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斷非常以恒轉故恒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恒言遮斷轉表非常猶如暴流因果法爾如暴流水非斷非常相續長時有所漂溺此識亦爾從無始來生滅相續非常非斷漂溺有情令不出離又如暴流雖風等擊起諸波浪而流不斷此識亦爾雖遇眾緣起眼識等而恒相續又如瀑流漂水上下魚草等物隨流不舍此識亦爾與內習氣外觸等法恒相續轉如是法喻意顯此識無始因果非斷常義謂此識性無始時來剎那剎那果生因滅果生故非斷因滅故非常非斷非常是緣起理故說此識恒轉如流。
  疏同時四相滅表後無者上句對舉終教下句顯彼不同或可二句皆彼宗義唯識疏云相謂相狀標印名相由此標法知是有為俱於現行法上立此四相故云同時四相其滅一種法歸過去方始顯故若爾何言滅表此法後是無答對生等相名後即現在法於後無時名之為滅假言過去過去體無實非彼世。
  鈔成唯識等者一段論文准今注及彼疏意科分為三。
  初標立相意(成唯)二釋成四相(四)
  初別說四相(本無)  二約世揀小(前三)  三釋通外難(如何)  四述相所表(生長)

  三結成是假(故此)


  鈔生位暫停等者論云生已相似相續名住即此相續轉變名異彼疏云法暫停名住與前後念法別名異生滅可知今以疏文為論文也。
  ▲鈔注揀異小乘等者(彼疏但科云約世辨)百法鈔云小乘說未來世中所相彼生相遷流入現在名生等俱舍論云本無今有生相續隨轉住前後別住異相續斷名滅(此頌四相行相與大乘同但約時異)長行云四相雖許俱有用時別故謂生作用在於未來現在已生不更生故諸法生已正現在時住等三相作用方起非生用時有餘三用故雖俱有而不相違(上皆論文)釋曰由此論故唯識論中次今引論文之前先破有宗云若生等相體俱有者應一切時齊興作用若相違故用不頓興體亦相違如何俱有又住異滅用不應俱能相所相體俱本有用亦應然無別性故若謂彼用更待因緣所待因緣應非本有又執生等便為無用所相恒有而生等合應無為法亦有生等彼此因果不可得故又去來世非現非常應似空華非實有性生名為有寧在未來滅名為無應非現在滅若非無生應非有又滅違住寧執同時住不違生何容異世故彼所執進退非理(此下連然有為法因緣力故同此鈔引彼疏大段科云自下第二述自義也)。
  ▲鈔如何無法等者彼疏云此外人問滅若是無如何與現在有體法為相表此後無下彼疏云此論主答不表法現有但表法後無因明者說無得為無因故亦無過若爾即龜毛等應立為相答此不同彼非後無故本無今無故非是相。
  ▲鈔別釋表義者彼疏云此文正述說相所由及相所表意義可知。
  ▲鈔依此剎那假立四相者次後論云一期分位亦得假立初有名生後無名滅生已相似相續名住即此相續轉變名異是故四相皆是假立(此假破有宗四別皆實然有宗亦依一剎那立但有實為異也)問一剎那中何得四相名義如是差別時既極促理亦難知答古人有錐插紙喻如百番紙用利錐一插插則同時而百番皆透其錐必次第而透應有百重生住異滅皆同一時必見一剎那中有四相前後理應然也故仁王說一剎那中有九百生滅也問滅表後無應屬未來何云過去耶答以滅位是無故云過去以現在落謝故也若望次一剎那中生相等却在未來正當生時還屬現在故異小乘思之。
  鈔因明斷證復說緣境下口科分二。
  初總標三義(因相)二別釋三義(三)
初緣境別(二)
  初汎明別照(根本)後依疏具釋(二)
  初雙觀(義說)  後別照(以其)


二斷惑別(二)
初正釋斷義(二)
初自宗斷惑(二)
初正釋斷別(二)
  初有斷無釋(言斷)後二俱有斷釋(二)
  初成立後得有斷(護法)後引論具證(二)
  初引論(故瑜)  後釋義(相傳)



  後結顯不斷(斷迷)

  後揀異性宗(不同)

  後顯疏文略(北中)

三證理別(二)
初別顯能證(二)
  初正辨(言以)  後揀異(土明)

後雙釋能所(二)
  初揀異(前緣)  後正釋(能證)





  鈔了俗由於證真等者此暗用唯識論意正當四智緣境中大圓鏡智緣境之文今當引之對文自見論云大圓鏡智相應心品有義但緣真如為境是無分別非後得智行相所緣不可知故有義此品緣一切法莊嚴論說大圓鏡智於一切境不愚迷故佛地經說如來智境諸處境識眾像現故又此決定緣無漏種及身土等諸影像故行緣微細說不可知如阿賴耶亦緣俗故緣真如故是無分別緣餘境故後得智攝其體是一隨用分二了俗由證真故說為後得(上皆論文)今正用此意謂既後得智了俗由於證真即顯後得智有雙觀義由根本智證真方能了俗即顯根本智有雙觀義故二智皆雙觀也。
  ▲鈔根本智斷迷理隨眠等者十地疏云眠伏藏識隨逐纏繞故迷事理境故立二名體即二