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因。
  五取不思議下二別釋第五文分為四初正釋二解妨三引證四結成今正釋也。
  ▲以不思議等與前為果果別於因與後為果則一一融攝。
  以不思議下二解妨謂有問言差別圓融二義非一如何前差別果得為圓融果耶故通意云雖不思議等經文是一所望異故果別於因成差別因果果自圓融得成圓融之果言圓融者以一一德周法界故三十六門門門之中含十句故所說之相難測量故品名標為不思議故。
  ▲然有六義證成。
  然有六義下三引證證成不思議等三品為普賢行之果普賢行品是不思議等因。
  一因果相屬科中多先果後因故。
  一因果相屬者五周因果所信證入二果居先差別因前亦先有果故云多先果也今亦先果後因與例同也而言因果相屬科者即前第三以文從義科也謂從因果相屬之義科成五故。
  二四十八後未有證成普賢行後有證成者結屬前故。
  二四十八後等者若不思議至隨好唯屬差別果因果既終合有現瑞證成今却無證普賢行品既唯屬出現之因既未說果何得有證明知普賢行竟有證結屬前來不思議等故。
  三普賢行品初無別發起便即躡前云略示如來少分境故。
  三普賢行品初等者若不屬此品之初應合別有故起既無發起明是屬前。
  四以義明之不思議法顯佛德難思一一圓融故。
  四以義等者果德難思不可但為差別果故。
  五前雖有問不思議品初重念問故。
  五前雖問有等者即第二會初之問而復問者欲顯不思議下難思是圓融因果之初故。
  六第二會初已有三業為差別果故。
  六第二會初等者前若無果要用不思議等為差別果前既已有此不思議等全屬於後前段差別四果亦足。
  ▲由斯六義故普賢行品得屬前因。
  由斯六義下四結成第五圓融因果也。
  ▲六取普賢行及出現品為平等因果前因後果。
  六取普賢行已下三通釋後五也。
  七取出現及離世間品為出現因果前果後因成佛涅槃亦因現故非說真成。
  成佛涅槃下此遮外難恐有難云離世間品自有因果那得總為出現家因故為此通。
  由離世間為因方能現世。
  由離世間下釋為出現因義。
  八離世間品為成行因果通辨行故具因果故。
  八離世間等者當會自成因果。
  九取離世間品及法界品為法界因果前因後果由離世間稱法界故因不依位果唯證入。
  九全合兩會為一因果。
  十法界一品自為證入因果先果後因。
  ○其善財已下亦為無盡因果先因後果故歷事至普賢一毛因則無盡普賢說佛德過虗空而果無盡以為流通故不明之。
  十以入法界當會目成因果然第八會雖不鉤前前出現品已曾鉤此第十因果不鈎第八會第八會已曾鈎第九故並得名為鉤鎻因果其善財下歷事為因普賢說佛德為果故。
  ▲六隨品長分科者長分有十。
  六隨品長分科者不約會分總為直科三十九品以為十分耳。
  一通辨教起因緣分二現相品下明佛果無涯大用分。
  二現相下明佛果無涯大用分者現相品大用在義可知普賢三昧言大用者同加普賢不來而至一多延促皆無礙故毛光讚德無不周故成就華藏皆說如來徧淨法界徧應剎海令依正相入塵含法界皆無涯大用也。
  三毗盧遮那品舉彼住因證成分四名號下三品明大用應機普周分五問明品下至十地品末明諸位差別今修分六十定品下至隨好品末明差別因圓果滿分七普賢行品下二品明普行因成現果分八離世間品明因果超絕世間分九法界品中前分明大眾頓證法界分十爾時文殊下明一人歷位漸證分。
  ▲七隨其本會科者亦為十分一初會名舉果令信分二第二會明能信成德分三第三會初賢十住分四第四會中賢十行分五第五會上賢十向分六第六會聖位十地分七第七會因圓果滿分八第八會普賢大行分九第九會初行成行成證入分十善財下善友教證分。
  十善財下若據標云隨其本會科會各一分只成九分欲顯圓十故開後一據實合有十會表圓或經來未盡且按文釋耳。
  ▲八本末大位科者本會為九末會有五十五總為六十四分。
  ▲九本末徧收科者先九會為九分文殊為六千比丘說法為第十分及善財歷一百一十善知識總一百二十分若開諸龍及三乘會及彌勒後文殊普賢三人便成一百二十五以慈氏云此長者子經由一百一十善知識已然後而來至於我所則彌勒已前已有一百一十故及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善友其分數彌多若合為一則一百二十六分。
  若開諸龍者前為百二十分則諸龍三乘皆屬善財會初以初至福城本為善財故故不別開諸乘等會今約雖至福城城中善財等二千四眾尚未出城先說普照法界修多羅利益諸龍及三乘人故別開之餘並可知。
  ▲十主伴無盡科者一一會一一品一一法皆結通十方如此間說十方虗空法界一切世界乃至一切塵中皆如是說此結主經也又彼一一會等皆有他方塵數菩薩而來證法此結伴也即主伴相與周徧法界重疊無盡是則段數亦無盡無盡也。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演義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