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十句。初句為總。謂開示演說皆正法也。下九句知明。一魔不能侵。二攝持修行。三十王外護。四舉世同欽。五諸佛灌頂。六菩薩愛敬。七得眾善根。八能演深法。九攝德自嚴。若得此九方名護法。後一切下結請。
  爾時精進慧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言。
  大名稱者善能演  菩薩所成功德法  深入無邊廣大行  具足清淨無師智  若有菩薩初發心  成就福德智慧乘  入離生位超世間  普獲正等菩提法  彼復云何佛教中  堅固勤修轉增勝  令諸如來悉歡喜  佛所住地速當入  所行清淨願皆滿  及得廣大智慧藏  常能說法度眾生  而心無依無所著  菩薩一切波羅蜜  悉善修行無缺減  所念眾生咸救度  常持佛種使不絕  所作堅固不唐捐  一切功成得出離  如諸勝者所修行  彼清淨道願宣說  永破一切無明闇  降伏眾魔及外道  所有垢穢悉滌除  得近如來大智慧  永離一切諸險難  淨治大智殊勝境  獲妙道力隣上尊  一切功德皆成就  證得如來最勝智  住於無量諸國土  隨眾生心而說法  及作廣大諸佛事  云何而得諸妙道  開演如來正法藏  常能受持諸佛法  無能超勝無與等  云何無畏如師子  所行清淨如滿月  云何修習佛功德  猶如蓮華不著水
  第二偈文重頌。有十一偈。初一偈讚能說。次一偈頌前。次四偈頌所修行體。後五偈頌行所成德。分二。前三頌所成因德。後二結因成果德。
  爾時法慧菩薩告精進慧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多所惠利。哀愍世間諸天及人。問於如是菩薩所修清淨之行。佛子。汝住實法。發人精進。增長不退。已得解脫。能作是問同於如來。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承佛威神之力。為汝於中說其少分。
  第二正答文中。先讚問利益。能問具德誡聽許說。
  佛子。菩薩摩訶薩已發一切智心。應離癡闇。精勤守護。無令放逸。
  此下正答文中。先答所成行體。後答行成德用。初中答前十問即為十段。今初段中有五十句。前二十句答前修習。後三十句答令佛歡喜。今總標。不放逸徧下十段。皆由不放逸成。是修習相。不守根門是名放逸。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十種法名不放逸。何者為十。一者護持眾戒。二者遠離愚癡淨菩提心。三者心樂質直離諸諂誑。四者勤修善根無有退轉。五者恒善思惟自所發心。六者不樂親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七者修諸善業而不願求世間果報。八者永離二乘行菩薩道。九者樂修眾善令不斷絕。十者恒善觀察自相續力。佛子。若諸菩薩行此十法。是則名為住不放逸。
  初答第一段修習有二十句。前十句始修。後十句終成。今初始修。文有標徵列結四節。後皆倣。此。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得十種清淨。何者為十。一者如說而行。二者念智成就。三者住於深定不沉不舉。四者樂求佛法無有懈息。五者隨所聞法如理觀察。具足出生巧妙智慧。六者入深禪定得佛神通。七者其心平等無有高下。八者於諸眾生上中下類心無障礙。猶如大地等作利益。九者若見眾生乃至一發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猶如和尚。十者於授戒和尚及阿闍梨一切菩薩諸善知識法師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養。佛子。是名菩薩住不放逸十種清淨。
  三答修習終成。謂此十種清淨。皆由不放逸成。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發大精進。起於正念。生勝欲樂。所行不息。於一切法心無依處。於甚深法能勤修習。入無諍門增廣大心。佛法無邊。能順了知。令諸如來皆悉歡喜。
  次答令佛歡喜。有三十句。初十句結前生後。即牒前十種清淨。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何者為十。一者精進不退。二者不惜身命。三者於諸利養無所希求。四者知一切法皆如虗空。五者善能觀察普入法界。六者知諸法印心無倚著。七者常發大願。八者成就清淨忍智光明。九者觀自善法心無增減。十者依無作門修諸淨行。佛子。是為菩薩住十種法能令一切如來歡喜。
  此十句答正成行相。前明即前修習。故令佛歡喜。今更別明修相。於中法印。疏有多釋。
  佛子。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何者為十。所謂安住不放逸。安住無生忍。安住大慈。安住大悲。安住滿足諸波羅蜜。安住諸行。安住大願。安住巧方便。安住勇猛力。安住智慧。觀一切法皆無所住猶如虗空。佛子。若諸菩薩住此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
  後有十句顯純熟究竟行。修行成熟故云安住。亦由前十成此十種。但生熟異耳。
  上答初問五十句竟。
  佛子。有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何等為十。一者善巧圓滿福智二行。二者能大莊嚴波羅蜜道。三者智慧明達不隨他語。四者承事善友恒不捨離。五者常行精進無有懈怠。六者善能安住如來神力。七者修諸善根不生疲倦。八者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莊嚴。九者於地地法門心無所住。十者與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體性。佛子。此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
  此答第二入菩薩所住處問。文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