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安能覩歟。既三十二相權實不同。互有互無故不會釋。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初來意者。前品明相。此品明好。相好雖殊俱用嚴身。以答前身及眼等兼自在問。好依相有。德劣於相。故次明之。劣德之用。用成頓益。翻顯大相德難思矣。二釋名者。如來標人表德。隨好等顯德依人。隨好是體。隨逐大相益姿好故。光明是用。功德者。德謂從好發光。光能益物。顯好之德。故以為名。如來之隨好等。亦如來有隨好等。通二釋也。三宗趣者。明好感德為宗。令物敬修為趣。
  爾時世尊告寶手菩薩言。佛子。如來應正等覺有隨好。名圓滿王。此隨好中出大光明。名為熾盛。七百萬阿僧祇光明而為眷屬。
  次釋文中二。先略。後廣。略中二。先標果好。二佛子我為下舉因對顯。今初。佛自說者有二意故。一僧祇因終。此品果極。故二皆佛說。二好用劣相。而用難思。恐物不信。故佛自說。告寶手者亦有二義。一說手隨好。彼主此門。二令當寶重起信手故。有隨好者總相舉也。即足下之好。與後名同故德用周備。故云圓滿。攝益自在最勝名王。光名熾盛者。如日具德。由此復能攝諸眷屬。百萬等顯多。復云七者。淨七支。修七覺。照七地故。言七地者一種性地(當信位)二勝解行地(當三賢)三淨勝意樂地(當初地)四正行地(從二至七地)五決定地(當八地)六決定行地(當九地)七到究竟地(從十地至如來地)。
  補義曰。此品言隨好之功德。大用難思。意顯佛德不可思議也。以佛德難思無可比況。故舉最劣隨好之德。以顯全體勝德耳。今經云。有隨好名圓滿王者。言隨好乃總舉隨好之通相。名圓滿王則意指足下千輻輪中之好。故後方出其處。此乃最下最劣之一好耳。若是佛之足輪猶勝。今下文佛自說因中之足輪。則又劣矣。然因中最劣之好放一光明。則能令地獄極苦之眾生脫苦生天。且又得三重頓圓十地之利益。因中之光有此大益。則果中之劣光。又可知矣。又足下劣光之益如此。況上諸相中之好乎。好尚如此。況勝相乎。因尚如此。況果德乎。一好如此。況多好多相乎。一好一相如此。況通身多相多好乎。一身之相好之益如此。況十華藏微塵數相及相中之好乎。以此重重增勝。擴而思之。其佛之功德利益。豈可得而思議耶。以經文含義最深。疏中雖舉數重。猶難盡指。具相好如此之廣多。其佛身之大可知矣。以此觀佛。豈劣解可能及耶。
  佛子。我為菩薩時於兜率天宮放大光明。名光幢王。照十佛剎微塵數世界。
  第二舉因對顯者。為顯勝故。此有數重。一以相德深廣。言不能備。故置之說好。二好德復多。以三十二相。既有八十隨好。則十蓮華藏塵數之相好彌多矣。始且舉其一好。三一中置勝。但說劣者。故舉足下。四足下一好復有多光。但說一光。五果位一光亦不可說。故寄因顯。因光成益。三重頓圓。況果一光乎。如是展轉況於諸相。況復總說如來之德。果海絕言。正斯義也。文中二。先光照分齊。即前圓滿好中放光。故不別標放處。而非前光。好具多光此特七百萬阿僧祇光中之一耳。
  彼世界中地獄眾生。遇斯光者眾苦休息。得十種清淨眼。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咸生歡喜踊躍稱慶。
  次光所成益。於中二。先令離苦淨宿善益。
  從彼命終生兜率天。天中有鼓名甚可愛樂。彼天生已。此鼓發音而告之言。諸天子。汝以心不放逸。於如來所種諸善根。往昔親近眾善知識。毗盧遮那大威神力。於彼命終來生此天。
  後轉報生天得聞法益。於中初示宿因。謂昔近善友。必聞普法成金剛種。心不放逸。顯曾修行。種諸善根。通見聞等。次毗盧下顯其現緣。後於彼下結因屬果。文從略故。結屬生天。理實息苦得淨眼等。皆由此因緣也。是知佛光等照。不種善因。無斯勝益。何以一光頓成斯益。無盡功德之所顯故。純淨法界之所流故。非如權教八十隨好但嚴於形。生信而已。此中略無墮獄之因。謂雖修乘戒行寬故。
  補義曰。此光照地獄之人。非是乘急戒緩。謂是昔曾親近知識。聞諸大乘經。發心修行者。但因聞華嚴圓融法門不信誹謗。墮惡趣者。以曾謗者乃聞華嚴之名。為金剛種子。故今遇此因緣。乃出苦得益耳。鈔中亦自申明。疏失經意。
  佛子。菩薩足下千輻輪名光明普照王。此有隨好名圓滿王。常放四十種光明。中有一光名清淨功德。能照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隨諸眾生種種業行種種欲樂。皆令成熟。阿鼻地獄極苦眾生遇斯光者皆悉命終生兜率天。
  第二廣辨。但廣於因。果難說故。文中亦二。先廣淨宿善益。後既生天下廣聞法益。今初。摧下惡趣之苦。放足下輪光。四十光者表四十位無不照故。中有一者置廣說略。能照已下不齊過前。隨諸已下淨惑成德。故前光受清淨等名。以重況輕。故舉阿鼻。
  既生天已。聞天鼓音而告之言。善哉善哉。諸天子。毗盧遮那菩薩入離垢三昧。汝當敬禮。
  次廣聞法益。中長分為六。一略標勸誨。二爾時諸天子下聞已生疑。三是時天鼓下總示所因。四諸天子下正明勸教。五時諸天子聞是音下依勸詣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