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輪即三乘。最後說攝末歸本法輪即法華。
  九梁雲法師立四教。謂羊鹿牛車為三乘。四衢道中所授大白午車為第四乘。
  十唐印法師立二教。一釋迦經屈曲教化身說。二華嚴經十身教盧舍那說。
  右十家並當世英才。旨雖不同。同明佛日。思智二德位已昇堂。雲公演法雨華亭下。悟靈山於即夕。法眼逾明。登果位於今辰。道齊遐古。只如佛說內外中間之言遂即入定。五百羅漢解各不同。佛出定後同問誰當佛意。佛言並非我意。又問不當佛意。將得罪耶。佛言雖非我意。各順正理。堪為聖教。有福無罪。況此諸德各有典據。今藏法師承稟儼法師所立五教。深有旨趣。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深密經中定性二乘俱不成佛。此說未盡大乘法理。故為始教。三終教。定性二乘及闡提無佛性者悉當成佛。猶未盡大乘至極之說。立為終教。上始終二教並依地位漸次脩成俱為漸教。四頓教。但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不從漸次。故曰頓教。五圓教。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普賢法界帝網重重。主伴具足。故名圓教。如此經說。藏法師作如是和會。又西域戒賢法師。遠承彌勒無著。近踵護法難陀。依深密經瑜伽等論立三教。初鹿苑小乘四阿含經說生空。未說法空。二般若教說諸法空。未說唯識道理。三深密經等具說三性三無性等。智光論師。遠承文殊龍樹。近稟提婆清辨。依般若等經。中觀等論。亦立三教。此乃西國法將。皆詮聖教。一方軌式。仰惟高旨。未可僉量。今通玄自參聖旨。該括佛興始末。略立十教。
  一時說小乘純有教。如戒經等。
  二時說般若破有明空教。
  三時說解深密經和會空有教。
  四時說楞伽經契假即真教。類飜無明業種之識為如來藏。明與無明。其性無二。然希出俗。未現同纏。
  五時說維摩經即俗恒真教。破前四教令彼三乘淨相心亡。入纏無礙。
  六時說法華經引權歸實教。
  七時說涅槃經捨權向實教。相盡見性之門。
  八說華嚴經於剎那際通攝十世圓融教。經云入剎那際三昧。降神乃至涅槃。為依本性理智本無時故。名之為入。非是本法性中而有出入三昧。以化儀軌則。施方便言。不可無言滯其化跡。令諸羣品都無所歸。是故明人莫言世尊一人入剎那際三昧。諸佛世尊常於法身智海與眾生數等諸三昧門。應眾生見。本無出入。應如是知如來三昧出入之相。此法界門。頭尾長短始終路絕。該括諸教諸行一切境界。總作一時一際之法。猶如眾流皆歸海故。出此法外別生情量。總是權門。如此法門。佛不出世。亦無涅槃。從初發心以三昧力。頓現三界三世一際。諸法一味。解脫涅槃常寂滅味。因果一際。諸性一性。諸相一相。諸行一行。三世一念。一念三世。乃至十世。自在無礙。名為常轉法輪。入一總得餘。為法界一際故。入餘總得一。為法界體無礙故。如圓珠無方。如明鏡頓照。如虗空無隔。如響無依。如影不礙。如化人所生。此法門者是該括始終一際無出無沒常轉法輪。一切權乘總在其中一時而說。以俱不出法界。無三世故。但以各依自見無量差殊。此一乘教是始成正覺時說。若依情是最初成佛時說。若依智無始終說。
  九共不共教。人天三乘共在佛海中。而見聞各別。大小不同。又一切眾生本與諸佛共法共智共時共身共心共乘。而知見解脫各各不共。如五百聲聞同在會如聾如盲。是其事也。
  十不共共教。如此經會中天龍八部等各各差殊。同得聞佛果德法門。如是十教總是如來於本法界一剎那際一時一聲頓現如響。隨諸眾生自分根力漸頓不同。
  △第三教義差別者。夫大雄世尊身心性相都無所為。但以性起大悲。稱法同體。從無作智隨緣教生。一雨所滋任生各異。或名同而義別。(如漸教十地圓教十地等)或言別而義同。(十方世界法門皆是四諦法門)法不自施。隨根教立。且約最上之徒及以漸漸之眾粗十法。
  一佛日出興教主別。此經以毗盧遮那為教主。毗。華言種種。盧遮那。華言光明遍照。即以法身悲智為名。不同權教牟尼。華言寂默。但讚法身無言說相。不言智悲。又華冠鐶釧。即俗即真。無出俗剃髮之相。又無邊相海非三十二相等。
  二光明表法別。初會以告眾雲集。故放齒光。將談果海。故放眉間中道果光。將說十信以果成因之法。故放眉間還入足下之光。十住以創陟聖階故足指放光。十行以發行故放足趺光。十回向以智行迴旋自在。故膝輪放光。十地以功終故。還放眉間果光。出現品以自果佛現還放果光灌文殊頂。以談自佛萬行故放口光灌普賢口。如是十度放光。表因果次第不相雜亂。不同餘教放光無次第也。
  三問答主伴別。此經總相具德有三。謂佛。文殊。普賢。佛表果德無言。當不可說不可脩不可得不可證。文殊因位可說。以說法身果德。普賢自行可行。行其行海。充徧法界。用此三德。利樂眾生。文殊成贊法身本智。普賢成差別智之行德。一切諸佛皆依二尊者以為師範。成就極果。或說普賢為長子。為建行成滿眾生故。又東方震為長男。為青龍。為春生。像日出堪施作務。隨緣運用故。普賢為行首故。文殊為小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