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者能除戀舍宅心。阿僧祇寶衣。著者能令解了無著。阿僧祇寶宮殿出家菩薩充滿其中。阿僧祇寶珍玩。見者咸生無量歡喜。阿僧祇寶輪。放不思議智慧光明。轉不退輪。阿僧祇寶跋陀樹。因陀羅網莊嚴清淨。阿僧祇寶地。不思議寶間錯莊嚴。阿僧祇寶吹。其音清亮充滿法界。阿僧祇寶鼓。妙音克諧窮劫不絕。
  四寶座下二十七事。約於事寶能成法門。或顯依中有正。明雜莊嚴。
  阿僧祇寶眾生。盡能攝持無上法寶。阿僧祇寶身。具足無量功德妙寶。阿僧祇寶口。常演一切妙法寶音。阿僧祇寶心。具清淨意大智願寶。阿僧祇寶念。斷諸愚惑。究竟堅固一切智寶。阿僧祇寶明。誦持一切諸佛法寶。阿僧祇寶慧。決了一切諸佛法藏。阿僧祇寶智。得大圓滿一切智寶。阿僧祇寶眼。鑒十方寶無所障礙。阿僧祇寶耳。聽聞無量盡法界聲清淨無礙。阿僧祇寶鼻。常齅隨順清淨寶香。阿僧祇寶舌。能說無量諸語言法。阿僧祇寶身。徧遊十方而無罣礙。阿僧祇寶意。常勤修習普賢行願。阿僧祇寶音。淨妙音聲徧十方界。阿僧祇寶身業。一切所作以智為首。阿僧祇寶語業。常說修行無礙智寶。阿僧祇寶意業。得無障礙廣大智寶究竟圓滿。
  五寶眾生下十八事。顯於內身六根三業。皆名為寶。並圓明可貴故。此上諸事。或純或雜。或依正無礙。皆以事事無礙因所感故。若將一因各對一事。如以寂忍為因。所感寶衣等。恐繁不顯。復將一因成一切果。四句融通。義如常說。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彼一切諸佛剎中。於一佛剎一方一處一毛端量。有無量無邊不可說數諸大菩薩。皆悉成就清淨智慧。充滿而住。如一佛剎。一方一處一毛端量。如是盡虗空徧法界一一佛剎一一方一一處一一毛端量。悉亦如是。
  第二人寶者。法華云彼國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彼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所以楚魏之朝。亦不以金玉為珍而以賢臣為寶。徧法界微塵之處。有多菩薩。可謂大心嚴剎也。
  是為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而為迴向。普願一切諸佛國土悉具種種妙寶莊嚴。
  三結成寶嚴。
  如寶莊嚴如是廣說。如是香莊嚴。華莊嚴。鬘莊嚴。塗香莊嚴。燒香莊嚴。末香莊嚴。衣莊嚴。蓋莊嚴。幢莊嚴。旛莊嚴。摩尼寶莊嚴。次第乃至過此百倍。皆如寶莊嚴如是廣說。
  第二類顯餘嚴。有十一事。一一皆有上之百事。并前一百則一千。二言次第乃至過此百倍者。若言嚴事過百則不應言皆如寶嚴。若準晉經云。衣蓋幢旛乃至百事莊嚴則以香等為百。然過此倍之三字。譯者不妙。若別理通者。以前寶嚴但列百事。非止為百。應過百倍。則百百為萬。表圓融萬行。則應迴文云。摩尼寶嚴皆如寶莊嚴。如是廣說次第。乃至過此百倍。理則無違。
  上迴向菩提中一門依報果圓。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法施等所集善根。為長養一切善根故迴向。為嚴淨一切佛剎故迴向。為成就一切眾生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心淨不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入甚深佛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能過清淨功德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不可壞清淨福力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盡智力。度諸眾生令入佛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量清淨言音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礙眼成就盡虗空徧法界等智慧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清淨念知前際劫一切世界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礙大智慧悉能決了一切法藏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無限量大菩提周徧法界無所障礙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分別同體善根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一切功德具足莊嚴清淨身語意業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同於普賢行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入一切同體清淨佛剎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悉觀察一切智皆趣入圓滿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遠離不平等善根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平等無異相深心。次第圓滿一切智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安住一切白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於一念中證一切智得究竟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皆得成滿清淨一切智道故迴向。
  大文第三二門迴向所為中。初一門應為眾生。後一門應為菩提。今初有二十三句。初之二句。文雖在初。義通二處。第三成就眾生。是為總句。下皆是別。始自信心終成種智。其文並顯。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普為一切眾生如是迴向已。復以此善根。欲普圓滿演說一切清淨行法力故迴向。欲成就清淨行威力得不可說不可說法海故迴向。欲於一一法海具足無量等法界清淨智光明故迴向。欲開示演說一切法差別句義故迴向。欲成就無邊廣大一切法光明三昧故迴向。欲隨順三世諸佛辯才故迴向。欲成就去來現在一切佛自在身故迴向。為尊重一切佛可愛樂無障礙法故迴向。為滿足大悲心救護一切眾生常無退轉故迴向。欲成就不思議差別法無障礙智。心無垢染。諸根清淨。普入一切眾會道場故迴向。欲於一切若覆若仰。若麤若細。若廣若狹。小大染淨。如是等諸佛國土常轉平等不退法輪故迴向。欲於念念中得無所畏。無有窮盡種種辯才。妙法光明開示演說故迴向。為樂求眾善。發心修習。諸根轉勝。獲一切法大神通智。盡能了知一切諸法故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