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三昧  一切所行皆具足  其心清淨無與等  光明普照十方界  如是無餘諸佛剎  此諸菩薩皆充滿  未曾憶念聲聞乘  亦復不求緣覺道  菩薩如是心清淨  善根迴向諸群生  普欲令其成正道  具足了知諸佛法  十方所有眾魔怨  菩薩威力悉摧破  勇猛智慧無能勝  決定修行究竟法  菩薩以此大願力  所有迴向無留礙  入於無盡功德藏  去來現在常無盡  菩薩善觀諸行法  了達其性不自在  既知諸法性如是  不妄取業及果報  無有色法無色法  亦無有想無無想  有法無法皆悉無  了知一切無所得  一切諸法因緣生  體性非有亦非無  而於因緣及所起  畢竟於中無取著  一切眾生語言處  於中畢竟無所得  了知明相皆分別  明解諸法悉無我  如眾生性本寂滅  如是了知一切法  三世所攝無有餘  剎及諸業皆平等  以如是智而迴向  隨其悟解福業生  此諸福相亦如解  豈復於中有可得  如是迴向心無垢  永不稱量諸法性  了達其性皆非性  不住世間亦不出  一切所行眾善業  悉以迴向諸羣生  莫不了達其真性  所有分別皆除遣  所有一切虗妄見  悉皆棄捨無有餘  離諸熱惱恒清涼  住於解脫無礙地  菩薩不壞一切法  亦不滅壞諸法性  解了諸法猶如響  悉於一切無所著  了知三世諸眾生  悉從因緣和合起  亦知心樂及習氣  未曾滅壞一切法  了達業性非是業  而亦不違諸法相  又亦不壞業果報  說諸法性從緣起  了知眾生無有生  亦無眾生可流轉  無實眾生而可說  但依世俗假宣示
  第二偈頌有二十五偈。初一偈總頌所迴善根。餘二十四偈雙頌前迴向善根。及結行成益。於中先有十一偈頌隨相。次十三偈頌離相。第五迴向竟。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
  第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長行亦二。謂位行位果。行中釋名者。謂所修事善。皆悉順入堅固法性。故下文云則為隨順真實住。本分名入一切平等善根。入即隨順。平等即堅固。平等之理不可壞故。若順等理則順諸善根。故下文云則為隨順佛住等。此則不唯事順於理。理事相順。受平等名。如此平等方名堅固。此約所迴善根。及所向實際。以立斯名。亦可名為堅固之善根。堅固即善根。若以隨順望堅固善根。亦通三義。即以無礙善根而為其性。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或為帝王臨御大國威德廣被。名震天下。凡諸怨敵靡不歸順。發號施令悉依正法。執持一蓋溥蔭萬方。周行率土所向無礙。以離垢繒而繫其頂。於法自在見者咸伏。不刑不罰感德從化。以四攝法攝諸眾生。為轉輪王一切周給。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自在功德。有大眷屬不可沮壞。離眾過失見者無厭。福德莊嚴相好圓滿。形體支分均調具足。獲那羅延堅固之身。大力成就無能屈伏。得清淨業離諸業障。具足修行一切布施。或施飲食及諸上味。或施車乘。或施衣服。或施華鬘雜香塗香牀座房舍及所住處。上妙燈燭病緣湯藥寶器寶車調良象馬悉皆嚴飾歡喜布施。或有來乞王所處座。若蓋若傘。幢旛寶物諸莊嚴具頂上寶冠髻中明珠。乃至王位皆無所悋。若見眾生在牢獄中。捨諸財寶妻子眷屬乃至以身救彼令脫。若見獄囚將欲被戮。即捨其身以代彼命。或見來乞連膚頂髮。歡喜施與亦無所悋。眼耳鼻舌及以牙齒頭頂手足。血肉骨髓。心腎肝肺。大腸小腸厚皮薄皮。手足諸指連肉爪甲。以歡喜心盡皆施與。或為求請未曾有法。投身而下深大火坑。或為護持如來正法。以身忍受一切苦毒。或為求法乃至一字。悉能徧捨四海之內一切所有。恒以正法化導羣生。令修善行捨離諸惡。若見眾生損敗他形。慈心救之令捨罪業。若見如來成最正覺稱揚讚歎普使聞知。或施於地。造立僧坊房舍殿堂以為住處。及施僮僕供承作役。或以自身施來乞者。或施於佛。為救法故歡喜踊躍。為眾生故承事供養。或捨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妻子眷屬。隨所乞求悉滿其願。或捨一切資生之物。普設無遮大施之會。其中眾生種種福田。或從遠來。或從近來。或賢或愚。或好或醜。若男若女。人與非人。心行不同。所求各異。等皆施與悉令滿足。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發善攝心悉以迴向。所謂善攝色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受想行識。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王位。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眷屬。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資具。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善攝惠施。隨順堅固一切善根。
  第二廣釋中二。先明行所依身。次明依身起行。所依身中先得位。以身為萬行之本。位為行道之地。今帝王等。明得位。然有位必有德。故次名具德。經云威德廣被。下四行經明統領自在德。次云菩薩安住如是下三行餘經。明正報殊勝德。次依身起行。具足修行一切布施下。先明隨相迴向。次離相。初即迴向菩提及迴向眾生。次離相即迴向實際。今隨相中有三段。初總標列善根迴向。次依標廣顯善根迴向。三總結多門善根迴向。今初標列中云具足修行一切布施。即所施之物。十九行經總列於此。後別開有六十門。次云其中眾生。辨所施田。皆施與者不揀賢愚等。悉令滿足。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