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有二重因果謂過去無明行二支為因現在識等五支為果現在愛取有三支為因未來生死二支為果也言雖由三毒下釋疑可知涅槃下引證。
  ▲鈔小乘立三毒下由貪嗔癡發身口意造非福業感三塗總報惡業及人天別報苦業若造福業感欲界人天此上皆在欲界若造不動業中修四靜慮感色界報修四空定感四無色界報也。
  ▲鈔眾生癡所覆下復說無明為生死本已上三節一癡愛言發潤也二三毒言因之造業受果也三無明言為本勝也。
  ▲鈔然外道下釋疑疑云數論立薩埵等三德亦翻貪嗔癡和合能成諸法與佛教何殊答意云彼不知三毒是心王所有相應之心所能令造業等乃有諸法又計三德從冥諦而起用故是邪推求耳。
  ▲鈔若大乘說下唯心親種為因癡愛發潤為緣也若小乘以癡愛是根本故為因能招業等為緣言亦以者意顯或可業種為因癡愛為緣也大乘或以業種為緣名言種子為因言亦以者或通業種為因故。
  鈔性空通初頓終教者若因緣生法無性故空即破相始教義若因緣所生諸法自性本空真理挺然露現即頓教義若因緣無別自體即真如隨緣而有今推無性即理故云性空即終教義言妙有即是實教者此不同前性通權通實故云即實教也若以性空融於妙有交徹具德即是圓教。
  鈔三揀濫顯邪等者總揀此土西方外道言相濫同釋教蓋隨己邪思安立全乖正理謂易云下繫辭文也注云至神者寂然而無不應斯蓋功用之母此濫佛教真如不變隨緣也。
  ▲鈔禮云下注云言性不見物則無欲亦濫隨緣之義。
  ▲鈔老子云下即道經窈冥不測生成之用精妙甚存窈冥之精本無假雜物感必應亦濫真如之義也莊子下注云任之而自爾非偽也有濫一心之義。
  ▲鈔如今時成英尊師者奘三藏傳云道士蔡晃成英等競引釋論中百之意用通道經奘曰佛道兩教其致天殊安用佛言用通道義窮覈言跡本出無從晃歸情曰自昔相傳祖憑佛教至於三論晃所師遵唯義幽通無不同會故引解也如僧肇著論咸引莊老狷白申明不相為怪佛言似道何爽論言奘曰佛教初開深文尚擁老談玄理微附佛言肇論所傳引為連類豈以喻詞而成通極今經繁富各有司南老子但五千言論無文解自餘千卷多是鑿方至如此土賢明何晏王弼周顒蕭懌顧顗之徒初數十家注解老子何不引用乃復旁通釋氏不乃推步逸蹤乎(故知當時亦不許彼引用也)。
  ▲鈔即涅槃經第三下先依彼疏科條後逐難解釋。
  科文分二。
初問(二)
  初問佛差別(爾時)二難使無別(二)
  初舉邪正二常(如佛)後就其設難(二)
  初難佛常同世常(若言)  後徵世常同佛佛常



後答(三)
初明邪異正(二)
初喻(七)
  初過佛說經喻(佛告)  二外道[穴/耤]法喻(長者)  三無師自攝喻(賊得)  四學佛求常喻(爾時)  五求常不得喻(我等)  六妄加己情喻(爾時)  七加情損失喻(以水)

二合分(二)
初正合前五喻(五)
  一合第二喻(凡夫)  二合第三喻(諸凡)  三合第五喻(以是)  四合第六喻(如彼)  五合第七喻(寶亦)

  後重顯加水之相(是諸)


二辨正異邪(三)
  初法(是故)二喻(六)
  一如來出現喻(如轉法輪)  二外道退散喻(福德)  三正法無損喻(牛無)  四付人脩學喻(時轉)  五脩學得常喻(是人)  六得常廣益喻(以醍)

三合(六)
  一如來出現喻(如轉法輪)  二外道退散喻(諸凡)  三正法無損喻(爾時)  四付人脩學喻(為眾)  五脩學得常喻(菩薩)  六得常廣益喻(復合)


三結勸脩學(二)
  初結(以是)  後勸(迦葉)




  鈔性常者即數論師自性諦常也後徵中言世性者弘決云謂世間由冥諦而有即冥諦為世間本性也。
  ▲鈔譬如長者下長者喻過佛牛喻行法行門差別名色種種同顯一詮名共一羣委修行者隨緣修習名牧放人隨逐水草為得涅槃不期餘報名但為醍醐不求乳酪菩薩如牧牛者依法思量說之為搆得義充神名為自食。
  ▲鈔長者命終下過佛示滅名為命終諸外道等盜佛正法安置己典名為羣賊之所抄掠(上楚孝切奪也下力約切取也劫也)。
  ▲鈔賊得牛下彼無善巧解釋之師名為婦女出情圖度名自搆捋憶想作解以用充神名得已食。
  ▲鈔彼大長者下遠尋聖意我等下學佛求常夫醍醐下歎其所求。
  ▲鈔我等無器下外道自忖身無道機名無器依法修善名為得乳無有道機錄彼善行名無妄處外道唯有世俗善機收錄彼善故唯有皮囊不能觀察破相求實不知攢搖(正觀名攢旁推名搖)世善頗生名漿猶難得道果絕分名況生酥。
  ▲鈔以醍醐故下欲得常果於生死中妄相建立宣說自在天等以為常樂。
  ▲鈔以水多下由加妄情失於世善名為失乳失於賢聖所修道行名為失酪不得涅槃名失醍醐此等應得不得故名失也。
  ▲鈔凡夫亦爾下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