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億那由他劫遠離慳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淨滿足譬如真金置礬石中如法鍊已離一切垢轉復明淨菩薩住此離垢地亦復如是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遠離慳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淨滿足佛子此菩薩四攝法中愛語偏多十波羅蜜中持戒偏多餘非不行但隨力隨分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第二離垢地菩薩住此地多作轉輪聖王為大法主具足七寶有自在力能除一切眾生慳貪破戒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為大施主周給無盡布施愛語利益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又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薩若欲捨家於佛法中勤行精進便能捨家妻子五欲既出家已勤行精進於一念頃得千三昧得見千佛知千佛神力能動千世界乃至能示現千身於一一身能示現千菩薩以為眷屬若以菩薩殊勝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是數百劫千劫乃至百千億那由他劫不能數知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曰。
【論】第五佛子已下一段有三十一行半經明正入第二離垢地得見多佛分釋義中明此地菩薩以願力得見多百千佛於此段中復分十段一佛子已下至那由他佛有三行半經明此位菩薩以願力得見多佛分二於諸佛所已下至亦以供養一切眾僧有兩行半經明以三心五事之供佛及僧分此中佛法僧者以毗盧遮那為佛寶文殊師利為法寶以普賢行為僧寶總攝三乘人天六道三寶總在此三寶中皆從普賢隨行教成故三以此善根已下至布施持戒清淨滿足有四行經明重受十善戒分此明初地亦受上上十善此更重明鍊磨四譬如真金已下至持戒清淨滿足有三行半經明舉鍊磨真金更加礬石更明淨喻五佛子已下至但隨力隨分有兩行半經明此位菩薩所行之行分六佛子已下至一切種一切智智有六行半經明此位菩薩受職分如云一切眾者以加行薰修種一切智即是根本智又智者明以根本智加行成差別智如根本智因三昧現故差別智由以根本智觀察加行力修成若不一一人以加行觀察力大願力即根本智滯寂聲聞同乘故無有用也七又作是念已下至一切智智依止者有兩行半經明此位菩薩自知道德殊勝分八是菩薩已下至以為眷屬有四行半經明此菩薩亦能捨家妻子出家得千三昧得見千佛分九若以菩薩殊勝願力已下至不能數知有兩行經明以勝願力見佛過前依報業力分十爾時已下明金剛藏說頌分。
【經】
質直柔耎及堪能 調伏寂靜與純善 速出生死廣大意 以此十心入二地 住此成就戒功德 遠離殺生不惱害 亦離偷盜及邪婬 妄惡乖離無義語 不貪財物常慈愍 正道直心無諂偽 離險捨慢極調柔 依教而行不放逸 地獄畜生受眾苦 餓鬼燒然出猛燄 一切皆由罪所致 我當離彼住實法 人中隨意得受生 乃至頂天禪定樂 獨覺聲聞佛乘道 皆由十善而成就 如是思惟不放逸 自持淨戒教他護 復見羣生受眾苦 轉更增益大悲心 凡愚邪智不正解 常懷忩恨多諍訟 貪求境界無足期 我應令彼除三毒 愚癡大闇所纏覆 入大險道邪見網 生死籠檻怨所拘 我應令彼摧魔賊 四流漂蕩心沒溺 三界焚如苦無量 計蘊為宅我在中 為欲度彼勤行道 設求出離心下劣 捨於最上佛智慧 我欲令彼住大乘 發勤精進無厭足 菩薩住此集功德 見無量佛咸供養 億劫修治善更明 如以好藥鍊真金 佛子住此作輪王 普化眾生行十善 所有善法皆修習 為成十力救於世 欲捨王位及財寶 即棄居家依佛教 勇猛精勤一念中 獲千三昧見千佛 所有種種神通力 此地菩薩皆能現 願力所作復過此 無量自在度羣生 一切世間利益者 所修菩薩最勝行 如是第二地功德 為諸佛子已開演 佛子得聞此地行 菩薩境界難思議 靡不恭敬心歡喜 散華空中為供養 讚言善哉大山王 慈心愍念諸眾生 善說智者律儀法 第二地中之行相 是諸菩薩微妙行 真實無異無差別 為欲利益諸羣生 如是演說最清淨 一切人天供養者 願為演說第三地 與法相應諸智業 如其境界希具闡 大仙所有施戒法 忍辱精進禪智慧 及以方便慈悲道 佛清淨行願皆說 時解脫月復請言 無畏大士金剛藏 願說趣入第三地 柔和心者諸功德
【論】第六說頌已下有四十二行頌明重頌前法及請說第三地分釋義中分為五段一質直柔耎及堪能已下至為諸佛子已開演有三十行頌明頌前十段法門兩行一頌如文自具二佛子已下至第二地中之行相有四行頌明大眾聞法興供分三是諸菩薩微妙行已下至願為演說第三地有三行頌明諸菩薩聞第二地又請說第三地法分四與法相應諸智業已下至佛清淨行願皆說有三行頌明諸菩薩同請說分五時解脫月已下有兩行頌明解脫月重請說第三地分。
第三發光地將釋此地五門如前一釋地名目者何故名為發光地明此地修色無色界八禪定善達色無色界世間禪體識相對治明達三界障惑分明益令智慧明淨故故名發光地為從初地二地以善達欲界中隨纏法於三地善達色無色界四禪八定法門得出三界智慧光明現前故故名發光地若但修治欲界煩惱不修八定達色無色界猶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