了思之可知二者言中雖云各有二了有二不了深密宗中二種了義亦成不了何者如攝生中以第二時唯攝大為不了第三時具攝為了者則得純金何如雜鐵純菩薩眾何如凡小同居法華唯為菩薩如何昔日被三是故應云唯攝大機為了總攝三根為不了又如言教具闕中以第二時不具為不了第三具說三乘為了者言皆關典應為不了雜以無稽應當是了純賣真金應為貧士兀木雜貨應為富商法華唯說一乘何如昔開三異是故應云唯說一極方為了義雜說三乘即為不了上二本是法相為了今皆成不了後二又成法性是了則四不了皆屬前宗四種了義皆在法性恐法相者是非心生故疏不引之乃別為和會耳疏文分二先總明順違後各別會釋今初分三初總非前立謂既俱聖教不可受一非餘二互相違不可二文雙取故云並不能斷。
  ▲深密經意為於一類飡般若者聞平等空撥無因果不了空有無二故第三時為其分析於一法上空有之義其妙智經則以一類聞說三性迷唯識者未能忘心觀緣起者定謂似有故令總忘心境即事而真。
  二深密經意下會釋二經恐有問云若並不許其如二經有文如何會釋故今為顯二經之意各有所為不可偏執偏執則互相違。
  ▲得斯意者則不相違。
  三得斯意下結成和會若得經意二家俱得受一非餘則二家俱非故離之則兩傷合之則雙美。
  ▲然欲會二家須知二宗立義有多差別略敘數條一者一乘三乘別二一性五性別三唯心真妄別四真如隨緣凝然別五三性空有即離別六生佛不增不減別七二諦空有即離別八四相一時前後別九能所斷證即離別十佛身無為有為別。
  然欲會二宗下第二各別會釋於中三初標列章門次廣會初二後通略會釋今初十對句各一對皆先明法性後辨法相如云一乘三乘別則一乘是法性三乘是法相餘九例知初二次下廣明後八義分齊中具顯。
  ▲且初二義者由性有五一不同故令乘有三一權實。
  且初二義下第二廣會初二也於中二初雙標二義後別顯二相所以雙明者以初二義互相成故謂若立五性為了則三乘為了之義自彰以有聲聞緣覺二定性故則成二乘有菩薩性成菩薩乘不定性人通成三乘無種性人三所不攝則人天乘收則五乘亦具若以一性為了則一乘義成等有佛性故名一乘無不成佛故故涅槃云佛性者名為一乘。
  ▲如法相宗意以一乘為權三乘為實。
  如法相下第二別顯二相者先法相宗中二先標所宗。
  ▲故深密三時教中初皆不成次一向成是為若過若不及皆非了義第三時中有性者成無性不成方為了義故云普為發趣一切乘者又初二卷中皆云一乘是密意說故知是權。
  後故深密三時教下引文成立總為二段一名三乘為了一乘不了後明五性為了成前三乘前中引其二經初引深密雖明有性無性意成三乘言初皆不成者小乘中說獨佛一人有大覺性餘不說有故皆不成佛次一向成者是第二時中唯說一乘一切眾生皆得成佛為一向成盡成則大過盡不成則不及故皆方便並為不了以初未堪聞大一向抑故第二時中觀令欣佛一向揚故第三時中依理正說有性皆成佛非不及也無性不成佛非大過也故稱實為了上明三乘是了之證又初二卷下證一乘是權。
  ▲又勝鬘經以一乘為方便故。
  後引勝鬘亦但證一乘是權耳。
  ▲大般若五百九十三中善勇猛菩薩言唯願世尊哀愍我等為具宣說如來境智若有類情於聲聞乘性決定者聞此法已速能證得自無漏地於獨覺乘性決定者聞此法已速依自乘而得出離於無上乘性決定者聞此法已速證無上正等菩提若有情類雖未已入正性離生而於三乘性不定者聞此法已皆發無上正等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