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中。開出出現本願種性。種性即悲智之行。本願就因辨行故。出現是佛普賢行故。出現與行互有寬陿。下出現品行是其一故。前之無礙。此開解脫。作用無礙名解脫故。所以開合者顯義無方故。名多同者顯不異故。音聲即辨。此十義相。第二會中已釋。至下說分重明。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則以神力加持智慧攝受。光明照耀威勢充滿。令青蓮華藏菩薩住佛無畏。入佛法界。獲佛威德神通自在。得佛無礙廣大觀察。知一切佛種性次第。住不可說佛法方便。
  第二加分中三。初加。因神知機故。次則以下顯加相。三業加故。初句總。餘句別。謂意語身。以光即教光故。後青蓮華下加所為為。具說德故。文有八句。一外制無畏。二內證深寂。此意業勝。三威德內充。四神用外徹。此身業勝。五具四無礙。是語業勝。六徧觀機教。為廣大。七知性無差。為次第。八授說善巧。為方便。皆說德也。所以加青蓮華藏者。果德離言。藉因顯故。因果同時故。性德無染。最超勝故。一德具含一切德故。
  爾時青蓮華藏菩薩。則能通達無礙法界。則能安住離障深行。則能成滿普賢大願。則能知見一切佛法。以大悲心。觀察眾生欲令清淨。精勤修習無有厭怠。受行一切諸菩薩法。於一念中出生佛智。解了一切無盡智門。總持辨才皆悉具足。
  第三證分。十句。初四句自利。次三句利他。上皆自分。於一念下三句勝進。
  承佛神力告蓮華藏菩薩言。
  第四說分。分二。先承力總告。告蓮華藏者。非同佛心。無以受德。故亦名蓮華。不言青者。不礙能說為最勝故。
  佛子。諸佛世尊有無量住。所謂常住大悲。住種種身作諸佛事。住平等意轉淨法輪。住四辨才說無量法。住不思議一切佛法。住清淨音徧無量土。住不可說甚深法界。住現一切最勝神通。住能開示無有障礙究竟之法。
  後正顯佛德。略有二義。一總下五品。共答十問。此品答佛種性。佛以功德為種性故。次二品答身。次一品答本願。後一品答出現。其國土問初會已廣。餘或經來未盡。或前後攝之。二者此品具答十問。謂佛德無量。略顯三十二門。門門皆具答十。有三百二十德。以顯無盡。欲彰佛德一具一切故。亦顯所問能包含故。而其標門之名多不同前者。為顯佛德無邊量故。文分為十。初二門答國土問。第二念念出生下二門答本願問。第三不思議境界下二門答種性問。第四普入下二門答出現問。第五離過清淨五門答身問。第六演說下二門答音聲問。第七最勝下三門答智慧問。第八自在下八門答自在問。第九決定下三門答無礙問。第十一切智住下三門答解脫問。以身及自在答前普光。諸問多故用門亦多。而文多有三。謂標釋結。今初二門答國土者。國土即是所依所住。初門明其常住法門。後門明其徧住法界。不唯國土不在方所為真土也。今初文二。初標後釋。釋中九句。顯如來應機說法。含答十問則十問皆成住處。下皆倣之。一起應之心答種性問。悲為種性故。二演法之身答身問。三演法之意答本願問。本願平等利一切故。四能轉之辯答音聲問。音出辯故五。所轉之法答自在問。自在不思議故。六轉音周徧答國土問。國土是音所至故。七所顯之理答智慧問。智慧能住法界故。八能化之通答神通問。九演法之益答無礙問。文唯九句。脫於出現。或通前諸句。出現皆能作前九故。答此十問既爾。答初二會類例可知。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法。普徧無量無邊法界。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身。色相清淨普入諸趣而無染著。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障礙眼。於一切法悉能明見。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障礙耳。悉能解了一切音聲。一切諸佛有無邊際鼻。能到諸佛自在彼岸。一切諸佛有廣長舌。出妙音聲周徧法界。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身。應眾生心咸令得見。一切諸佛有無邊際意。住於無礙平等法身。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礙解脫。示現無盡大神通力。一切諸佛有無邊際清淨世界。隨眾生樂現眾佛土。具足無量種種莊嚴。而於其中不生染著。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菩薩行願。得圓滿智遊戲自在。悉能通達一切佛法。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普徧法界無邊際十種佛法。
  二普遍法界者。明其遍住。謂六根三業皆遍一法界土故。標中無量是事法界。無邊是理法界。此二無礙。及事事無礙法界。並為所遍。列中則顯前十皆遍。一無遍身含答三問。一正答身。其普遍諸趣是有悲性。及出現義。次六是身別相。亦是於身兼答普光眼等六問。出妙音聲答音聲問。第八答三問。謂無礙答第九。解脫答第十。神通力答自在。第九別答國土。第十答本願及智慧問。
  上初二門答國土問。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念念出生智。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從天來下。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菩薩受生。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出家學道。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菩提樹下成等正覺。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轉妙法輪。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教化眾生供養諸佛。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不可言說種種佛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