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常住是法住法位為三乘同有厭苦集樂修滅道之心未明苦集本唯智起不了滅道本自無修無造無作化諸羣品如幻住世性絕無明即是佛故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何須苦死要三僧祇但自了三界業能空業處任運接生即是佛也何須變易方言成佛龍天變易豈為佛耶三乘之人亦變易何故待三僧祇佛方成故十地之上方能見性是故經云若以色性大神力而欲望見調御士彼即瞖目顛倒見彼為不識最勝法佛者覺也覺業性真業無生滅無得無證不出不沒性無變化本來如是即是佛故隨緣六道行菩薩行變化神通接引迷流佛非變化淨名經云雖成正覺轉于法輪不捨菩薩之道是菩薩行故以此善財十住初心於妙峯山上德雲比丘所得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即便成正覺然後始詣諸友求菩薩道行菩薩行當知正覺體用之時即心無作處即是佛故不須修行設當行滿亦不移今故如化佛示成化相之時苦行麻麥剃髮持衣捨諸飾好籍草等事為化外道樂苦行者及三乘之根有放逸者經中佛已和會非佛自須如是等行無增上慢者豈須如是一念任無作性佛智慧現前無得無證即是佛也還如善財證覺之後方求菩薩道行菩薩行何以然者為覺障之後方堪入纏處纏無縛始能為眾生說法解縛若自有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說時前後法是一時是故當知若欲行菩薩行先成正覺是故善財十住初首於妙峯山頂此像須彌山頂上說十住法門德雲比丘所得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解云以處表法者為至法之際無相可得如上高山至相盡處故以無相性能現色身無心性中知見自在觀機攝益名之為妙善害煩惱名之曰峯具足知見出過情境智逾高遠不動為山釋法門者憶念者常無念也一切諸佛境界者無念即無內外中間無內外中間故即佛憶念境界也智慧光明者應物觀根名之曰智簡機權實名之曰慧應機破惑名之曰光心垢解脫名之曰明法眼遐明等眾生界名之曰普恒無所得名之曰見創證斯理名之曰法門此一位之中悲智齊足具差別智入俗接凡一如善財所行軌範從初住位與佛齊光等覺位中行唯卑下始同人庶童女童男不閑教跡虗相誹毀達心明體龜鏡宛然問曰法華經為佛乘門前三乘大牛車與露地白牛之車一種是牛有何異也答曰門前三乘對三界苦且令離火宅所燒權免火難非云成佛為權教菩薩樂行悲心有饒益志自離火難不離三界有一分度眾生心勝二乘自求解脫故且得一分運載之心名為大牛望二乘處大故十地見性方成佛故猶經多劫始能真故望彼二乘但名菩薩大乘非名佛乘法華經云佛乘唯有一無二亦無三即引彼三乘總歸一乘猶說小乘遠成佛記為雖有信許成佛迴習稍難故標遠劫龍女剎那之頃便至佛乘即明真證達苦即真無所厭故是故門前之乘對三乘設露地白牛方明至無依之處露地者即佛地也為佛智無依止故故云露地白牛者即法身也悲智也以法身無相名之為白智能觀機悲心濟物名之為牛為取牛能運載故為以無作法身悲智濟物故喻同牛也以濟益名之曰牛門前之牛何異此牛為門前之牛觀空增勝破三界苦處且有一分慈悲離一分麤三業苦三祇未滿未見佛性不證法身根本智不言白色不言露地為假真如及空觀當情猶有所依故不言白色也有所依故不言露地也今諸子馳走雖至露地同索三車羊車鹿車大牛之車者明三乘人出三界苦且免火難雖復迴心信此一乘至於佛地猶將未及為三乘習氣未亡故但隨佛語而隨信之猶心未成堅信故還索三乘未敢欣大故佛便誘引令成信力等與大車故言非己所望今皆與之此明即三乘迴心如門前牛車不云白色不云裝飾為有漏故且得一分勝人天樂未得無作智身功德勝妙樂故不同露地白牛之乘具言裝飾高廣等事此乃門前與露地之乘全別不同諸有餘意下文更明是故法華經是會權入實此華嚴經即諸佛根本所乘又彼經龍女所表此經善財所彰和會善財龍女行相下文廣明佛之意者化彼三權咸歸此實故此經名為一切智根本佛乘。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
音切
醍
(提音)。
醐
(胡音)。
缺
(苦穴切)。
鋒
(敷容切)。
輭
(而兗切)。
錐
(職追切)。
墟
(丘魚切)。
礫
(郎擊切)。
荊
(居陵切)。
棘
(己力切)。
涕
(他計切)。
淚
(力遂切)。
庸
(餘封切)。
瑕
(胡加切)。
仞
(而振切)。
層
(昨稜切)。
霖
(力尋切)。
渧
(帝音)。
酪
(落音)。
酥
(蘇音)。
亂
(郎段切)。
訛
(五禾切)。
謬
(靡幼切)。
廢
(芳吠切)。
幹
(古案切)。
莖
(行音)。
榭
(謝音)。
藝
(魚計切)。
屍
(式之切)。
翳
(於計切)。
藉
(慈夜切)。
纏
(直連切)。
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