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即用無盡。如芥子中空。由此不但一門成多。一念亦能成多事矣。
  譬如然火隨所有緣。於爾所時火起不息。
  釋文中三。初喻明。火隨薪緣。薪多火在。喻菩薩生界緣廣用無有涯。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察眾生界法界世界猶如虗空無有邊際。乃至能於一念之頃往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所。一一佛所入不可說不可說一切智種種差別法。令不可說不可說眾生界出家為道勤修善根究竟清淨。令不可說不可說菩薩於普賢行願未決定者而得決定。安住普賢智慧之門。以無量方便。入不可說不可說三世成住壞廣大差別劫。於不可說不可說成住壞世間差別境界。起於爾所大悲大願調伏無量一切眾生。悉使無餘。
  次合可知。
  何以故。此菩薩摩訶薩為欲度脫一切眾生修普賢行生普賢智。滿足普賢所有行願。
  後轉徵釋。徵意云菩薩何以起多業用。釋意云為普度生滿普願故。
  上普德無盡竟。
  是故諸菩薩應於如是種類。如是境界如是威德如是廣大如是無量如是不思議如是普照明如是一切諸佛現前住如是一切如來所護念如是成就往昔善根如是其心無礙不動三昧之中。
  大文第四結示勸修中二。初結勸勤修。二佛子至如是修行下總結顯示。今初。謂菩薩心窮生界。定用無涯。故應修習。文中二。初舉所修之法後勤加下示勤修相。今初。是故諸菩薩五字該下二段。其所修法有十一句。末後一句舉定名體。前之十句別明無礙輪之業用。於中例牒前來諸文。初種類者業用非一故。如合龍喻中入法眾多是種類義。二境界者即定所緣。如前妄念緣境喻。三威德者即通顯定用。如前珠能出生喻。四此上三種皆悉廣大。一一無涯。如前不見三昧前際故。五數不可極。如前入不可說智門等即無邊故。六並絕心言。如前不作是念有若干菩薩等故。七皆與智俱。如前雖知諸法無作而能示現一切作業。是權實明照故。八體用齊於佛境。則諸佛現前。如前觀十力地至薩婆若故。九如來護念。如前諸佛攝受已入未來諸佛數故。十非但現用自在。亦成昔善。如前功德解欲悉清淨故。
  勤加修習離諸熱惱無有疲厭心不退轉。立深志樂勇猛無怯。順三昧境界。入難思智地。不依文字。不著世間。不取諸法。不起分別。不染著世事。不分別境界。
  二示脩相中二。初略示離過進德。不依文字下別示離過進德。於中先離過。
  於諸法智但應安住。不應稱量。所謂親近一切智。悟解佛菩提。成就法光明。施與一切眾生善根。於魔界中拔出眾生。令其得入佛法境界。令不捨大願勤觀出道。增廣淨境成就諸度。於一切佛深生信解。常應觀察一切法性無時暫捨。應知自身與諸法性普皆平等。應當明解世間所作。示其如法智慧方便。應常精進無有休息。應觀自身善根鮮少。應勤增長他諸善根。應自修行一切智道。應勤增長菩薩境界。應樂親近諸善知識。應與同行而共止住。應不分別佛。應不捨離念。應常安住平等法界。應知一切心識如幻。應知世間諸行如夢。應知諸佛願力出現猶如影像。應知一切諸廣大業猶如變化。應知言語悉皆如響。應觀諸法一切如幻。應知一切生滅之法皆如音聲。應知所往一切佛剎皆無體性。應為請問如來佛法不生疲厭。應為開悟一切世間勤加教誨而不捨離。應為調伏一切眾生知時說法而不休息。
  後進德。文並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修行普賢之行。如是圓滿菩薩境界。如是通達出離之道。如是受持三世佛法。如是觀察一切智門。如是思惟不變異法。如是明潔增上志樂。如是信解一切如來。如是了知佛廣大力。如是決定無所礙心。如是攝受一切眾生。
  二總結顯示者。遠亦通結前來諸段。近則逆結上來進德之文。
  上大文第二明入己智用竟。
  下三定滿成益。
  佛子。菩薩摩訶薩入普賢菩薩所住如是大智慧三昧時。
  大文第三定滿成益。文屬此定。意兼前九。於中四。一外感佛加益。二內德圓滿益。三上攝佛果益。四正同佛果益。初中五。一辨所加依。謂在定時故。
  十方各有不可說不可說國土。一一國土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如來名號。一一名號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諸佛而現其前。
  二顯能加者。
  與如來念力。令不忘失如來境界。與一切法究竟慧。令入一切智。與知一切法種種義決定慧。令受持一切佛法趣入無礙。與無上佛菩提。令入一切智開悟法界。與菩薩究竟慧。令得一切法光明無諸黑闇。與菩薩不退智。令知時非時善巧方便調伏眾生。與無障礙菩薩辯才。令悟解無邊法演說無盡。與神通變化力。令現不可說不可說差別身無邊色相種種不同開悟眾生。與圓滿言音。令現不可說不可說差別音聲種種言辭開悟眾生。與不唐捐力。令一切眾生若得見形若得聞法皆悉成就無空過者。
  三正顯加相。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滿足普賢行故。得如來力。淨出離道。滿一切智。以無礙辯才神通變化。究竟調伏一切眾生。具佛威德。淨普賢行。住普賢道。盡未來際為欲調伏一切眾生。轉一切佛微妙法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