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前三地出三界習氣故住在此眾會者明不離法身及性戒忍行中行精進行故如是總約名及住處所表地位次第令易見故思之可見又入地中多以神為表法者明入地以聖智從行祐生名神故又以總別同異成壞之義六相法門思之方無有惑五隨文釋義者有二義一長科經意二隨文釋義一長科經意者於此燄慧地中長科為七段。
【經】
佛子聞此廣大行 可樂深妙殊勝地 心皆勇悅大歡喜 普散眾華供養佛 演說如是妙法時 大地海水皆震動 一切天女咸歡喜 悉吐妙音同讚歎 自在天王大欣慶 雨摩尼寶供養佛 讚言佛為我出興 演說第一功德行 如是智者諸地義 於百千劫甚難得 我今忽然而得聞 菩薩勝行妙法音 願更演說聰慧者 後地決定無餘道 利益一切諸天人 此諸佛子皆樂聞 勇猛大心解脫月 請金剛藏言佛子 從此轉入第四地 所有行相願宣說
【論】第一佛子已下有十二行頌明大眾聞前地歡喜復請後地法分第二隨文釋義中復分為兩段一佛子聞此廣大行已下至菩薩勝行妙法音有八行頌明大眾聞第三地法歡喜興供稱歎分二從願更演說聰慧者有四行頌明更請第四地法門分已上文義如文自具不煩更釋如大自在天王大忻慶者為此天是說十地處非餘天不說但舉說法處主故。
【經】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第三地善清淨已欲入第四燄慧地當修行十法明門何等為十所謂觀察眾生界觀察法界觀察世界觀察虗空界觀察識界觀察欲界觀察色界觀察無色界觀察廣心信解界觀察大心信解界菩薩以此十法明門得入第四燄慧地。
【論】第二爾時金剛藏已下一段有六行半經明以十法修入第四地向分釋義中分為兩段一爾時已下至當修十法明門有兩行半經明欲入第四地勸修十法名目觀察分二何等為十已下有四行經是正舉十法名目觀察分何故舉此十法重令觀音明於前三地得出世間智慧今重觀此十法明將出世間智慧返達世間同出世間故。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八
音切
礬
(扶元切)。
捫
(門音)。
蚊
(文分切)。
蚋
(如稅切)。
虻
(莫庚切)。
詖
(彼乂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五十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七
【經】佛子菩薩住此燄慧地則能以十種智成熟法故得彼內法生如來家何等為十所謂深心不退故於三寶中生淨信畢竟不壞故觀諸行生滅故觀諸法自性無生故觀世間成壞故觀因業有生故觀生死涅槃故觀眾生國土業故觀前際後際故觀無所有盡故是為十佛子菩薩住此第四地觀內身循身觀勤勇念知除世間貪憂觀外身循身觀勤勇念知除世間貪憂觀內外身循身觀勤勇念知除世間貪憂如是觀內受外受內外受循受觀觀內心外心內外心循心觀觀內法外法內外法循法觀勤勇念知除世間貪憂復次此菩薩未生諸惡不善法為不生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斷已生諸惡不善法為斷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斷未生諸善法為生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行已生諸善法為住不失故修令增廣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行復次此菩薩修行欲定斷行成就神足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精進定心定觀定斷行成就神足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復次此菩薩修行信根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復次此菩薩修行信力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復次此菩薩修行念覺分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復次此菩薩修行正見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修行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菩薩修行如是功德為不捨一切眾生故本願所持故大悲為首故大慈成就故思念一切智智故成就莊嚴佛土故成就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相好音聲悉具足故求於上上殊勝道故隨順所聞甚深佛解脫故思惟大智善巧方便故。
【論】第三佛子住此燄慧地已下一段三十七行半經明修三十七道品分釋義中分為十段一佛子已下至生如來家有一行半經明以十種智得法生佛家分問如十住中初發心住亦名生如來家至初地中亦名生如來智慧家至此四地亦名生如來家有何差別答計其總相生如來智慧家即一體無二若論別相昇進即有淺深如十住之中於妙峯之頂明創啟凡情始開佛智慧但啟迷解得一分煩惱清涼故佛果名月如十住位中十箇月佛是如善財表法中妙峯山上見比丘且彰佛慧解脫未明智德神通如初地生如來家雖有智德神通但且得出三界之神智所教化眾生亦以如己所知未得達世間智慧與出世間智慧自在無礙此第四地生在佛家明達世間中出世間智慧故與初地中雖入神性共同然出世間世間智慧淺深差別明前三位但修上二界禪得出三界一單之理此位觀身受心法故經云得彼內法生如來家內法者明智慧返觀達俗智無俗不真故二何等為十已下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