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若聲聞智。若獨覺智。若菩薩智。若有為行智。若無為行智。一切皆依如來智起。如來智住。何以故。如來智慧徧一切故。雖復普容無量智慧而無分別。佛子。是為如來心第六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第六虗空含受喻。喻佛依持無礙智。亦釋前依義。上但云依。猶通外依他力。今明體遍普容。是則五乘等智皆是如來大智中物。肇公亦云。夫聖人心虗冥照。理無不統。懷六合於胷中。而靈鑒有餘。鏡萬有於方寸。其神常虗。即斯義也。
  復次佛子。如雪山頂有藥王樹。名無盡根。彼藥樹根從十六萬八千由旬下盡金剛地水輪際生。彼藥王樹若生根時。令閻浮提一切樹根生。若生莖時令閻浮提一切樹莖生。枝葉華果悉皆如是。此藥王樹。根能生莖。莖能生根。根無有盡。名無盡根。佛子。彼藥王樹。於一切處皆令生長。唯於二處不能為作生長利益。所謂地獄深坑及水輪中。然亦於彼初無厭捨。
  第七藥王生長喻。喻佛窮劫利樂喻。喻中四。初顯體用。二彼藥根下別顯用相。三此藥王下得名所由。四佛子下揀其非處。先揀後收。收者亦不厭故。晉經云。不捨生性。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亦復如是。以過去所發成就一切智慧善法。普覆一切諸眾生界。除滅一切諸惡道苦。廣大悲願而為其根。於一切如來真實智慧種性中生。堅固不動善巧方便以為其莖。徧法界智諸波羅蜜以為其枝。禪定解脫諸大三昧以為其葉。總持辯才菩提分法以為其華。究竟無變諸佛解脫以為其果。
  合亦四段。而文不次。初合顯體用。有六。以一悲願菩提合根。此為諸佛之本。深難拔故。二依實智所生方便為莖。能幹事故。菩提體故。三依前二智分為諸度。旁蔭為枝。四戒定息熱。別受業名。五辯才道品等親生菩提開發為華。六果可知。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何故得名為無盡根。以究竟無休息故。不斷菩薩行故。菩薩行即如來性。如來性即菩薩行。是故得名為無盡根。
  次合得名所由。窮未來際。故云究竟無休。得果不捨因。故云不斷菩薩行。由是故得因果交徹。展轉相生。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其根生時。令一切菩薩生不捨眾生大慈悲根。其莖生時。令一切菩薩增長堅固精進深心莖。其枝生時。令一切菩薩增長一切諸波羅蜜枝。其葉生時。令一切菩薩生長淨戒頭陀功德少欲知足葉。其華生時。令一切菩薩具諸善根相好莊嚴華。其果生時。令一切菩薩得無生忍乃至一切佛灌頂忍果。
  三合前別顯用相。深心樂修善行。即前方便。淨戒亦能息熱。相好如華為嚴。文多影略者。為分能所成故。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唯於二處不能為作生長利益。所謂二乘墮於無為廣大深坑及壞善根非器眾生。溺大邪見貪愛之水。然亦於彼曾無厭捨。佛子。如來智慧無有增減。以根善安住生無休息故。佛子。是為如來心第七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四合揀非器。亦先揀後收。無為正位一墮難出。故喻深坑。又無悲水。取灰斷故。如彼地獄邪見撥無。貪愛浸爛。皆喻於水。不容善根。又闕土緣非生處故。後收言無厭捨者。上據現惡闕緣。令生厭怖直進一乘。故除二處。而同有佛性久久當成。故不厭捨。是知現惡明無。則無惡必有。故涅槃云一闡提人雖復斷善。猶有佛性。若能發心非闡提也。法華云。決了聲聞法。餘諸聲聞眾。亦當復如是。結云善根安住者。常住大悲故。有引向所揀證無佛性及定性義。不觀次後不捨之言。況第十喻平等共有。減損佛性。恐毀謗一乘。願諸後學。當戒慎之無滯權說。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劫火起時。焚燒一切草木叢林。乃至鐵圍大鐵圍山。皆悉熾然無有遺餘。佛子。假使有人手執乾草投彼火中。於意云何。得不燒不。答言不也。佛子。彼所投草容可不燒。如來智慧分別三世一切眾生一切國土一切劫數一切諸法無不知者。若言不知無有是處。何以故。智慧平等悉明達故。佛子。是為如來心第八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第八劫火燒盡喻。喻佛智無不盡知。由此佛智更無所依。
  復次佛子。譬如風災壞世界時。有大風起名曰散壞。能壞三千大千世界。鐵圍山等皆成碎末。復有大風名為能障。周帀三千大千世界。障散壞風。不令得至餘佛世界。佛子。若令無此能障大風。十方世界無不壞盡。如來應正等覺亦復如是。有大智風名為能滅。能滅一切諸大菩薩煩惱習氣。有大智風名為巧持。巧持其根未熟菩薩。不令能滅大智風輪。斷其一切煩惱習氣。佛子。若無如來巧持智風。無量菩薩皆墮聲聞辟支佛地。由此智故令諸菩薩超二乘地。安住如來究竟之位。佛子。是為如來心第九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第九劫風持壞喻。喻佛巧令留惑智。非但能斷。亦復能留。謂佛有斯巧。授與根未熟未具萬行菩薩。令留潤生之惑。由此留惑。惑方至盡。得一切智。不同二乘不為菩提心期速出。
  復次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
  第十塵含經卷喻。喻佛性通平等。文中四。謂法喻合結。今初。所以知佛智遍者。無一眾生不有本覺。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