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為諸佛所護念  則能發起菩提心  若能發起菩提心  則能勤修佛功德  若能勤修佛功德  則得生在如來家  若得生在如來家  則善修行巧方便  若善修行巧方便  則得信樂心清淨  若得信樂心清淨  則得增上最勝心
  次若為諸佛下。明所具行位。有三十九偈。於中四位分四段。初三偈明十住位。
  若得增上最勝心  則常修習波羅蜜  若常修習波羅蜜  則能具足摩訶衍  若能具足摩訶衍  則能如法供養佛  若能如法供養佛  則能念佛心不動  若能念佛心不動  則常覩見無量佛
  若得增上下二偈半。明十行位。
  若常覩見無量佛  則見如來體常住  若見如來體常住  則能知法永不滅  若能知法永不滅  則得辯才無障礙  若得辯才無障礙  則能開演無邊法  若能開演無邊法  則能慈愍度眾生  若能慈愍度眾生  則得堅固大悲心
  次若常下三偈明十迴向位。
  若能堅固大悲心  則能愛樂甚深法
  此下有三十偈半明十地行。初二句明歡喜地位。
  若能愛樂甚深法  則能捨離有為過
  此二句明離垢地位。
  若能捨離有為過  則離憍慢及放逸  若離憍慢及放逸  則能兼利一切眾
  此四句明三四地位。
  若能兼利一切眾  則處生死無疲厭  若處生死無疲厭  則能勇徤無能勝
  此四句明五地位。
  若能勇徤無能勝  則能發起大神通  若能發起大神通  則知一切眾生行
  此四句明六地位。
  若知一切眾生行  則能成就諸羣生  若能成就諸羣生  則能善攝眾生智  若得善攝眾生智  則能成就四攝法  若得成就四攝法  則與眾生無限利  若與眾生無限利  則具最勝智方便
  此二偈半明七地位。
  若具最勝智方便  則住勇猛無上道  若住勇猛無上道  則能摧殄諸魔力  若能摧殄諸魔力  則能超出四魔境  若能超出四魔境  則得至於不退地  若得至於不退地  則得無生深法忍  若得無生深法忍  則為諸佛所授記
  此三偈明八地位。
  若為諸佛所授記  則一切佛現其前  若一切佛現其前  則了神通深密用  若了神通深密用  則為諸佛所憶念  若為諸佛所憶念  則以佛德自莊嚴
  此二偈明九地位。
  若以佛德自莊嚴  則獲妙福端嚴身  若獲妙福端嚴身  則身晃耀如金山  若身晃耀如金山  則相莊嚴三十二  若相莊嚴三十二  則具隨好為嚴飾  若具隨好為嚴飾  則身光明無限量  若身光明無限量  則不思議光莊嚴  若不思議光莊嚴  其光則出諸蓮華  其光若出諸蓮華  則無量佛坐華上  示現十方靡不徧  悉能調伏諸眾生  若能如是調眾生  則現無量神通力  若現無量神通力  則住不可思議土  演說不可思議法  令不思議眾歡喜  若說不可思議法  令不思議眾歡喜  則以智慧辯才力  隨眾生心而化誘  若以智慧辯才力  隨眾生心而化誘  則以智慧為先導  身語意業恒無失
  此下有十九偈明十地位。分五段。初八偈明三業殊勝德。於中五偈明身業。次一偈明語業。後二偈明意業。
  若以智慧為先導  身語意業恒無失  則其願力得自在  普隨諸趣而現身  若其願力得自在  普隨諸趣而現身  則能為眾說法時  音聲隨類難思議  若能為眾說法時  音聲隨類難思議  則於一切眾生心  一念悉知無有餘  若於一切眾生心  一念悉知無有餘  則知煩惱無所起  永不沒溺於生死
  次四偈明三業攝生德。
  若知煩惱無所起  永不沒溺於生死  則獲功德法性身  以法威力現世間  若獲功德法性身  以法威力現世間  則獲十地十自在  修行諸度勝解脫
  此二偈辨得法結位德。
  若得十地十自在  修行諸度勝解脫  則獲灌頂大神通  住於最勝諸三昧  若獲灌頂大神通  住於最勝諸三昧  則於十方諸佛所  應受灌頂而昇位  若於十方諸佛所  應受灌頂而昇位  則蒙十方一切佛  手以甘露灌其頂
  此三偈明三昧受位分。
  若蒙十方一切佛  手以甘露灌其頂  則身充徧如虗空  安住不動滿十方  若身充徧如虗空  安住不動滿十方  則彼所行無與等  諸天世人莫能知
  此二偈明大用難測。亦是進入佛地。
  菩薩勤修大悲行  願度一切無不果  見聞聽受若供養  靡不皆令獲安樂  彼諸大士威神力  法眼常全無缺減  十善妙行等諸道  無上勝寶皆令現  譬如大海金剛聚  以彼威力生眾寶  無減無增亦無盡  菩薩功德聚亦然
  此三偈結歎功能。初二偈法說。次一偈喻說。
  上第三所具行位竟。
  下第四無方大用。
  此下有二百三偈。第四明無方大用分。彼能無方大用者由普賢德徧一切時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