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云以法性融通門釋前經說即入所由謂一切世界差別性與一毛端體性無二故是故事隨性融此彼相即事攬性起彼此相入各有同體異體准上思之(云何異體一一剎等各有體故云何同體差別界體同一體故)准此今謂不異理之一事具攝理性時即同體義令彼不異理之多事隨所依理皆於一中現即異體隨同體也。
鈔今一事全攝於理故者一事為能攝理為所攝言帶一切事入一事中者理為能帶能入一切事為所帶一事却為所入也。
鈔今真理湛然下順明言若遮此過者遮此真理可分之過也言過尤深矣者謂前雖分於真理不落斷常今離事有理即事墮於常理墮於斷故過莫大焉。
鈔十門之義下分一初是文前指德懸明言第八迴向等者疏云真謂真實顯非虗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此法相宗若法性宗云不變為真隨緣曰如由不變故與有為法有非一義由隨緣故與有為法有非異義而起信云無遣曰真無立曰如唯約遮詮頓彰真理又圭峰云真者實也如者似也色中如實似受中如此真實相似餘法不能實相似故此經百門融通理事使重重無盡等言一譬如真如下疏云然異從義別體本常融但契一如自含眾德非由作意順差別如能同迴向亦融攝無礙稱如起行體即是如但人信如德尚迷迴向故以如德喻迴向德故云譬如真如與一切法等即第三十八德及不相捨離者即第四十五德具云譬如真如與一切法不相捨離真如既與一切法相應且如前一蓮華葉既與理有不異義則亦與一切法共相應等一切法具足也即下九門及彼門中所具十對法等一一皆有相應之義云相應也不相捨離具足相應皆非前後故曰同時以此為門方便趣入(此疏中密用二德以成一門下皆准之)。
▲二譬如下具云譬如真如一切法中性常平等即第三十九德普攝諸法即第四十三德融蓮華葉如常平等故廣也純也普攝諸法在此華葉不壞相故狹也雜也具云廣狹自在無礙門自其可在故云自在斯言甚深廣狹純雜皆無礙也。
▲三無所不在下具云譬如真如無所不在即第六十一德疏云隨一一法皆全在中融蓮葉亦無所不在入在無殊故。
▲四不離諸法下具云譬如真如不離諸法即第四十德與一切法同其體性即第四十四德融蓮葉不離諸法即同一切法體性一即多也不離諸法故諸法隨如即遍一葉多即一也。
▲五無有分限者義引經云譬如真如遍一切處無有邊際即第一德此中疏文只用此一德成隱顯門疏云顯在緣中故無不遍在此在彼明隱顯故恒守本性者即第三德疏云明隨緣即不遍云守本性在緣故顯蓮華亦顯守本性故隱蓮葉亦隱諸法皆然俱成祕密融無礙故。
▲六普攝諸法即前廣狹門中後德但義不同融蓮葉亦普攝諸法炳然齊現故葉為能含微細諸法為所含微細蓮葉不大諸法不小為難知微細。
▲七畢竟無盡者具云譬如真如一切法中畢竟無盡即第四十一德疏云正在法中取不可盡如芥子之空故融蓮葉亦無盡諸法皆然。
▲八與一切等即前相即門中後德亦但義別融此蓮葉同一切法體性託此一事為法界法令生正解故。
▲九遍在晝夜下具云譬如真如遍在於晝即第六十三德譬如真如徧在於夜即第六十二德疏中日字即是晝字為欲成文故重言之疏云月者經云譬如真如遍在半月一月即第六十四德言年者經云譬如真如徧在年歲即第六十五德言劫者經云譬如真如遍成壞劫即第六十六德疏云一念長劫各各收如故得念劫互收互入鈔言二德者應是五字或依長短二相故唯云二德也。
▲十性常隨順下具云譬如真如性常隨順即第十德及與一切法等者即前同時門中初德經無恒字但是義引以無時不然故亦義不同一為主時餘必為伴即隨順義亦相應義然直數其數是十九德而有重用之者若去其所重唯有十六德前鈔云十四德者應是後來傳寫誤耳上皆懸明文中下第二正科釋也然與前懸明對辨文易可知故但大科而已不更消文也。
疏如幻師等者下疏云就法喻中各開五法如結一巾幻作一馬一有所依之巾二幻師術法三所現幻馬四馬生即是馬死五愚小謂有初巾喻法性二術喻能起因緣謂業惑等三喻依他起法即依他等四喻依他無性即是圓成五喻取為人法今菩薩返此故云解了釋曰今云幻師能幻即第二義故合中即約能起業緣也今云一物為種種等即第三義所幻諸法故下合云一異無礙若約行人了此從業緣現所現依他等法無性故令緣起無礙有此一異無礙者即同前緣起相由門也若了此從緣無性以法性融故無礙者即同法性融通門也若但了無性一異不定故令無礙即同法無定性門也若了業幻無性全真心作即同唯心所現門也故五六約喻前四約法別爾故前疏云前六通約法性為德相因也。
鈔四十二經等者即十定品等言等取耳識所知種種諸聲香味觸法准上言之十忍品云下疏云一性無即體空義故結云非是一切種種之物二種種非幻下明其相有相即差別義故云然由幻故示現別事於中初二句結前生後種種非幻者象等非術故幻非種種術非象等通喻為無為故大品云設有一法過涅槃者我亦說言如幻涅槃雖真從緣顯故遣著心故是破心中涅槃也。
鈔明知業即喻幻師者正合疏中業幻二字此約能幻故屬幻師若約所幻即是幻法爾。
▲鈔中論偈云下問今云如幻為能幻之師如幻耶為所幻之法如幻耶答二皆如幻謂業亦如幻果亦如幻故下疏云然緣亦從緣故因果俱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