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菩薩受用。後三正知無取著。三云如是了知下結顯能知德。七知三界微細智。此顯即理之事法界。故云一切法界。即事之理。復云不生等。亦初標所依。次云得無量下列所得智。初句總。餘別。後云如是等下結能知之德。八知入劫微細智。亦三。初以無著下標德所依。次云所謂下列所得智。三如是等下結能知德。九知法無礙微細智。初標。二所謂下別所得智。文有十句。義有四重。一法體具德。二一切入一等。明法用即入。三入非法等。明理事相即。四入方便無別。是體用善巧。後如是等下結能知德。十總知一切盡無餘微細智。晉經十句皆有無餘之言。文中分四。初以無著下總標所依。二所謂下別列所得法。即牒前十門。名或小變。次或不等會義皆同。三云乃至知一切下結所不說。四如幻下顯能知之德。亦有通別。通從前生。別則次第對前十句。一外剎是心之影像故。今能知剎則知影像。二眾生想現故云如夢。三者果報幻生。故如幻。四心性寂然緣感成異。故云如響。五說時如化。六即空界。七言語本寂。八即法界。九世間無依。十出世間行即是佛法。
  上通前總明迴向菩提眾生竟。
  下迴向實際即離相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無著無縛解脫心迴向。不分別若世間若世間法。不分別若菩提若菩提薩埵。不分別若菩薩行若出離道。不分別若佛若一切佛法。不分別若調伏眾生若不調伏眾生。不分別若善根若迴向。不分別若自若他。不分別若施物若受施者。不分別若菩薩行若等正覺。不分別若法若智。
  大文第二迴向實際。文有十對。初假實對。二即人法。三即體用。於中五對。皆約能所。第九因果。等正覺約人契法。異前菩提。十即教法教智。以不分別故一一入實。
  上廣顯其相。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彼善根如是迴向。所謂心無著無縛解脫。身無著無縛解脫。口無著無縛解脫。業無著無縛解脫。報無著無縛解脫。世間無著無縛解脫。佛剎無著無縛解脫。眾生無著無縛解脫。法無著無縛解脫。智無著無縛解脫。
  大文第二佛子下總結多門。由心無縛。故令身等皆無縛著也。
  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如三世諸佛為菩薩時所修迴向而行迴向。學過去諸佛迴向。成未來諸佛迴向。住現在諸佛迴向。安住過去諸佛迴向道。不捨未來諸佛迴向道。隨順現在諸佛迴向道。勤修過去諸佛教。成就未來諸佛教。了知現在諸佛教。滿足過去諸佛平等。成就未來諸佛平等。安住現在諸佛平等。行過去諸佛境界。住未來諸佛境界。等現在諸佛境界。得三世一切諸佛善根。具三世一切諸佛種性。住三世一切諸佛所行。順三世一切諸佛境界。
  大文第三菩薩下明迴向成益。初牒後顯。顯有十句。初總。餘別。別中一迴向者。正起修行。二道者常游法徑。三迴向教。四平等智。五所緣境。六功行絕修。是佛善根。七了見本源。成如來性。八無礙悲智是所行。九無盡體用是分齊境。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九無著無縛解脫心迴向。
  第三結名從初廣說故有心言。
  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時。一切金剛輪圍山所不能壞。於一切眾生中色相第一無能及者。悉能摧破諸魔邪業。普現十方一切世界修菩薩行。為欲開悟一切眾生。以善方便說諸佛法。得大智慧。於諸佛法心無迷惑。在在生處。若行若住。常得值遇不壞眷屬。三世諸佛所說正法。以清淨念悉能受持。盡未來劫修菩薩行。常不休息。無所依著。普賢行願增長具足。得一切智。施作佛事。成就菩薩自在神通。
  第二位果。成三種果。一現成果。於中先自利。後為欲下利他。二在在下成當得果。初自利。後盡未來下兼於自他。三普賢下明終成果。因果無礙。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普於十方無等尊  未曾一起輕慢心  隨其所修功德業  亦復恭敬生尊重  所修一切諸功德  不為自己及他人  恒以最上信解心  利益眾生故迴向  未甞暫起高慢心  亦復不生下劣意  如來所有身等業  彼悉請問勤修習  所修種種諸善根  悉為利益諸含識  安住深心廣大解  迴向人尊功德位  世間所有無量別  種種善巧奇特事  麤細廣大及甚深  靡不修行皆了達  世間所有種種身  以身平等入其中  於此修行得了悟  慧門成就無退轉  世間國土無量種  微細廣大仰覆別  菩薩能以智慧門  一毛孔中無不見  眾生心行無有量  能令平等入一心  以智慧門悉開悟  於所修行不退轉  眾生諸根及欲樂  上中下品各不同  一切甚深難可知  隨其本性悉能了  眾生所有種種業  上中下品各差別  菩薩深入如來力  以智慧門普明見  不可思議無量劫  能令平等入一念  如是見已徧十方  修行一切清淨業  過去未來及現在  了知其相各不同  而亦不違平等理  是則大心明達行  世間眾生行不同  或顯或隱無量種  菩薩悉知差別相  亦知其相皆無相  十方世界一切佛  所現自在神通力  廣大難可得思議  菩薩悉能分別知  一切世界兜率中  自然覺悟人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