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復遣之。遣至無遣儻然無寄。理自玄會矣。次何以故下徵釋離相之所以。先徵意云設我假立法體不無。今無念著。其故何耶。下釋意云法性爾故。謂諸法性本自無生。自相如是。故自性相離。次云非一非二下別彰所離。謂上但云離。為離何相。謂一二等。文有十對。次菩薩如是觀察下明不礙隨相者。以凡情封執。觸言生滯。聞於離相則謂乖前隨相之言。失於業果菩提之行。故此略而會之。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住一切智。若處非處普皆迴向一切智性。於一切處皆悉迴向無有退轉。以何義故說名迴向。永度世間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出諸蘊至於彼岸故名迴向。度言語道至於彼岸故名迴向。離種種想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斷身見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離依處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絕所作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出諸有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捨諸取至於彼岸故名迴向。永出世法至於彼岸故名迴向。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則為隨順佛住。隨順法住。隨順智住。隨順菩提住。隨順義住。隨順迴向住。隨順境界住。隨順行住。隨順真實住。隨順清淨住。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則為了達一切諸法。則為承事一切諸佛。無有一佛而不承事。無有一法而不供養。無有一法而可滅壞。無有一法而可乖違。無有一物而可貪著。無有一法而可厭離。不見內外一切諸法有少滅壞。違因緣道。法力具足無有休息。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
  大文第三此菩薩下釋迴向名。初總釋。初住一切智。是自善根。由此能成下諸義故。若處已下釋平等隨順義。次別釋中。以何義故說名迴向。下假以徵起釋迴向義。次佛子菩薩如是迴向時下釋隨順義。意謂但能如是離相迴向。自然隨順佛法智等。以佛法等實為體故。三佛子如是迴向下釋堅固一切善根義。亦合徵云實際非相何名堅固。實際無差何名一切。此釋意云如是離相迴向方名堅固。以凡是有相皆可破壞。故但能離相自成諸善。諸善皆以實際而為體故。下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依釋結名。
  上位行竟。
  下位果。
  菩薩摩訶薩住此迴向時。常為諸佛之所護念。堅固不退入深法性。修一切智。隨順法義。隨順法性。隨順一切堅固善根。隨順一切圓滿大願。具足隨順堅固之法。一切金剛所不能壞。於諸法中而得自在。
  第二大文住此迴向時明位果。隨離無二。招斯十果。
  爾時金剛幢菩薩。觀察十方。觀察眾會。觀察法界已。入於字句甚深之義。修習無量廣大之心。以大悲心普覆世間。長去來今佛種性心。入於一切諸佛功德。成就諸佛自在力身。觀諸眾生心之所樂。隨其善根所可成熟。依法性身為現色身。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菩薩現身作國王  於世位中最無等  福德威光勝一切  普為羣萌興利益  其心清淨無染著  於世自在咸遵敬  弘宣正法以訓人  普使眾生獲安隱  現生貴族升王位  常依正教轉法輪  稟性仁慈無毒虐  十方敬仰皆從化  智慧分別常明了  色相才能皆具足  臨馭率土靡不從  摧伏魔軍悉令盡  堅持淨戒無違犯  決志堪忍不動搖  永願蠲除忿恚心  常樂修行諸佛法  飲食香鬘及衣服  車騎牀褥座與燈  菩薩悉以給濟人  并及所餘無量種  為利益故而行施  令其開發廣大心  於尊勝處及所餘  意皆清淨生歡喜  菩薩一切皆周給  內外所有悉能捨  必使其心永清淨  不令暫爾生狹劣  或施於頭或施眼  或施於手或施足  皮肉骨髓及餘物  一切皆捨心無恡  菩薩身居大王位  種族豪貴人中尊  開口出舌施羣生  其心歡喜無憂戀  以彼施舌諸功德  迴向一切諸眾生  普願藉此勝因緣  悉得如來廣長舌  或施妻子及王位  或施其身作僮僕  其心清淨常歡喜  如是一切無憂悔  隨所樂求咸施與  應時給濟無疲厭  一切所有皆能散  諸來求者皆滿足  為聞法故施其身  修諸苦行求菩提  復為眾生捨一切  求無上智不退轉  以於佛所聞正法  自捨其身充給侍  為欲普救於羣生  發生無量歡喜心  彼見世尊大導師  能以慈心廣饒益  是時踊躍生歡喜  聽受如來深法味  菩薩所有諸善根  悉以迴向諸眾生  普皆救護無有餘  永使解脫常安樂  菩薩所有諸眷屬  色相端嚴能辯慧  華鬘衣服及塗香  種種莊嚴皆具足  此諸眷屬甚希有  菩薩一切皆能施  專求正覺度羣生  如是之心無暫捨  菩薩如是諦思惟  備行種種廣大業  悉以迴向諸含識  而不生於取著心  菩薩捨彼大王位  及以國土諸城邑  宮殿樓閣與園林  僮僕侍衛皆無悋  彼於無量百千劫  處處周行而施與  因以教導諸羣生  悉以超升無上岸  無量品類各差別  十方世界來萃止  菩薩見已心欣慶  隨其所乏令滿足  如三世佛所迴向  菩薩亦修如是業  調御人尊之所行  悉皆隨學到彼岸  菩薩觀察一切法  誰為能入此法者  云何為入何所入  如是布施心無住  菩薩迴向善巧智  菩薩迴向方便法  菩薩迴向真實義  於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