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不備錄。補義曰。然上三品所列無邊剎海。皆從二種因緣而成。一以諸佛如來行願力所成。二以眾生業力所感。故剎有淨穢之不同。總彰法界以緣起為宗也。如上所列無邊世界。以成剎網。安住虗空。此顯事事無盡重重之境。而六相十玄之所明者唯此而已。初菩薩念請三十句果問。即此二品業已答盡。疏雖云經來未盡。其所攝因果盡在此矣。所言海者乃如來性海。亦云智海。然華藏海乃性海智海隨緣所變者。以從諸佛大願力風眾生妄想風。以此二種緣成此華藏。正顯法界為如來藏。亦名識藏。總之華藏海即如來藏海。其一一剎種即諸眾生各各八識含藏種子所感。其餘一一世界。皆心所善惡業行所感。故淨穢不同。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以法界不可思議。諸佛神通妙用不可思議。眾生業力不可思議。然餘諸教所明者。但云三界唯心。大約指一娑婆世界中之三界。且此娑婆乃是最中央一箇剎種所持之第十三層中之一世界耳。尚未盡一層所列之世界。如阿閦極樂。乃同在此一層東西之邊。亦未盡此層量。但指極樂云。去娑婆十萬億佛土耳。而眾生狹陋之習即以為遠。況二十重之華藏乎。然此一華藏在法性空中。如一塵耳。況盡剎海之量乎。且廣大無邊剎海中。所有十法界聖凡依正種種微細不同。唯佛智盡知盡見。而二乘人但就娑婆之中一箇三界。而厭離之心如此。安能測佛智慧知佛境界乎。故無怪乎在座如盲聾也。如此廣大果報。乃我本師毗盧遮那曠劫修因之所感得。今先舉之。以勸大心眾生。生信樂心。修而取證。故後三賢十聖等覺所修行門。皆稱法界性修欲證此也。其後入法界品依人證入。其所證者亦證此無盡法界。方為極證。然善財參五十三知識。但各證一解脫門。直入普賢身一毛孔中。徹證此無邊之法界。所謂因圓不踰於毛孔。如此廣大微妙難思法門。又豈可與淺智而言之哉。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十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十一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雲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毗盧遮那品第六

  此品來意者。前品明此因之果。今辨前之因。答前因問。故次來也。因是果人之因。故標果稱。若不以人取法。知是誰因。前品初言毗盧遮那曠劫修因之所嚴淨。今方顯修因之事。釋名者略云光明徧照。廣如前釋。三宗趣者。明因果廣大為宗。證成前果為趣。
  此下經文序毗盧遮那如來往昔修因之時及處。并所遇佛。先顯其時。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微塵數劫。復倍是數。
  此一品分三段。初總明本事之時。次有世界下。別顯本事之處。三彼勝音世界最初劫中下。別顯時中本事。今初。時言復倍是數者。即倍佛剎塵數劫也。
  有世界海名普門淨光明。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勝音。依摩尼華網海住。須彌山微塵數世界而為眷屬。其形正圓。其地具有無量莊嚴。三百重眾寶樹輪圍山所共圍繞。一切寶雲而覆其上。清淨無垢光明照耀城邑宮殿如須彌山。衣服飲食隨念而至。其劫名曰種種莊嚴。
  此明處。初一句總明剎海。次此世界下別指一剎。其劫名曰種種莊嚴。明剎中之時。立此處此時為修因之始。
  諸佛子。彼勝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淨光明。其海中有大蓮華須彌山出現。名華燄普莊嚴幢。十寶欄楯周帀圍繞。於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華枝輪。無量華樓閣。無量寶臺觀。周迴布列無量妙香幢。無量寶山幢。逈極莊嚴。無量寶芬陀利華處處敷榮。無量香摩尼蓮華網周帀垂布。樂音和悅。香雲照耀。數各無量不可紀極。有百萬億那由他城周帀圍繞。種種眾生於中止住。諸佛子。此林東有一大城名燄光明。人王所都。百萬億那由他城周帀圍繞。清淨妙寶所共成立。縱廣各有七千由旬。七寶為郭。樓櫓却敵悉皆崇麗。七重寶塹香水盈滿。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悉是眾寶。處處分布以為嚴飾。寶多羅樹七重圍繞。宮殿樓閣悉寶莊嚴。種種妙網張施其上。塗香散華芬瑩其中。有百萬億那由他門悉寶莊嚴。一一門前各有四十九寶尸羅幢次第行列。復有百萬億園林周帀圍繞。其中皆有種種雜香。摩尼樹香周流普熏。眾鳥和鳴聽者歡悅。此大城中所有居人。靡不成就業報神足。乘空往來行同諸天。心有所欲應念皆至。其城次南有一天城名樹華莊嚴。其次右旋有大龍城名曰究竟。次有夜叉城名金剛勝妙幢。次有乾闥婆城名曰妙宮。次有阿修羅城名曰寶輪。次有迦樓羅城名妙寶莊嚴。次有緊那羅城名遊戲快樂。次有摩睺羅城名金剛幢。次有梵天王城名種種妙莊嚴。如是等百萬億那由他數。此一一城各有百萬億那由他樓閣所共圍繞。一一皆有無量莊嚴。
  此彼勝音下。別明感應之處。初立定香水海名清淨光明。為處之本。次言此海中有須彌山。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華枝輪。立定此為道場聞法之處。次云此林東有大城名燄光明。乃人王所都。此城為昔生處。次此城南有一天城。言其伴城。顯不孤也。次云此一一城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